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依托,高质量建设惠侨聚侨重大平台;以汕头科学城建设为牵引,一体推进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粤东科技创新策源地;汕头综保区充分利用政策叠加优势,复制推广自贸区先进经验,不到三年时间实现了“1210”“9610”“9710”“9810”四种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全覆盖……高新区、综保区、华侨试验区是汕头的三大国家级功能区,近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迈入2024年,这三大功能区如何更好承担起改革发展和开放创新的重要任务?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会议、汕头市委全会部署要求,南方日报记者走访了三大功能区。
近年来,华侨试验区以发展跨境数字经济为牵引,打造聚侨联侨重要枢纽。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汕头高新区
全面启动建设汕头科学城
新年伊始,生机勃发,走进汕头高新区,到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多家科研平台进驻汕头科学城、重点项目倒排工期建设正酣、各企业纷纷开足马力抢订单……一个个奋斗场景体现了汕头高新区“开局即决战、起跑即冲刺”的决心和态度,释放出大干快干、高歌猛进的强烈信号。
日前,汕头高新区召开党委会议,传达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高新区贯彻落实意见。会议强调,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集中力量大干快干,扛起推动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高新责任。
打造国内科技创新策源地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国家高新区的初心使命。过去一年,汕头高新区积极发挥创新驱动策源地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力强承载、优服务、聚产业、促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催生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研发平台,厚植高质量发展的优沃土壤。
近日,粤港有序结构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联合实验室、新型固态电池研发联合实验室和先进金属材料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相继落户汕头科学城,高端纺织化学品和功能材料的研发等多个产学研项目在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得以催生孵化……
自去年9月汕头科学城启动建设以来,汕头高新区持续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推动一批批科创载体和项目从愿景变为实景,让更多的“牵引效应”逐步显现在这条创新之路上。
1月10日,汕头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启动建设汕头科学城,努力把汕头科学城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地、人才集聚地,再次为高新区推动汕头科学城建设指明方向、明确重点。
科技创新是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新的一年,汕头高新区如何围绕科学城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汕头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
汕头高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市委常务副秘书长黄育斌表示:“今年将全面启动建设汕头科学城,完成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快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科创生态体系。发挥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重大创新平台赋能作用,强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应用型科技研发,加快科技应用型产业引进,努力把汕头科学城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地、人才集聚地。”
全会上汕头还提出,要开展“园区建设提速年”行动,全面推进六合产业园和大型出口加工区等重点园区建设。以深汕共建产业合作园区为突破口,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动态调整,打造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先进示范。
黄育斌表示,汕头高新区将牢牢把握深汕深度协作机制的重要机遇,推进六合产业园建设,努力吸引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层次高、科技含量足、市场竞争力强的大项目转移落地。
持续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源,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汕头高新区修订完善高新区科技创新25条、人才引进13条、金融科技贷11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疏解园区企业在高新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方面的难点堵点,全面点燃企业创新发展的热情活力。
过去一年,汕头高新区对政务服务大厅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并投入使用,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集成办理、统一窗口出件”原则,整合行政审批事项资源,推进市场监管、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涉企业务“一站式”受理,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上迈出更大步伐,持续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
据悉,为进一步服务“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走深走实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服务大厅特别增设了“代办制”服务功能,为落户园区的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全程免费代办行政审批服务,打造便民利民、暖企助企营商环境。
