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汕头新闻 > 正文

破解停车难,何为对症良方?


近日,中心城区将打造智慧停车项目的好消息在汕头不胫而走,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近段时间以来,汕头在中心城区新建了多个立体停车场,并加快打造中心城区智慧停车项目,计划在今年底前完成1万个车位的建设,力图解决停车“空间紧”“找位难”“秩序乱”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和机动车出行的比例大幅提升,不少城市出现或大或小的停车难题。在汕头,由于历史原因,中心城区停车位的数量与市民需求难以平衡,加上现有停车位利用率低、不同区域停车潮汐现象明显等因素,现有停车位和停车模式难以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需求。

汕头停车乱象为何屡禁不止?智慧停车项目能否根治停车难题?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记者走访中心城区多个重点停车困难区域,并采访多名专家,探讨汕头解决停车难的对症良方。

在西堤公园门前,汕头通过升级改造新增众多停车泊位。

在西堤公园门前,汕头通过升级改造新增众多停车泊位。

一线走访

市区部分路段停车乱象较为突出

12月16日下午,记者在汕头市区大华路与外马路交界处看到,汕头中心医院门口排起了长队,车主排队等待进入地下车库。不远处的聿怀中学和汕头一中附近也停满了汽车,尽管路边的公共车位处于禁停时段,但仍然被停得满满当当,有些车子只能停到马路上占用车道,加剧了该路段在高峰期的拥堵。

“每天早上和傍晚经常出现乱停车现象,这边的停车需求量大,有医院和几所学校,旁边还是一片住宅区。”路边的一家商铺老板林姨无奈地说。大约过了半小时,随着交警开始逐个贴牌,部分车主才赶忙将汽车开走。

因为停车难导致停车乱,因为停车乱导致更难停车。如何整顿停车乱象,一直是各个城市的“老大难”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停车位的供给和需求本身不平衡,以及时间和空间上的匹配不平衡,导致车主无法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找到合适的停车位。

连日来,记者在汕头中心城区榕江路、迎宾路、金湖路等部分道路走访发现,机动车乱停乱放以及私占公用停车位等现象在医院、学校以及商业街、住宅区等区域较为突出,“去哪停车”也成了许多市民和游客网上讨论的热门话题。

首先是乱停车的现象。在环碧庄东街,记者发现不少僵尸车占用了公共车位,对面则是一排乱停放的车辆,而在拐弯处的榕江路上,不少车辆选择停到人行步道上,以避免被贴牌。在迎宾路,每逢入夜时分,前来周边酒吧和食肆光顾的消费者更是将车辆随意停放在路边甚至交叉路口附近。

此外,部分停车场存在私收费、乱收费等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停车乱象。记者走访时发现,有些住宅小区内的停车场没有张贴价格表,往往是车场管理人员直接开口“叫价”。来中山公园观赏菊展的市民陈先生表示,在南门处的莱利花园旁的室外停车场停车,一位自称“管理员”的阿伯从怀里掏出手机二维码,称“临停需要扫码支付15元停车费”,在他对停车费价格表示疑问之后,阿伯又改口表示“给10块钱就好”。

停车乱象,不仅导致居民的出行困难,为交通安全埋下隐患,也会影响到一座城市的形象。在朝阳庄某网红美食店门前,每到饭点时间总是停满了食客的车辆,不仅占据了区间路,更占据了人行步道,导致周边居民吐槽下班回家交通不方便。此外,东海岸片区、龙眼南路等热门景点的停车难问题,也时不时引起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对此,公安交警部门加强了管控力度,阶段以来持续开展机动车违停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各重点路段特别是严管路段的巡查执法力度,但也难以完全遏制停车乱象。“这段时间管得严,停车秩序就好;等过段时间管得松了,不免又要乱停车了。”榕江路某餐饮店店主说。

原因剖析

城市规划滞后导致供需不平衡

为何会出现停车难的问题?在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看来,首先是由于城市的规划本身缺乏前瞻性,没有把短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协调起来加以统筹。比如,原来的某些商业贸易中心或者大型住宅区,在建设过程中缺乏长远考虑,随着城市人口和私家车的不断增长,很快就超过了原有公共车位的承受能力。

以广厦新城为例,该片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汕头中心城区北区人口最密集的居民住宅区之一。由于规划建设较早,存在区间道路不规则、比较狭小以及停车配套设施缺乏等先天不足,停车难、停车乱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有关部门在该片区新设置了数百个车位,但仍然无法根治停车难题。

