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汕头新闻 > 正文

视觉 | 田畴染新绿 春耕正当时


在潮南区两英镇禾皋村麻叶种植基地,种植户王伟正在除掉田垄里的杂草。

在潮南区两英镇禾皋村麻叶种植基地,种植户王伟正在除掉田垄里的杂草。

喜光照、耐湿热的麻叶是两英镇禾皋村的特色农作物。

喜光照、耐湿热的麻叶是两英镇禾皋村的特色农作物。

在春耕一线,农民操作着翻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

在春耕一线,农民操作着翻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

在潮南区仙城镇老五乡社区,农民在田间躬身插秧,干得十分起劲。

在潮南区仙城镇老五乡社区,农民在田间躬身插秧,干得十分起劲。

早稻秧苗在水田里茁壮成长,一簇簇新绿正孕育着新一年丰收的希望。

早稻秧苗在水田里茁壮成长,一簇簇新绿正孕育着新一年丰收的希望。

农民们俯身插秧,一排排青翠的秧苗不断延伸。

农民们俯身插秧,一排排青翠的秧苗不断延伸。

3月,春季农业生产进入大忙时节。汕头的田间地头,农户们纷纷抢抓农时,播下种子、耕耘希望,期盼今年有个好收成。

在潮南区仙城镇老五乡社区白沙片,一株株秧苗被整齐有序地插入水田里,放眼望去,翠绿秧苗随风摇曳,与躬身插秧的农民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耕作图景。

“3月8日我动用3台翻耕机对田地进行翻耕,20日组织人工进行水稻插秧,三天就能插完。”省乡村工匠专业人才、仙城镇种粮“老手”周昭雄告诉记者,自己的这110亩农田高低不一,难以实行插秧机作业,他就早早地把秧苗育好,联系了工人来插秧。

周昭雄从事农业生产已有20多年,他深知,虽然目前很多农户已经采用无人机飞播、插秧机栽种,但人工插秧不费苗,能够自由控制株距,秧苗根系壮、返青快、成活率高,“人工插秧比较贵,不过可以通过精细管理提升水稻品质,这110亩农田需要23名工人用3天的时间完成插秧”。

据了解,从3月上旬开始,汕头各地陆续进行备耕办田,至目前办田进度已超过八成。潮阳、潮南和澄海等区县的部分种植大户已于3月中旬开始插秧工作,预计清明节前后将进入插秧集中期,4月中旬基本完成早稻插秧任务。

抢抓农时,不止于早稻插秧,若把目光转向潮南区两英镇,一种颇受潮汕人青睐的特色蔬菜——麻叶也进入春耕时节。

走进潮南区两英镇禾皋村麻叶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混着幼苗的清香味,一垄垄麻叶幼苗在种植户王伟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一簇簇新绿正孕育着新一年丰收的希望。

禾皋村地处大南山北麓,喜光照、耐湿热的麻叶是该村的特色农作物。去年,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在镇、村和驻镇帮扶工作队的努力下,禾皋村麻叶种植加工基地项目应运而生,禾皋村麻叶产业锚定了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的出路。

“我种植了14棚麻叶,麻叶喜光照、耐湿热,温室大棚的日光膜透光性、保温性更强,能让幼苗更‘欢快地生长’。”王伟介绍,今年气温偏低,从种植到收获的时间需要近两个月的时间。

“该浇水了。”王伟拿起遥控,对准大棚一摁,自动喷淋装置便从棚室一头缓缓启动,沿着棚底管道匀速前进,水雾均匀散落在每一株幼苗上。

“以前浇水全凭人工,费劲儿又费水。现在有了这个‘好帮手’,浇水匀实还省事。”王伟高兴地说,麻叶一次播种能多次采摘,大概每隔一周至十天采摘一次,一直可以采摘到七八月份。

不负好时光,奋进正当时。放眼生机勃勃的大地,农民在田间抢抓农时、辛勤劳作,工人在工厂赶制订单、抓紧生产。春光正好,人们种下一粒粒种子,用汗水浇灌希望,共同培育新一年的好收成。

【撰文/摄影】南方+记者 张伟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濠江法院召开座谈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