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广州新闻 > 正文

40年,求索珠海香洲之变|主城“不惑”①


在历史的长河中,40年,只是弹指一瞬间。但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而言,40年,是沧桑巨变。

今年,珠海经济特区的发祥地香洲区,迎来建区40周年。一路高歌、激流勇进,从只有“一条街道、一个警察、一盏红绿灯、一间百货店”的边陲渔村,蝶变为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区——香洲巨变背后,是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而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特区是整个中国新时代改革创新发展的窗口。从香洲的跨越式发展中,亦可窥见中国伟大转变的“密码”与未来。

 因改革而生 

故事可以从40多年前讲起。

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初启,经济特区“横空出世”,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始载入史册。

在特区发展史上,1984年是一个关键之年,也是特区建设发展最困难的时期。经历了前4年的探索,一系列改革和建设都在加快推进,但“新”与“旧”的碰撞,也带来了系列问题和挑战,舆论对珠海等经济特区也出现了不同声音。

关键时刻,这一年1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珠海,亲自为襁褓中的特区“保驾护航”。

同年3月,中央召开特区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改革开放的力度还要加大,要求特区干部的思想要解放一些,胆子要大一些,步伐要快一些。

甩掉思想包袱后的特区,得以全力投入到了改革开放的事业中。这一年6月,原珠海县大部分地区设立为香洲区。作为珠海经济特区发祥地,香洲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因改革而生、“敢为天下先”的特区基因,注定了香洲的城市惯性,也使其成为外界观察中国产业发展变迁的一扇重要窗口。

在1984—1992年的起步阶段,香洲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和侨乡优势,依靠引进外资发展“三来一补”企业起步,逐步形成了以电子、化工、通讯、医药、塑料制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改革开放进入新一轮高潮。香洲及时调整思路,通过抓“月亮工程”“三改一加强”等工作,积极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和培育科技型、效益型重点骨干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了全区工业继续上档次、上规模,涌现出中富集团、永隆集团、华声集团等一批知名乡镇企业。

进入到21世纪,香洲通过做大园区经济,用足用活招商政策,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配套产业,迅速形成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精密机械等产业集群。

直至进入新时代,瞄准全球前沿技术和产业变革方向,香洲开始向着高度知识密集、科技创新驱动的全新层级全力飞奔,推动智能家电、打印耗材及设备、智能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1984年到2023年,香洲地区生产总值由1.2亿元增长到1854.8亿元,增长1546倍,年均增速达22%,撑起了珠海经济的半壁江山;工业产值由1.01亿元增加到1672.57亿元,增长1656倍,年均增速达20.9%。

香洲之变,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逻辑和脉络。

 特区之特 

经济特区,不仅代表全中国改革模式的促成者和受益者,更代表着问题出现的谋划者和解决者。改革创新之路从不会有终止,回望40年发展历程,作为特区发祥地,香洲四十年的发展实践,带来了哪些经验和启示?

一是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从杀出一条血路到闯出一条新路,40年,香洲从未停止对于改革创新模式的探索。改革精神最直观的体现在于:香洲特别善于以改革的勇气破解发展难题,用创新的思维推动工作。

从90年代率先推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到2001年,62个行政村全面实施“村转居”改革;2015年,全面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2018年,瞄准基层权责倒挂等体制机制障碍,稳步推进基层权责改革,实行统一的社会工作者制度……

香洲在国企改革、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勇于创新,不断剖析“破”与“立”的命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这种改革创新精神也激励着这里的创业者,在“闯”和“创”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是开放包容,拥抱世界。

经济全球化时代,只有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聚全球资源为己所用,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开放既是香洲的品质,也是香洲的法宝。

建区之初,香洲就把坚持发展开放型、外向型经济作为立区之本,积极吸引港澳及国外资本,前20年累计利用外资额23.7亿美元。此后,香洲充分发挥一头连着港澳、一头连着内地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强外引内联,近年来,更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为牵引,全力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积极对接港澳资源,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明显提升。

从香洲放眼粤港澳大湾区,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正不断出现。一个更开放、国际化的香洲正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

三是以人为本,和谐共融。

在广东率先实施“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社区公园建设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镇街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全覆盖、打造十分钟文体活动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人和城市的双向选择中,“来了就是香洲人”,成为香洲最大的“时与势”。

 勇往直前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大局之下,有城市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寻找破局之道,有城市扎根新生赛道努力脱颖而出,也有城市摒弃平庸喊出“我要成名”,还有城市减速慢行有待破解转型之困。

特区要继续保持自身之“特”,必须不断升级。当前,省委赋予珠海“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的全新定位,意味着期许提高了,考验也升级了。

站在新的更高起点,进入“不惑之年”的香洲也必须跳出“区级思维”,开拓“世界视野”,以更大的决心、更广的思路,搏出一条上升通道。这既是为珠海成为万亿级城市提供更大支撑,更是为中国城市发展进程提供更多可能性。

改革需要魄力,也需要想象力。清晰可见当下各界对珠海和香洲未来的四大关切,也可视为摆在香洲面前的四张考卷——

其一,如何破解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困局?其二,产业迭代不断加快,怎样在“大变局”下保持产业竞争力?其三,能否积极用好“北上南下”双向发力等政策红利,深化同港澳的合作,把大机遇转化为大发展?其四,还有没有担当改革试验田的勇气和能力?

机遇是抢回来的,成绩是干出来的。

今年,珠海市委常委、香洲区委书记李伟辉宣布:2024年香洲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这两个数字都是珠海最高的。

这不是能者多劳,而是“王者”在关键时刻的勇敢和担当。

很多人都在预测珠海的未来。香洲告诉我们: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扛起重担,唯有全力一搏。一个更具韧性的中国,不就是在寻找这样的路么?

【采写】南方+记者 沈梦怡

【统筹】沈梦怡 蒋欣陈

【策划】沈梦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