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珠海市香洲区召开全区上半年总结大会暨“魅力香洲十大行动”推进会,盘点发展成果,部署下半年冲刺任务。今年以来,香洲区紧紧围绕“魅力香洲十大行动”,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在经济发展、城区品质、民生福祉等领域交出了一份扎实的“期中答卷”。
动能澎湃
创新驱动引领经济发展
上半年,香洲区经济发展的引擎轰鸣,创新动能尤为亮眼。成功创建省级产业园(珠海香洲产业园),智能检测及制造设备、高端芯片产业集群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企总数达980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总数达713家、省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412家,均位居全市第一。
目前,香洲区已提升至全国创新百强区第28位、全国工业百强区第25位。
新质生产力发展迅猛。无界方舟获得近亿元融资,深译科技发布国内首个葡语大模型,“模数空间”已集聚210家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浪漫经济持续升温,情侣路人气火爆,“五一”期间接待游客171.2万人次,增长近一倍,创近五年新高。
产业招商取得新进展。上半年,香洲区引进湾区时代中心、长曜机器人等项目136个。在营市场主体20.89万户,新增1.05万户。
改革步伐持续加快。锚定“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香洲区建立镇街现场会工作机制,推动六大攻坚行动118项任务落地见效。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83款数据交易标的上架广州、深圳数交所。完善新质生产力培育机制,评审出金智维、中科慧智等10家区第二批新质生产力优秀企业。
幸福加码
精细治理提升城区品质
今年以来,香洲区坚持“像绣花一样”精细化管理城市,城区品质持续提升。推动前山河两岸、“洪保十”等片区一体化综合管养,完成52台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新增公共停车位3285个。
“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加速落地。香洲区制定实施方案,引入“公园合伙人”制度,建成杨匏安纪念公园、南溪云溪园,凤凰渠公园、黑白面将军山郊野公园进展顺利。
绿美香洲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完成10.5万株义务植树任务,改造提升城市绿地3万平方米。持续推进涉水治污,新建改建污水管网12.9公里,加快前山河二期、凤凰河排洪渠项目建设,前山河水质平均达到三类水。
在香洲,民生福祉的提升看得见、摸得着。
三年学位攻坚成效显著,新建中小学、幼儿园51所,改扩建22所,新增学位5.03万个。
医疗资源普惠扩容,区人民医院中心大楼、梅华社康中心投入使用,家庭病床服务机构扩展至20家,新增家庭病床186张。
在稳就业方面,香洲区建成22个就业驿站、4个零工市场、2个“人才夜市”,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活动,新增就业1.01万人。利用南屏北山文博街区、拱北莲花路改造等资源,打造就业创业街区,目前3个就业创业街区已挂牌运营。
乘势而上
锚定目标冲刺“下半场”
会议为下半年工作划出重点,强调要抢抓机遇,立足国家战略与区域大局找准定位,加强与港澳等协同联动。要厚植优势,优化综合配套与营商环境,培育新质生产力。要补齐短板,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探索适合香洲的发展路径。
会议提出,要争先创优,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湾区生活2049,让最宜居城市更宜居”战略,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主城区样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会议强调,全区上下需聚焦短板、攻坚克难,以高度的紧迫感做好下半年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项目为王。狠抓项目建设,落实“五个一”机制,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加快谋划落地重点项目,强化要素与服务保障,打造2个“万亩千亿”片区,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产业为先。壮大现代服务业,深耕六大支柱产业,培育新兴及未来产业,高标准建设产业园,构建“1+6+X”产业体系。
平安为基。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拓宽群众诉求渠道,提升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改革为魂。完善“百千万工程”推进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数据要素改革,落实财政税制改革,优化行政效能与政务服务。
民生为要。落实稳岗助企补贴政策,做好就业帮扶,打好学位攻坚收官战,加快推进区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深化跨境养老合作,实施“温暖香洲”慈善计划。
环境为重。借鉴先进经验,积极打造公园城市,加快旧改项目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的品质城区。
采写:南方+记者 蒋欣陈
摄影:南方+记者 钱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