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侣路的浪漫海滨风光,到唐家古镇的古韵悠悠,再到各大海岛的绮丽景致,珠海假日文旅经济热浪奔涌:据初步测算,今年“五一”假期,珠海全市接待游客220.11万人次,同比增长24.5%;实现旅游总收入14.09亿元,同比增长26.2%。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珠海文旅体验花样出新:仿古建筑群活化利用,展现南海之滨古韵风光;海岛玩法推陈出新,打造沉浸式文旅融合新场景;“一程多站”旅游线路火热,带动港澳游客消费热……
如何把文旅流量转为消费增量?珠海正巧借优势、主动作为,以“黑马”之势在大湾区文旅赛道加速奔跑。
出新
“文艺范”点燃文旅新动能
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成为珠海文旅出“新”的一大亮点。
承载着珠海人41年记忆的仿古建筑群——九洲城,在珠海演艺集团精心打造下,摇身一变成为大型实景旅游秀《九洲那片月》的舞台。古老的建筑与现代光影技术交融,为游客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也让九洲城从传统的“城市博物馆”蝶变为全新的“文化地标”。
珠海古镇古村出“新”,融合文商旅大场景。会同古村的音瑟品牌活动,以经典港乐为引,带领游客回溯旧日时光;唐家古镇的“大唐妙会五一嘉年华”吸引14.2万人次打卡,单日客流量屡破3万;在斗门旧街,游客还能参与粤曲妆造、绘制云肩画卡,近距离感受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
文化与多元场景的深度融合,更让珠海文旅释放出强大的“乘数效应”。VAC电音节空降长隆横琴湾酒店,“星际之门”无人机大秀与绚丽烟花一同点亮夜空,短短两日便吸引超3.5万人次共享激情。
赛事为媒为珠海文旅增添新活力。广东省马术U系列赛珠海站开赛;十五运特许商品零售店在城市阳台百岛书房开门迎客;香洲区的前山河浪浪节、武术搏击擂台赛等活动,也让市民游客在运动中感受城市的蓬勃朝气。
公共文化服务在假期也实现全面升级。珠海各级文博场馆围绕文化惠民、非遗传承等主题,精心策划30余场活动,从图书馆到文化馆,从景区到街区,非遗体验、艺术展览、亲子互动等活动精彩纷呈,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体验网络。
从历史底蕴的创新表达,到多元场景的有机融合,珠海正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共振
玩转“海陆空”迭代“新场景”
当无人机划破桂山岛的天际线,EH216-S载人航空器载着游人俯瞰碧海,物流无人机跨岛配送精致茶点……今年“五一”,桂山岛上演的“天空盛宴”惊艳众人,这是珠海低空经济赋能文旅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响应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珠海深度挖掘海岛与乡村资源,推动全域旅游迈向高质量发展。
海岛旅游开发方面,万山区秉持“一岛一特色”的发展理念,推出了涵盖生态观光、民俗体验、水上运动等的多元化文旅产品,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构建差异化海岛旅游矩阵。
外伶仃岛以“乡约・外伶仃”影展为文化窗口,用镜头诉说海岛故事;桂山岛依托低空经济运营示范基地,将飞行表演、空中游览打造成独特IP;东澳岛围绕海洋生态,推出海钓、环岛观光、海上日落团等沉浸式体验项目;长琴岛则以“海岛花式躺‘营’计划”,为游客提供慢节奏的度假新选择。
与此同时,万山区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推出“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凭借联票优惠与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海岛旅游的高效串联。
“五一”假期,万山群岛交出亮眼成绩单:上岛游客50733人,同比增长70.55%;过夜游客32105人,同比增长77.77%;旅游综合收入约5416.4万元,同比增长117.26%,5月1日单日上岛人数达12801人,创历史新高。
珠海乡村旅游也在悄然蝶变,从传统农家乐向多元化、品质化迈进。
岭南大地百草园的“珠海喵星膨胀大派对”萌趣十足,大画西游梦工厂的“马戏哪吒嘉年华”奇幻热闹,成为亲子游客的心头好。斗门区的海畔・乡野星空营地、莲江・山禾休闲田园等新兴项目,巧妙融合历史遗迹与现代休闲元素,打造特色住宿与主题活动,吸引众多向往田园生活的游客。
在业内人士看来,珠海通过海岛与乡村文旅资源的深度开发,不仅丰富了全域旅游产品供给,更在“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破圈
“一程多站”串联湾区文旅坐标
文旅市场的周期性热潮屡见不鲜,如何将“假日经济”转化为“常态繁荣”,成为众多城市的发展难题。
在竞争激烈、需求多变的文旅赛道上,珠海又将如何破局?业内人士认为,答案就藏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时代机遇中。
随着“两小时休闲圈”微度假模式风靡,珠海作为唯一陆桥连接港澳的城市,依托“一程多站”的区域联动优势,迅速崛起为大湾区文旅版图的重要枢纽。
移动大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占全部游客的比重为79.87%。5月2日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创单日历史新高,达82.3万人次,其中拱北口岸出入境人员达43.9万人次,创近五年新高。
作为“一桥连三地”的世界级地标,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成为串联湾区旅游的黄金线路;情侣路沿线,城市阳台的“心动海岸”、城市客厅的“海边鹿野花海”等沉浸式景观,将艺术美学与滨海风光深度融合,吸引148.2万人次打卡,创下近五年新高。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的持续发酵,更让港澳居民来珠游玩从“新鲜体验”转变为“生活日常”,港澳牌照车辆穿梭于景区商圈,勾勒出大湾区文旅融合的生动图景。
全市各大景区针对家庭客群精准发力,推出差异化体验项目。长隆海洋王国的浪漫烟花秀、横琴长隆飞船乐园的虎鲸音乐节、圆明新园的皇家园林夜游,以及星乐度的亲子剧、夏日集市等活动,都在以精细化运营提升游客满意度。
据统计,全市A级景区“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62.09万人次,5月2日、3日迎来客流高峰,文旅热度持续攀升。
“随着海陆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配合港珠澳大桥的交通优势,珠海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蓝色会客厅’。”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高俊评价道。
从短期火爆到长效繁荣,珠海正搭乘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快车,持续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采写: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吴枫
摄影: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钱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