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珠海新闻 > 正文

“活”起来的红色文化正在赢得年轻人的心


5月16日,《回到1922》红色剧本游首发暨百场红色剧本游启动仪式在珠海市金湾区博物馆举行。一场跨越百年的红色剧本游,解锁“跟着剧情去看展”的博物馆打卡方式,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作为珠海首部由官方发布及运营的红色剧本游,该作品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珠海分社为金湾区博物馆量身打造,以珠海“红色三杰”之一林伟民的成长故事为原型,以沉浸式互动体验为核心,将历史教育、文化传承与文旅创新深度融合。

5月16日,《回到1922》红色剧本游首发暨百场红色剧本游启动仪式在珠海市金湾区博物馆举行。 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5月16日,《回到1922》红色剧本游首发暨百场红色剧本游启动仪式在珠海市金湾区博物馆举行。 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燃”起来的剧情演绎,“活”起来的红色文化,不仅为党史学习教育注入新活力,也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跨界融合的创新样本。

博物馆的“年轻化”表达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回到1922》红色剧本游在金湾区博物馆正式发布。从传统的“展示+讲述”,到如今跟着剧情沉浸式体验,年轻人眼中的“老派”博物馆,正加速融入潮流,探索“年轻化”表达的新方式。

以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林伟民的真实事迹为蓝本,聚焦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回到1922》通过角色扮演、推理任务、场景互动等形式,让参与者化身“革命战友”,以第一人称视角亲历罢工斗争的艰难与热血。

研发团队历时一年,查阅大量史料,确保主线事件与人物精神忠于历史,同时融入艺术加工,设计收集粮食、夺回牌匾、找出叛徒等游戏机制。在增强戏剧张力的同时,巧妙融入历史事件,既还原了工人运动的复杂性,又为参与者提供了代入感极强的冲突体验。

红色剧本游以沉浸式互动体验为核心,将历史教育、文化传承与文旅创新深度融合。 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红色剧本游以沉浸式互动体验为核心,将历史教育、文化传承与文旅创新深度融合。 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为进一步突出沉浸式体验效果,让参与者深入理解角色,金湾区博物馆在馆内开辟专门的剧本游体验场所,依据史料记载还原100年前早期工人运动的场景。同时,通过不同人物的服装更换和道具使用,营造能让参与者代入时代背景和角色的环境。

《回到1922》红色剧本游既保留了历史的严肃性,又通过创意设计增强了体验的趣味性。创作团队通过严谨把控“史实与演绎界限”,确保事件脉络、人物关系符合真实记录,坚持“年轻化表达”的同时,有效避免了过度娱乐化。

百场活动覆盖多个场景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当历史事件从文献中“走出来”,转化为可感知的鲜活故事,红色文化教育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约2小时的体验过程中,踏入“时空隧道”的参与者们,置身于1922年的工人运动情景中。开启主动探索模式。在党建工作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历史教育等场景中,这样的剧本游形式,更能让人印象深刻,效果倍增。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回到1922》红色剧本游在金湾区博物馆正式发布。 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回到1922》红色剧本游在金湾区博物馆正式发布。 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为突破场馆限制,金湾区博物馆计划将红色剧本游活动延伸至区委党校、图书馆、基层工会等多个场景,年内计划举办100场。启动仪式当天,金湾区博物馆邀请区内百名党员作为首批参与者进行现场体验。接下来,除了供各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团体体验外,还计划向公众开放个人报名。

如在金湾区委党校以红色剧本为载体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以“‘剧’说初心”为主题,建立“现场教学+分组行动+复盘研讨”的立体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的有机融合。目前已累计开展相关教学11场次,覆盖党员群众近百人次。

在金湾区委党校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一新型教学方式有效增强了历史认知的系统性和理论学习的内生动力,显著提升了党员群众对传承红色基因的认同感,有助于形成党史学习教育“主动吸收+深度思考+实践转化”的良性循环。

红色资源的“活化”之路

《回到1922》不仅是红色教育的创新载体,更是金湾区推动文旅融合、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探索。从“供给主导”向“需求驱动”转变,走出一条红色资源的“活化”之路。

如今,这一进程正在加速。金湾区博物馆于2023年3月正式接管位于三灶镇鱼月村的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并以其为运行主体逐步完善建设,发挥教育、研究、收藏、展示等方面的作用,红色剧本游《回到1922》的打造正是其最新实践成果。

一场跨越百年的红色剧本游,解锁“跟着剧情去看展”的博物馆打卡方式,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一场跨越百年的红色剧本游,解锁“跟着剧情去看展”的博物馆打卡方式,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红色文化并非尘封的记忆,而是可以被激活、被传承的资源宝藏。以“小剧本”撬动“大文化”,如何通过类似的创新实践,挖掘更多“活”起来的红色文化,把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城市血脉,金湾的探索仍在继续。

接下来,金湾区博物馆将不断加强红色文化传播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建设,探索引入更多观展逛馆新的创意形式。力争开发系列化、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孵化出更多红色文旅IP,深化与教育、旅游、科技等领域的融合,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形态,为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注入持久动力。

南方+记者 董谦君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