除了停车位数量不足,由于缺乏对现有停车位的利用,中心城区停车位还存在结构性失调的问题。走访中,有市民向记者表示,部分通勤场所如写字楼、酒店、机关单位等,白天供内部职工停车,到了夜间却有很多空位,存在潮汐特性,这些通勤场所停车场完全可以流转开放使用,而不是用“一堵围墙”浪费了这些空余的停车位。

此外,城市居民的出行习惯也是停车乱象的原因之一。陈鸿宇指出,在北上广深等国内一线城市,市民习惯于“便利性与出行成本呈正比的关系”,能够适应CBD(中央商务区)较高的停车成本,且往往会利用公共交通体系解决职住分离和消费需求。在巴黎、新加坡等国外城市,市民进入市区部分区域甚至需缴纳一定“入城费”。对于汕头而言,未来需要通过完善城市公交系统,逐步改变居民出行习惯等方式解决。

由此可见,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将是各大城市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城市里的商品房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但是各类停车场的建设仍然滞后于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华南城市研究会高级顾问、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参事温洋指出,今后应该把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摆在旧城改造的首要议事日程上来,把城市建设的重点从“为人建商品房转变到为车建停车位”上来。

近年来,汕头致力于通过新建停车场,解决市区停车难问题。2023年、2024年,汕头连续两年把实施中心城区停车改善工程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并积极尝试通过新建立体停车场、打造智慧停车泊位等创新方式,探索适合汕头的停车管理办法。

位于外马路的智慧立体停车场,已于今年10月1日投入使用,新建车库带来的100个停车位,一定程度缓解汕头市中心医院周边的停车问题。汕头市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若鹏坦言,车库车辆进出呈现早晚不均的情况,在8—10时和14—16时的高峰时段,设施基本满负荷运营,受存取效率的限制,目前车库的100个车位无法同时停满,高峰期能达到七成已属不易。

然而,一味地新增停车场,远远无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在挖掘停车资源、建造更多停车场之余,若不能真正“对症下药”,停车难问题将难以得到高效持久的解决。

“供需平衡是动态变化的,想要完全解决难度很高,需要不断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陈鸿宇指出,在某个阶段采取新建停车场等积极措施,可以暂时解决停车问题,像国内很多大城市经过整治之后,有段时间道路很畅通,但挡不住城市的机动车乃至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多,人们对停车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

路径探索

建设中心城区公共“智慧停车”

随着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逐步探索停车的智能化,成为国内许多城市解决停车难的一味“良方”。汕头也在积极探索打造智慧停车项目。今年以来,汕头市城管局牵头开展汕头市中心城区智慧停车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中心城区打造一万余个路边停车泊位及数千个封闭停车场泊位,因地制宜缓解“停车难”压力,治理“停车乱”难题,盘活中心城区公共停车资源。

据了解,首批次建设中心城区公共“智慧停车”泊位共8627个。具体位置在哪里?据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任陈辉斌介绍,项目将针对政府、医院、行政服务中心、商业综合体等中心城区停车问题集中的片区优先纳入,通过新建立体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向桥下、公园广场要空间,提高停车空间利用率。

智慧停车系统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原有的停车位采用计时停车,是为了提高停车位的周转率,而国内不少城市的智慧停车系统不仅能做到这一点,通过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为市民提供便捷直观的停车位数据,实现车辆停放智能化、运营高效化和管理可视化,从而寻求综合性的停车解决方案,推动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

以广州市北京路商圈为例,该片区打造“通停通付”模式,对商圈内停车场进行一体化运营。市民可在小程序上查看剩余车位,在街道、商场、楼宇、博物馆等多主体、多个停车系统品牌间实现联动停车,将商圈整体停车泊位利用率从80%提高至90%以上。

与此同时,智慧停车系统也面临着不少难点、堵点,对于车位数字化、管理精细化等要求更高,需要有关部门依托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探寻不同区域“停车难”的原因以及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

