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珠海新闻 > 正文

+24!珠海“独角兽”出笼,都是什么兽?


一部智能手机上就有20多个芯片,封装载板正是芯片的关键材料,是连接并传递裸芯片与印刷电路板之间信号的载体。

越亚半导体,一家全球首批研发“铜柱增层法”实现“无芯”IC封装载板量产的企业,被认定为珠海独角兽企业。

“我们公司今年也立了一个Slogan:向上技术捅破天,向下成本深扎根。”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越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凤霞说。

近日,2024年珠海市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专题)拟推荐认定企业名单出炉,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独角兽企业,珠海市硅酷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潜力独角兽企业,另有14家企业跻身种子独角兽企业。

这是2024年《珠海市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管理办法》出台以来,珠海首次公布的独角兽推荐认定企业名单。

一批孕育于“产业生态雨林”的创新企业集体“出笼”,为珠海加快培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带来了“硬核力量”。

看行业

独角兽企业都来自哪里

在珠海,哪些行业培育出最多的独角兽企业群?

梳理此次公布的珠海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名单,以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领衔,集成电路产业跑出独角兽集群。

其中,包括珠海博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硅酷科技有限公司等潜力独角兽企业和珠海天成先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珠海泰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洪启集成电路(珠海)有限公司、珠海东辉半导体装备有限公司等多家种子独角兽企业。

从2018年起,珠海已陆续发布三批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名单,过百家企业入库。

横向对比国内其他城市,珠海的入库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四大主导产业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占比超过总数三分之二。特别是集成电路行业,连续多年成为珠海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赛道。

“独角兽企业代表着新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认为,独角兽企业是经济转型的重要观察指标,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

主导产业独角兽企业涌现背后,是珠海加快打造关键核心技术“策源地”、先进技术落地转化“加速器”、前沿科技蓬勃成长“试验田”的改革行动。

2024年,修订后的《珠海市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管理办法》更加注重支持“硬科技”,聚焦珠海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和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发现和遴选一批“硬科技”领域企业,支持其成长为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

与此同时,在培育高成长企业的逻辑上,修订后的《珠海市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管理办法》更加重视早期企业培育,进一步将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链条拓展延伸至“瞪羚企业”群体,首次将瞪羚企业和瞪羚培育企业群体的遴选与认定纳入政策支持范围。

按照规划,珠海将推动搭建大湾区首个独角兽企业服务平台,以数字化平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独角兽企业创新联盟,搭建企业之间以及与各方资源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企业链接国内优质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提供覆盖企业成长全链条的服务,实现从“重企业发现”向“企业发现和培育并举”转变。

看标杆

“向上技术捅破天”

此次集体“出笼”的独角兽企业有着极为相似的成长轨迹:在自主创新中突围,在市场洗礼中成长。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里,珠海越芯半导体有限公司经历了一场产能的超级“爬坡”。

作为此次拟认定的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越芯半导体启动项目建设以来,接连刷新“拿地即开工”“50天封顶”的速度。

2024年底,珠海越芯一期项目如期实现满产,年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70%以上。

“我们公司今年也立了一个Slogan:向上技术捅破天,向下成本深扎根。”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越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凤霞说,落实“广东强芯”工程,企业将在做好自己产品的同时,“持续深耕技术创新,多拿订单”。

独角兽企业作为新经济企业的典型代表,具有爆发式成长、颠覆式创新等特征。

以越亚半导体为代表的珠海独角兽企业群,是珠海经济创新能力提升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力证。

“不复制、不跟随”的技术创新是珠海越亚半导体的企业基因。尽管在创立之初,当高端封装基板市场被日本、韩国企业垄断之际,越亚半导体也没有走随大流的简单复制之路。

2018年,珠海越亚就开始布局FCBGA载板的技术导入和关键设备投入,这已经是越亚的第三轮技术创新。

“我们是国内首批完成FCBGA载板导入并顺利投入量产的公司之一,助力实现国内FCBGA载板零的突破。”谢凤霞说。

作为国内独家利用“铜柱增层法”实现“无芯”封装载板量产的企业,珠海越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国内先进IC封装载板提供方,是中国出货量首屈一指的IC封装载板、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模组研发制造企业之一。

独角兽是领跑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实现其自身发展的同时,往往能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

在越亚半导体背后,一条涵盖设计、制造、封测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珠海逐渐成形,形成“设计引领、制造支撑、封测协同”的生态闭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一极。

看生态

从“重发现”到“重陪伴”

尽管“AR+AI眼镜”火到国外,但很多人不知道,开发出通过AI镜头实现场景翻译与物品识别AI眼镜的公司,是一家土生土长的珠海企业。今年,珠海莫界科技有限公司入选珠海潜力独角兽名单。

早在10年前,全天候使用的AR眼镜初登中国市场,当时市面上大多数AR眼镜的重量在80—120克左右,而业内普遍认为,想要给用户带来较好的穿戴体验则重量应该在50克以内,因此“为重量做减法”成为AR眼镜的发展趋势和攻关难点。

这一业界的共识既让王兆民嗅到了商机,也让他正式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

王兆民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毕业后的他放弃羡煞旁人的上市公司高级副总裁职位,创立了莫界科技,瞄准AR光显示赛道,打造极致轻量化的技术方案。

莫界科技创办之初,行业主要的光显示技术路径包括棱镜、自由曲面、birdbath、光波导等,受玻璃材质的重量束缚,难以满足全天候舒适佩戴AR眼镜的需求。

打破传统技术路线,王兆民并没有选择成熟的技术方案,而是选择向树脂衍射光波导技术“无人区”进军。“衍射光波导是垂直入射口,通过光学的全反射和衍射成像,可以将镜片做到极致轻薄。”王兆民说。

然而,衍射光波导制造需要半导体微纳米加工工艺,仪器设备都价格不菲。“在公司加速市场化布局的关键阶段,格力集团以耐心资本为我们注入了强劲动能。”王兆民说。

近年来,珠海践行“耐心资本”投资理念,以新质生产力基金、科创长青基金为抓手,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经济、机器人四大赛道,大力扶持具有成长潜力的初创期中小科技企业,充分发挥政府创投基金的引导作用,耐心“陪伴”科创企业成长。

“未来,我们将坚定扎根珠海,加强与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企业的交流合作,与珠海AI大模型深度融合,推动更多产品从技术尖端走向价值高端。”

从越亚半导体到莫界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历程说明,独角兽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孕育于所处的产业雨林、创新生态,这也是珠海独角兽企业群的成长共性。

从以往“重发现”到“培育并举”,再到“耐心资本”的陪伴,更多拥有独门绝技的种子独角兽有望浮出珠海“海面”。

撰文:谢静怡 林郁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