南方网 > 珠海新闻 > 正文

珠海又放大招!低空智联应用测试基地启动


低空智联应用测试基地启动

3月10日,珠海保税区低空智联应用测试基地正式揭牌。这个“空中实验室”不仅填补了区域低空产业链中“研发—测试—服务”关键环节的空白,更被业内视为珠海打造“天空之城”的关键一步。

对于低空经济而言,应用测试基地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对于珠海来说,弥补了哪一块的短板?当下,各地都在竞逐低空赛道,珠海具备怎样的发展优势?

能试飞、能培训,还能搞竞赛

低空经济企业的痛点是什么?

走访了多家企业后,许多企业负责人告诉南方+记者——企业缺一个足够大且合法合规的测试场。

无人机本体以及飞控系统、导航设备、任务载荷等配套软硬件需要进行大规模场景验证测试。当前,低空产业普遍面临空域协调难、测试成本高、场景碎片化等痛点。

珠海启用的低空智联应用测试基地,可谓直击痛点。一方面,该基地120米真高试飞空域已获航管部门批复,可满足无人机全场景测试需求。

另一方面,除无人机整机外,基地同步开放飞控系统调试、通信链路验证、载荷设备标定等细分领域测试服务,覆盖产业链90%环节。

珠海市低空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创新发展部副总经理毕瑞洲介绍,该基地分两期推进实施:一期建成专业试飞场及飞行服务中心,包括测试场地和飞行服务中心,主要开展无人机试飞检测、产业导入、产品研发、产品销售、人才培训、飞手社区、科普教育和低空飞行服务等业务。

“从研发测试到人才培训,基地提供一站式服务。”毕瑞洲强调,基地面向所有无人机企业开放,支持无人机测试、青少年培训、成人CAAC飞手培训、航模竞赛等。目前,已有2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按照规划,基地二期还将进军文旅行业,开发低空特色营地,联动横琴花海长廊景观资源,打造“飞行+露营”休闲目的地。

同时,以测试基地为核心平台,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依托区域内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基地载体,逐步构建集研发、测试、制造、应用于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圈,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

基地首批玩家,个个身怀绝技

启动仪式现场,多架无人机现场完成了精准起降、悬停飞行等测试演示。

珠海本土企业——珠海市边锋智驱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创新代表,携全球首款垂起固定翼FPV无人机亮相,并宣布将深度参与基地合作,推动低空经济场景落地。

边锋智驱副总经理李海林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全球首款垂起固定翼FPV观光无人机,兼具垂直起降与高速巡航优势,最高时速可达140公里,续航时间长达90分钟,远超传统多旋翼无人机。该机型支持多种挂载,可搭载运动相机等模块,广泛应用于森林巡防、海岸监测、文旅观光、应急搜救等领域。

“每台无人机交付给客户前,我们都必须进行试飞测试。”李海林表示,珠海低空智联应用测试基地的启用将为企业提供测试场地。此外,基地还将联合企业打造无人机应用展示区,向市民普及无人机在文旅、应急等场景的多样化应用,打破公众对无人机“仅限航拍”的刻板印象。

另一边,作为国内无人机反制领域的知名企业,珠海低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落地珠海,其主要产品为公司自主研发的莲花盾无人机管控系统。

低空智联董事夏祥禹介绍,珠海低空智联应用测试基地的启用为低空智联提供了测试场和培训场,“事实上,低空经济领域的企业很难在城市里找到合适的场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基地的后期运营中也会发挥很大作用。

左手航展,右手基地

珠海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成为低空智联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之一。夏祥禹表示,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航展为珠海低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国际窗口,“去年我们参加了航展首次开辟的第二展区,也就是无人机无人船演示区。”

“航展第一城”,是珠海广为人知的标签,这曾是珠海航空产业“无中生有”的一大创举,也标定了广东航空产业的一个起点。

不少企业因此看好珠海。夏祥禹表示,希望珠海这座“天空之城”与深圳“无人机之都”形成互补,“珠海凭借政策红利和产业土壤,有望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创新高地。”

当前,珠海正以“低空+”模式激活城市空间资源。珠海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闫永纲表示,测试基地的投用,将加速三大效应释放。

聚链成群效应——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形成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场景应用的产业集群。

创新赋能效应——依托试飞检测和研发支持功能,推动5G、人工智能与低空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更多“珠海智造”成果。

生态共建效应——通过飞手社区和科普教育,培育专业化人才梯队,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生态圈。

随着应用测试基地全面启用,低空经济“试验田”正式开耕。这里,或将成为珠海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商用的重要一步。

采写:南方+记者 蒋欣陈

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钱文攀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