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珠海、东莞、温州、济南等多地相继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提示市场运力趋于饱和,建议谨慎入行。
聚焦珠海,截至今年4月,全市取得营运资质的网约车已逾1.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500辆。
从业者增多,利润摊薄,开网约车轻松“月入过万”的黄金时代已逐渐成为过去。今年前4月,珠海营运网约车中,日均接单量低于10宗的约占53%。
行业“内卷”下,更多从业者开始努力寻找新出路。
网约车已经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中。
拥挤的网约车
5月25日下午3点,一个普通的周四。在珠海机场的快车司机排队区域,排队司机总数达到195人,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刚过百。
入行的人越来越多,是魏小宝最直观的感受。
今年开春以来,魏小宝经常收到“怎么入行”的询问,“之前也经常有人问,但大多都没有下文。今年不一样,十个来问的,有七个都‘入坑’了。”
魏小宝的感觉并非主观感受。近日,珠海市交通运输局的一组数据为其提供了支撑——截至今年4月,取得本市营运资质的网约车已逾1.1万辆,取得本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的人员已逾4.5万人。
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是7500辆。短短一年,这座常住人口不足250万人的海滨小城,网约车多出了近一半的体量,增长约3500辆。
作为最受欢迎的灵活就业渠道之一,短期内大量新车的涌入“摊薄”了个体的营运收入。
今年1-4月,珠海市营运网约车中日均接单量处于10宗以内的约占53%,11-20宗的约占25%,平均约11宗。
扣除平台抽成后,网约车司机的日均营运流水普遍处于350-450元区间。这一数据较疫情防控期间有一定好转,但仍低于2019年水平。
“主要是客人不知道去哪了。”00后司机刘洋发出这般疑问。入行一年多,刘洋完成了近4000张单,月均收入8000元左右。
如今,想要开网约车月入过万,超负荷作业成为常态。
“一位朋友每月只休息5天,其他时间每天17个小时处于开机工作状态,纯收入才刚过万。”刘洋对这样的工作状态十分担忧,“前段时间晚上,圈内有个司机‘走了’,后来听说他跑了两天两夜。”
“以前是客等车,现在是车等客。有时候半个多小时都接不到单,不如停在路边睡觉。”逐渐饱和后的珠海网约车市场,让刘洋萌生退意,“准备再找一份工作,两份一起钱才应该够用。”
魏小宝在车中休息。
谁在开网约车?
珠海的网约车司机是个庞大的群体,难以用单一画像去描述。其中有失业的中年人、从工厂流水线走出的年轻人、下班后补贴家用的单位员工……可能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期望通过出卖体力,来换取更好的生活。
魏小宝初中毕业后就走出家门闯荡,修过家电、进过电子厂、开过铲车,多年社会阅历雕刻着他的个性,脸上总是堆着开朗的笑。
2016年,经老乡介绍,魏小宝从深圳跳槽到珠海做房产中介。在魏小宝的想象中,房产中介是一群坐在办公室、穿着西装喝着咖啡的白领,入行后才发现,“每天工作就是顶着大太阳、举着广告牌子,追着来往车辆喊,老板看房吗?”