事实上,在解决项目引进、落地、投产等全流程中的审批堵点难题上,汕头高新区早在2022年就已印发实施《汕头高新区产业项目代办服务工作方案》,为重点项目提供从招商引资到项目落地投产的“审批代办”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持续优化企业服务体系,简化企业办事流程,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新的一年,汕头高新区将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调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充分发挥“代办制”服务作用,持续优化企业服务体系,加快修订落实惠企扶持政策,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要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着力破除制约高新区营商环境发展的梗阻障碍。要做好引进人才规划,充分分析区内人才需求现状,结合科学城建设,加大“靶向引才”“柔性引才”力度,强化产业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
汕头综保区
努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新年伊始,省委常委会首场集体调研就来到汕头综合保税区,并在该区召开高规格、高站位的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市委对汕头综保区发展的充分信任、高度重视和寄予厚望。这对汕头综保区来说既是机遇,更是责任。
1月11日,汕头综保区召开全区干部职工大会,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党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工作部署在汕头综保区落地落实。
跑出“综保速度” 擦亮“综保品牌”
针对省委常委会对汕头提出的坚持“贸”字当先、“工”字为本,通过打造高水平商贸平台、引进培育高能级贸易主体、积极发展贸易新模式、建强贸易网络等要求,近日汕头市委全会在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贸”字当先,发挥汕头在海内外广阔的人脉资源优势,构建覆盖全国全球主要市场的贸易链接体系,这些要求为汕头综保区发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汕头市委全会报告指出,要做强贸易平台,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扩围提质,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全面启动大型出口加工区建设,打造政策优势叠加的高水平商贸平台;要做优贸易模式,积极发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保税+跨境电商”模式,鼓励贸易企业融入制造、流通全链条,推进“内外贸、产供销、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要做大贸易主体,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大型电商物流企业,形成电商主体集聚壮大、培育孵化的规模效应,打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品牌打造、线下网点和仓储物流体系建设等产业链各环节,形成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商新坐标。
汕头综保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春松表示,汕头综保区要深刻领会省委常委会和市委全会的指示精神,在全面开启三十而立再出发的新征程中树雄心、鼓士气,坚持“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坚决扛起“特区中的特区、窗口中的窗口”职责使命。围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的发展目标,把综保的优势做优、特色做特,跑出“综保速度”、擦亮“综保品牌”,以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步步推进,赢得跻身全国综保区第一方阵的节节胜利。
打造“买卖全球”平台和开放产业
全力以赴冲刺全国综保区第一方阵,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陈春松表示,要聚焦“贸”字当先、“工”字为本,突出龙头带动、暖企惠企,围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三大功能同步发力,全力打造买卖全球的开放平台和开放产业,努力建设全市外向型经济的新高地。
汕头综保区将聚焦“贸”字当先,全力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服务“汕货出海”“汕货回汕”,充分发挥保税功能优势,打造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综合冷链、物流分拨等一批开放层次高、辐射带动强、影响范围广的高水平商贸平台,鼓励引导企业合理布局、发展建设海外仓,服务粤东地区“买全球”更省心、“卖全球”更顺畅;推动业态创新、业务升级,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积极拓展保税物流、保税维修、市场采购、离岸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丰富“保税+”业态内涵。
汕头综保区将聚焦“工”字为本,大力构筑高精尖产业集群。锚定产业方向,聚焦“三新两特一大”重点产业,推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加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为规划建设汕头大型出口加工产业区发挥好起步区的核心作用;做强龙头企业,结合市“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倍增培育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创新发展,鼓励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开展科研攻关,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促进更多产业产品迈向中高端、进入关键环节,成为深耕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拓展产业空间,持续推进“工改工”,为承载大型优质项目落地打好基础。
在突出龙头带动方面,汕头综保区将努力培育高能级贸易主体,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力度,用好扩围空间,积极与大型央企、国企对接,引进一批大宗商品供应链龙头企业;牢牢把握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深圳汕头对口帮扶协作等战略契机,充分发挥侨乡优势,用好潮商资源,招引国内外大型的跨境电商、物流分拨、出口加工等企业,积极把在外发展的优秀外贸企业招引回汕;培育贸易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外贸主体培育机制,帮助企业与各类商协会、展览会和招商会对接,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外贸业务,鼓励贸易企业融入制造、流通全链条,推进“内外贸、产供销、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更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品牌出海”,支持区内龙头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出海,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
