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珠海新闻 > 正文

石角咀水闸全面通水,筑牢珠中澳三地水安全防线


6月30日,由华发集团负责代建的广东省重点项目——石角咀水闸重建工程,迎来里程碑式进展:继去年8月底左汊完工通水后,其右汊10孔水闸、泵站及桥梁工程顺利实现通水。

至此,这座横跨中珠联围前山河入海口近七十年的大型水利枢纽,终于以320米总宽的全断面崭新姿态,正式开启守护珠海、中山、澳门三地水安全防线,激活区域发展动能的新篇章。

项目位置示意图

重建粤澳水利枢纽,民生、交通、风貌多维升级

石角咀水闸始建于1958年,作为前山河流域7座外江水闸的核心枢纽,肩负防洪排涝、挡潮、航运等多重使命。因其毗邻澳门的特殊区位,也成为珠中澳三地水安全屏障的关键节点。

2019年7月,广东省水利厅将石角咀旧水闸鉴定为四类闸,同年9月珠中两市政府一致同意启动石角咀水闸重建工程。2022年5月,该项目被纳入广东省重点项目并启动施工,涵盖水利与市政两大部分。

水利工程方面,重建15孔总净宽180米的水闸,单孔净宽12米,设计泄流量达1738立方米/秒;新建50立方米/秒流量的泵站,提升前山河排涝能力;重建16米净宽的船闸,满足内河500吨级船舶通航标准,主体结构按珠江干线1000吨级船舶通航要求打造。

市政工程方面,新建约1.1公里双向四车道的市政路桥,贯通前山河两岸;建设标准宽度24米的城市次干路,串联南湾南路与前山河沿河东路,构建区域交通新动脉。

据珠海市水务局介绍,项目建成将实现四大功能:一是将区域防洪潮标准由不足50年一遇提高至200年一遇,排水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为珠中澳区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二是通过增设泵站改善、提升前山河水环境、水生态形象;三是贯通情侣南路延长线和前山河沿河西路,提升片区交通功能;四是改变区域老旧面貌,打造毗邻澳门的城市新景点、新名片和新形象。

项目通水仪式现场

政企协力奋战千日,以“科学规划+技术创新”破局

自2019年项目启动以来,珠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实地调研指导,珠海市水务局、珠海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等政府部门主要领导通力协作、全力推进,在项目建设进程中不断地深入现场推动和指导,确保了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

石角咀项目建设中面临多重挑战,包括自然资源使用的历史问题、审批程序复杂、建设多方协调等。为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华发集团城市开发公司、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及建泰建设有限公司等参建单位以“科学规划+技术创新”破局,顺利克服多项高、难、险挑战,并系统推进施工工艺革新、设备升级及辅助体系优化,形成多项行业领先解决方案。

据代建方华发集团介绍,在技术攻关方面,已完成 3 项创新成果立项,经广东省水利协会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其中1项配套工艺总结工法入选2025 年度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树立行业技术新标杆;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累计申报 12 项发明专利(3 项已授权),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范本。

项目效果图

此外,在珠海市水务局的指导下,华发项目团队还编制了《高质量建设方案》及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程策划书,在建设过程中严格贯彻落实。项目先后获评市级、省级安全文明工地,顺利通过省级绿色工地中期验收,并完成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地入库,成为业内标杆工程,多次收获珠海、中山两市水务部门表彰推广,为业界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据悉,石角咀水闸全面通水,在前山河入海处构建起珠海中山两市防洪挡潮智慧化防御体系,将为区域发展、生态改善和民生福祉提供坚实保障,充分彰显珠中澳三地“共饮一河水,同筑安全堤”的协同初心与担当。

项目实景图

南方+记者 张紫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