工作虽然辛苦,但魏小宝还是很满意,“收入比之前高很多。约束也少,时间上很自由,还能干点副业。”
也就是这个时期,魏小宝接触了网约车,“不忙的时候,下班跑几个小时,能有300来块的收入。”
新冠疫情来临后,房产市场每况愈下。看着到手的工资越来越低,魏小宝果断转行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没学历、没一技之长,又想自由点,能选择的不多。”
事实上,生活也没给他太多时间选择。父母身体不太好、妻子待业在家、两个子女还没上小学,一家人吃穿用都压在身上,“平时不敢细想,感觉哪儿都要用钱”。
停在路边等客人时,魏小宝就躺在车里研究别人的流水,“每天600多,他们的流水怎么这么稳定?羡慕得要死。”
每天羡慕他人的魏小宝,也是别人眼里的“大神”。
摆摊做生意失败后,王兰盯上了这份“轻松月入过万”的自由职业。
然而,入行半个月的王兰每天都在“扫街”——从城中村到写字楼,从旭日东升到万家灯火,支起耳朵听手机的“滴滴”声。
业内,消耗能源和精力的“扫街”多是迫于无奈的选择,老司机多会在市区热点区域等待大单。然而,车站、机场这些人流量大的地方仿佛给王兰关上了大门,“永远抢不过别人,只能去网约车少的地方,才能就近接些十几二十元的小单。”
每天只能接些零碎小单,让王兰感到绝望。正当她为考虑是不是入错行时,手机里跳出一个从珠海到顺德的跨城大单——车费380元,刷新了王兰的从业记录,“如果没有这一单,我早就干不下去了。”
然而,短暂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又要面对零碎的日常。就像在沙漠中,淋了一场令人畅快的雨,片刻喘息之后,还有看不见尽头的路要跋涉。
125元!这是租车一天的租金。每天一睁眼,王兰就要以这个数字为目标奋斗。赚够了,王兰才敢稍微放松下,“跟租车公司签了半年,现在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来。”
看起来很美
日益严峻的形势阻止不了新入局者的热情。作为一份工作,开网约车看起来很美——过万的流水、较低的门槛,以及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掩盖了这份工作的辛劳。
王兰也曾对短视频中网约车司机的“月薪”心动不已。
不曾想,一头扎进去的王兰,半个月挣了不到4000元,而她的网约车每月租金要3700元,不算充电费用,也就刚刚够本,“以为别人可以,我也可以。没想到也是一个坑。”
进入夏天的珠海一如往常的湿热。5月底,超强台风“玛娃”外围庞大的下沉气流影响到珠海,高温天气进一步加剧,体感温度一度超过40℃。
但一有时间,王兰总要下车活动活动——入行仅仅半个月,腰酸背痛就袭上身来。
开车时,留着细碎短发的王兰总是穿着最舒适的工装裤、帆布鞋,戴上眼镜和口罩后,可以将性别和疲惫一起隐去。
作为一名新手,王兰想通过努力弥补接单技巧的不足。6点半起床,从斗门区的出租屋出发去市区,中午人少时休息一下,晚上11时收车,充完电回到出租屋,洗个澡就第二天了,“开网约车看似自由,其实最不自由。现在一天都不敢休息,休息一天就亏一天的钱,每天累得不想说话。”
开网约车确实比以往更累了。据抽样调查,今年以来,珠海全职网约车司机日均上线时间约12-14小时,较去年的11小时普遍长了许多。“双休”更是网约车司机们不敢奢望的,大部分人每月只休息四五天。
为了攒下更多的钱,网约车司机们的日常开销被尽可能降到最低。
魏小宝租住在珠海、中山交界处的城中村,一间不带空调、看不见太阳的房间,每月租金只要300元。早上吃3元钱的肠粉,中午吃15元的猪脚饭。晚高峰后,回家随便对付一顿,“一天也就20多元的餐费。”
即便每月收入过万,除去3500元的车租金、1000块的充电费用和日常开销,每月也就能剩下7000多元。一部分寄回老家,一部分攒下来,“留着给孩子上大学用。”
疲劳之外,还有委屈。
带宠物上车、禁停区域下车、要求超速行驶……作为服务行业,网约车司机经常会面对乘客的无理要求,不满足就会被打差评。
“差评会降低服务分,分低就抢不到单。”魏小宝回忆,有次载乘客去机场,在限速七十码的路上压着限速跑,还被乘客埋怨开得慢,最后不仅挨骂还被投诉,“没有好脾气,开不了网约车。”
珠海路上的网约车越来越多。
回不去的黄金时代
日趋激烈的竞争像慢慢上升的水位,不仅在淘汰行业底部的从业者,行业精英们也感受到了不断传导上来的压力。
李奕林便是精英之一。2017年入行的他见证了网约车的“黄金时代”,6年时间里,李奕林换了3台车,跑车总里程数约30万公里。
李奕林原本是一名移动通信设备检测员,看到网约车行业兴起,便在平台注册了账号,利用空闲时间跑快车单。
