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1.8%,优良天数共335天,PM2.5浓度、PM10浓度两项指标均领跑全省、大幅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日,南方+记者从珠海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3年珠海环境空气质量六项主要指标实现连续四年全面达标。
频频刷屏的“珠海蓝”,是珠海一直以来坚持生态立市、环保先行的印证。
2022年,珠海突破以往制定指标体系,出台总体规划推动落实的“常规打法”,突破性提出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成为广东率先全面启动美丽中国地方实践的城市之一。
两年来,全市各部门通力协作,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珠海范例。2023年9月,“美丽中国”珠海实践作为全国12个“十四五”期间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正面典型案例之一,获生态环境部推广宣传,这也是广东省唯一入选案例。
如今,生态宜居已成为珠海的金字招牌。未来,珠海将持续推进“环绕式”打造“美丽中国”珠海典范,让珠海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最美窗口。
建立项目库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生态立市,写在了珠海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里,也写在很多鲜活的案例中。
1998年,珠海拥有地方立法权后,通过的第一部法规就是《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2022年,珠海全面启动“美丽中国”珠海实践,成为广东先行全面启动美丽中国地方实践的城市之一。
珠海提出,力争用五年时间、累计投入不少于500亿元,通过美丽森林、美丽河湖等七大实施路径,实现市域污水管网全覆盖、建成“无废城市”、村庄100%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珠海正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珠海已建立项目数达203个、计划总投资规模达684.83亿元的珠海实践项目库。2022年至今,累计完成投资161.14亿元。
在美丽园区领域,珠海累计投入23.75亿元,先后建成富山江湾(工业)水质净化厂等7座工业污水处理设施,新增20.1万吨/日工业污水处理能力。
珠海斗门,富山江湾(工业)水质净化厂的中控室内,各工艺流程的数据正在实时更新。
这座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7.17亿元的水质净化厂,主要处理富山PCB产业园一围片区内19家企业所预处理后排放的生产废水,以及雷蛛北片区及周边生活配套区的生活污水。
“水质净化厂的建设实施,大大提高了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率,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足够的环境容量。”项目运营方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家杰说。
一方面,污水集中处理方式减少了企业污水治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有效减轻企业经济负担。
另一方面,作为园区配套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的实施解决了园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改善投资环境,对招商引资有促进作用。
不远处,珠海市绿色工业服务中心业已投产运营。
该项目通过对危废集中管理与处置,减少了危险废物处理环节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拣出的废灯管等有害垃圾,也可以进行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助力珠海“无废城市”建设。
珠海市固体废物与辐射环境管理中心三级主任科员黄俊杰介绍,“大多数企业对危废无法处置,只能采取暂时或长期存放的方式处理,危废储存不仅占用大量厂房和土地资源,同时也增加了额外的隐患。”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珠海先后建成珠海市绿色工业服务中心等5个工业固废处理项目,新增工业固废处理能力63.6万吨/年处置能力,进一步满足产业发展对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的需求。
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流的湾区,不仅要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更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得益于前期良好的生态家底,珠海把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到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在金湾区三灶镇鱼林村,水下养鱼、水上发电成为当地独特的风景线。
作为珠海首个采用立体确权用海的渔光互补光伏项目,三灶鱼林村光伏复合项目面积约3600亩,由珠海粤风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于2023年12月底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
该项目投产后,年上网电量约3.1亿千瓦时,与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省标煤消耗约9.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87万吨,相当于再造530多公顷的森林。
“渔光结合发的电可并入电网出售,除了正常的养殖外,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390万元。”该项目副经理许开盛说。
据悉,2022年来,珠海在美丽河湖、美丽蓝天、美丽城市等领域投入112.01亿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紧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扩大光伏产业开发规模,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绿色能源体系;
实施河湖综合治理,持续加强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重点区域水环境治理体系;
大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打造绿色空间、推动美丽小区建设等。
凤凰渠也被称为凤凰河,是老香洲片区的生命线。
珠海建市之后,最先在老香洲片区开展城市化建设,目前有逾407个居民小区和111条道路汇集雨水流入凤凰渠。污水管道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破损、堵塞严重,雨污混流现象比比皆是。
为解决上述问题,珠海全面系统地梳理凤凰渠流域的雨水、污水管网系统,开展凤凰排洪渠范围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解决雨污分流、管径不足和管道病害等问题。
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2亿元,完成管网铺设277.54公里。凤凰渠沿线排口污水溢流已有所改善,随着项目的推进,将实现晴天污水不入渠,达到污水收集率≥95%、香洲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浓度≥100mg/L的目标。
在美丽海湾领域,珠海投入13.50亿元持续加强生态修复,先后建成高质量水源林1713亩,修复城市海岸线1067米。
在美丽森林、美丽乡村领域,珠海投入11.88亿元,先后完成植树造林5485亩、封山育林5507亩、红树林营造及修复267.75公顷。
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从来不是孤立的闭环。一座城市绿地的增加、水质和空气质量的改善,带来的是城市形象和品质的提升,也增强了市民对家园的认同感。
珠海正在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绿色湾区贡献珠海力量。
【采写】南方+记者 蒋欣陈
【摄影】南方+记者 钱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