在暖企惠企方面,汕头综保区将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程来抓,一如既往用“真心实意”“真金白银”打造粤东地区效率最高、政策最好、服务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在综保区放心投资、大胆创业。
华侨试验区
乘“数”而上聚侨联侨
位于汕头东部的华侨试验区东海岸大道,是一条依海而建的滨海大道。如今,大道旁侧拔地而起的写字楼,俨然成了汕头企业“出海”的集中地。入驻其中的广东省侨莲科技有限公司,近一年来通过整合“玩具+纺织+进口食品”三大供应链资源,为电商平台、直播机构等提供优质品类,为潮汕地区相关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这是华侨试验区依托数字新基建发力跨境电商的行动探索,也是这个国家级功能平台加快打造数字经济特区核心区的一番缩影。
近年来,华侨试验区以发展跨境数字经济为牵引、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着力点、以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为使命、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奋力打造聚侨联侨重要枢纽。迈进新一年,华侨试验区提出要自觉扛起迎头赶上的历史责任,乘“数”而上,大干快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实践中走在前列。
数字经济助力“工商并举”
工地上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数以万计,如何管理好这些材料?落户华侨试验区的华旭科技有限公司用数字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用标识解析平台的赋码上云,给每件物资装上“数字身份证”,实现物资管理升级至数据管理。
华旭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粤东唯一从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二级节点平台运营单位。“产品数字化之后,原本数十万件需要几天时间盘点的物资,现在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出入库盘点。”总经理林之瀚介绍说,该公司针对建筑领域常用到的铝模板、盘扣脚手架、爬架等租赁物资,实现编码技术标准和管理运营规范,能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
然而,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在华侨试验区成为常态。
作为全国唯一以“侨”为核心要素的国家级功能区,华侨试验区瞄准以跨境数据传输业务为核心的数字经济赛道,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国际通信基础设施优势,“聚数联侨”加快建设新时代数字经济特区核心区。
连续两年,华侨试验区高规格高标准协助筹备好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依托该大会的圆满举办引进了一批重点签约项目。
同时,以深汕数字科创产业园和数字科技产业基地为抓手,重点引进吸引优质数字企业和产业项目落地发展。其中,深汕数字科创产业园项目吸引跨境金融、跨境电商、通信技术服务等意向入驻企业45家;数字科技产业基地吸引3家行业协会、59家企业入驻,合计注册资本13.96亿元,去年前11个月入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合计33.29亿元,纳税总额1181.1万元。
“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助力构建‘工商并举’产业新格局。”华侨试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抓住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风口,开展新型国际网络接入试点工作,打造全国跨境通信业务最集中、链条最完整、模式最开放的数字经济特区核心区,积极探索建立国际数据交互枢纽,打造汇侨联侨绿色算力节点,加快出台数字产业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推动项目落地投产。
现代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
15个总部经济项目总投资约242亿元;跨境电商、流媒体、文化创意等900多家企业入驻,总注册资本超429亿元……这组可圈可点的数据,是华侨试验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写照。
近年来,华侨试验区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做好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企业培育三篇文章。其中,构建“AI+5G”应用算法应用推广和区域数据中心等产业业态,逐步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链生态布局。
华侨试验区通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色金融赋能,完善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华侨板”功能,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金融科技企业等落户试验区。“华侨板”累计挂牌企业682家,实现融资超25亿元,托管股本超104亿股;供应链服务企业完成营业额约187.48亿元。
此外,加快推进汕头国际会展中心和配套会展酒店项目建设,进一步吸引文化会展产业要素资源集聚;布局大健康产业,加快推动汕头市中心医院、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等异地重建项目建设,打造粤东医疗服务新高地。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地。”华侨试验区提出,将结合汕潮揭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规划、“百千万工程”等工作部署,全面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全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总部经济、现代服务和大健康、特色金融等产业,扎实推动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扩量提质。
同时,还将用实用好政策红利,精准制定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健全全员大招商工作格局,优化行政服务,全力解决企业困难和诉求,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发展前景,厚植“近悦远来”发展沃土。
南方+记者 蔡沚彦 余丹 杨立轩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