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珠海新闻 > 正文

AI+教育如何深融?珠海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措施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教育发展。近日,珠海市教育局发布《珠海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下称“行动计划”),构建“课程-师资-教学-应用”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系统布局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路径。

根据该行动计划,到2027年,全市基本形成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的新生态体系,形成具有珠海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范式。

构建三级进阶式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珠海将以“基础普及、特色发展、创新引领”为路径,构建全市“基础、拓展、创新”三级进阶式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系统推进区域特色化人才培养。

基础层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普及AI通识教育,融入智慧城市、海洋经济等本土案例,开发“AI+珠海”校本课程;拓展层聚焦跨学科融合,在教师备课、作业设计、学业诊断等六大场景应用AI技术,支撑个性化学习;创新层则依托粤港澳青少年科技赛事,联合高技术企业共建“AI+教育”实践基地,建立“过程性+终结性”多元评价机制,形成“普惠-特色-拔尖”全链条生态。

为破解区域资源不均难题,珠海将构建“国家平台+本土实践”协同生态,整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开发分层课程包,形成“基础通用+区域特色”双轨体系。同时,推动港澳高校、在珠高校、职业院校教育资源辐射中小学,通过“云端课堂+线下实践”模式,将AI课程输送至对口协作地区,打造“共建共享、辐射带动”的湾区教育共同体。

打造专业化人工智能师资矩阵

针对AI教育师资缺口,珠海实施“引育结合”战略,通过专项招聘、转岗培训、校企共建等渠道扩充队伍,邀请高校专家、企业工程师进校园,构建“专职教师+行业导师”双师模式。

在师资培养方面,珠海计划创新实施“种子培育-示范引领-全域覆盖”三级提升工程。实施种子培育工程,遴选20名骨干教师参加市级“研训营”,系统学习AI教育理论与实操;推行示范引领工程,依托10所职校资源打造市级培训基地,规模化开展教师AI技能培训;探索全域覆盖工程:创建1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培育一批“三高”(高专业素养、高授课水平、高教研能力)名师。

市、区教研部门将AI教育纳入常态化教研,研制《AI赋能学科教学创新指南》,每年立项15个市级课题、20个区级课题,聚焦“AI+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智能作业设计”等方向,构建“百校千例”案例库,到2027年形成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AI教育实践范式库。

落得实才是硬道理。珠海将以“双减”政策为牵引,推动AI技术深度融入课堂教学。

推行分层教学。小学低年级侧重AI感知体验,高年级及初中强化应用实践,高中聚焦项目设计与前沿研究,鼓励学校使用教育垂直领域大模型,探索个性化教育智能体。优化场域拓展。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开放AI实验室、体验馆,建设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提升AI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评价革新:利用AI技术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拓展“AI+体育”“AI+心康”“AI+安全”等创新场景,实现五育并举的智能化监测。

为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珠海将构建“小学-初中-高中-高校”贯通式培养体系,依托市、区创新基地开展AI主题夏令营、节假日常态化实践活动,为高校输送具备AI素养的优质生源。

拓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

珠海将以“AI+教育”赋能教育治理现代化。在学生发展方面,通过AI监测学业质量、五育水平,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提升数字化学习力。

在教师成长方面,利用AI分析教学数据,优化教研活动,减轻非教学负担。

在学校管理领域,部署AI安防、能耗管理系统,提升校园治理效能。

为防范技术风险,珠海建立“教育-技术-法律”协同机制,要求学校与企业合作时签订保密协议,加强数据安全与伦理教育,培养师生数字公民意识。

珠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轮行动计划为契机,全力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为教育强市建设注入新动力。

南方+记者 冉小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