今年实施的陈厝合片的智慧停车项目仍存在管理难题。 

今年实施的陈厝合片的智慧停车项目仍存在管理难题。 

2024年2月,汕头新津街道在陈厝合片试点城中村智慧停车管理新模式,规划了1600余个停车泊位。记者在近日走访中发现,该区域的智慧停车泊位仍存在停车乱象。12月16日下午,在凤凰花园周边的道路上,不少车辆仍然选择停放在划线泊位之外,有些车辆则停放在人行步道上,以此来避免缴费。而停在泊位之内的不少车辆,则被运营方贴上了显眼的白色收款单。

记者打通运营方的客服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没及时缴费的车主,公司最初会以短信形式通知车主,接着会有客服人员打电话通知。如果长时间未缴费的话,公司将通过司法途径维权追缴欠费。

如何更好地解决智慧停车项目的“疑难杂症”?在陈鸿宇看来,智能停车系统必须以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问题为主要目的,在车位的设置上,应优先考虑停车困难的重点区域。此外,还应该界定清楚智慧停车系统的属性为半公共产品,在收费方面也应界定清楚是行政性的还是商业性的,政府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体的价格要广泛征求民意,还要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行该项目。

“在明年元旦、春节期间,市民可免费体验免费停放。”汕头市智惠城市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壮华介绍,项目于本月初启动对中心城区各路段停车泊位的基础改造,计划在今年底前完成一万个车位的建设,计划于明年2月底开始收费。

据了解,目前,中心城区智慧停车建设项目已进入施工建设阶段,计划于明年春节前,推进市中心医院、东海岸等片区的路边泊位划设,以及儿童公园东园、西园停车场和时代广场停车场的升级改造。

专家问策

打造立体交通体系平衡供需矛盾

部分区域可试行“社区巴士”

事实上,无论是新增停车位,还是打造智慧停车系统,本质上都是在解决停车位“供”的部分。专家指出,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打造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推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模式,以此降低停车位“需”的部分,才有利于推动市区停车位的供需平衡

以伦敦为例,该城市用各种交通方式建立了良好的驳运和换乘系统,除步行以外,公共汽车、国铁和小汽车是地铁系统主要的机动化驳运方式,伦敦小汽车与地铁之间通过停车换乘点实现换乘,城市内数十个地铁车站设有小汽车停车场,可以实现“停车+换乘”,大大降低了城市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

打造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公交系统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业内人士指出,国际先进城市把公交出行时间降低作为公交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指标,推进实施TOD模式,构建公共交通与城市协调的发展模式,不断压缩“门到门”出行距离。国内外许多城市通过变小汽车主导为公交主导,实实在在地把路权向公共交通分配,形成覆盖全市的快速公交体系,使“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成为高效而舒适的交通方式,从而解决开车堵、停车难的“老大难”问题。

“汕头本身的人口构成、出行习惯,与很多国内大城市不太一样,市民往往觉得开电动车出行刚刚好。如果公交车的站点和车次越来越少,只会加深市民对于私家车和电动自行车的依赖,从而造成恶性循环。”陈鸿宇表示,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公交系统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公共交通作为公共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纯考虑企业本身的经营效益;另一方面,也应该加强路线设计的科学性和智能化,并通过优化红绿灯、维持道路秩序等措施,保障公交车的行车畅通。

随着粤东城际铁路的建设,未来汕头的城市公交系统有望得到优化。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指出,在城市公交系统逐渐成熟之后,汕头还可以参考新加坡的做法,市民开车进入中心城区需要收费,使其尽量不开车进入中心城区,把车辆停在城区外围。他指出,汕头可以尝试在中心城区的外围多建几个停车场,让市民把车停在外围停车场,再换乘公交进入市区。

陈鸿宇指出,同样作为旅游城市且拥有丰富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泉州,其公交系统值得汕头借鉴。为方便小街小巷市民出行,多年来泉州公交公司开通了社区巴士,一辆辆蓝白相间的电瓶车被市民亲切称为“小白”。一辆车仅可容纳不到10人,且扬手即停,可以载客在古城特定区域内走街串巷,按次序送客到门,十分方便。

数据显示,仅今年国庆前六天,泉州公交共投入158部“小白”,6天载客逾15万人次,如今,“小白”不仅成了本地居民出行的重要工具,也成了外地游客感受古城魅力的方式,以其便捷、安全、舒适的服务,成为泉州古城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汕头如果能在特定区域,例如11号街区或者小公园开埠区等地,打造这样的小型巴士,市区接驳方式就会变得更加多元便利,停车难的问题也将得到大大缓解。”陈鸿宇说。

文/图:南方+记者 张晓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