通过汽车中介公司,李奕林购入一辆二手车,“那个时候每天兼职都能赚800多元。当时竞争少,平台在早晚高峰时段,都会给出车的司机奖励,数额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尝到甜头后,2019年初,李奕林换了一辆20多万的车,以专车司机的身份正式加入网约车大军。“专车乘坐舒适,主要人群是商务和旅游人士,每单的收入也比快车要高。经常接到去珠海会展中心开会,或者长隆旅游的,一单就六七十元。”
收入方面,李奕林的每月流水约1.6万元,减除油费、伙食费,到手1万元左右,“我跑得不够勤快,一天才8个小时,如果一天出车12小时以上,流水过2万元没问题的。”
然而,好日子仅维持了大半年。疫情后,专车市场近乎停滞,以李奕林的话总结,“三年基本上都是亏本在做,相当于休息状态。”
去年6月,眼见专车单日益萎缩,李奕林再度转身,选择了近两年快速占领乘用车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因为自从电车出来之后,成本变低了。以前一个月油费起码要到4000元左右,现在家里装了充电桩,一个月才三五百元的费用。”
同时,李奕林也从专车司机变回快车司机,但无论时间成本还是收入都无法回到从前,“每天跑14个小时,月流水1.3万元左右,在珠海已经算中上水平,去掉各项支出净利润大概七八千。”
“快车都是小单,起步价几块钱,赚的很碎、跑得人也烦。今年专车市场又逐步回暖了,有点后悔当时卖掉老车。”李奕林介绍,“如今市场竞争激烈,跑15小时以上大有人在,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耗费在等单上,到手也就几千元,跟进厂打工也差不多。”
看不清的未来
最近,妻子的到来让魏小宝出租屋多了一些生气,也多了一些甜蜜的负担。买半只鸡回家煲,或者去繁华的商圈吃顿烤肉,是两人为数不多的放松时刻。
然而短暂的放松之后,生活还是跌落在鸡毛蒜皮之中。在梅州五华县的农村老家,家人在生活上几乎没什么花销,而在海滨城市珠海,睁眼就要花钱。
每天都能见钱的网约车,是魏小宝能想到的最好工作,“送外卖、代驾竞争也很激烈。网约车虽然不如从前,但每天赚的钱还能维持生计。”
而且开网约车的同时还能发展些副业——某个在珠海开网约车的女司机,在短视频平台有十几万粉丝,一边赚开车的钱一边赚流量的钱。
魏小宝也在网上注册了新账号,每天发布开车日常视频。遇见评论区留言想入行的,魏小宝就热情的回复每一个人(介绍新人有几百块的提成),虽然知道这些人的加入肯定会影响自己的收入,但“家里没困难谁干这个?”
魏小宝所在的网约车小组有38人,扣除租金及充电费用,平均每人每月能有8000多元进账。即便在月薪排名全国前列的珠海,这份收入也不算低,对其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足以养家糊口。
然而,在全国范围蔓延的趋势不断在提醒他们,是时候考虑其他出路了。
据统计,今年 4 月,全国网约车司机数量达到了 540.6 万人,车辆数量达到了 230 万辆,分别比两年半前增长了一倍多。但与此同时,网约车用户规模却从 2021 年的 4.53 亿人下降到了 2022 年的 4.37 亿人,少了近 1600 万人。紧接着,济南、珠海、东莞、深圳等多地纷纷发布了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提示公众当地网约车市场运力趋于饱和,建议谨慎入行。
除了当网约车司机还能干嘛?这个问题是当下从业者不敢想,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王兰还没有放弃摆摊计划。
去年底,王兰毅然从电子厂辞职摆起了地摊,“厂里一站就是半天,还不能玩手机,忙起来,大家都顾不上说话,每天都活得很压抑。摆摊成本低、时间上也自由,干得好一天能赚1000多元。”
事实不如想象那么美好。摆摊一个多月,王兰就后悔了,“摆摊占不到好位置,一个月里,最多一天赚300元,大多数时候都是几十百余元。”
成为网约车司机后,花1万多元购买的三轮车、冰箱还有其他设备还没有处理掉,那是王兰给自己留的后路,“开网约车是我干过最累的活儿,过段时间还是挣不到钱,我还回去摆摊。”
相比王兰清晰的“后路”,魏小宝的“未来规划”模糊的像天边的云。
魏小宝的微信头像是一个大阳台,阳台上有竹编的躺椅、柔软的地毯和温暖的毛绒玩具,坐在那里,能看见远山和白云。
魏小宝说,那是他梦想中的家。
(注:魏小宝、王兰、刘洋皆为化名)
【采写】南方+记者 王韶江 吴冠霖 刘自如
【摄影】王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