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汕头新闻 > 正文

2024年汕头市节能宣传周启动:做好“碳”文章,增添含“绿”量


5月13日,2024年汕头市节能宣传周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广以”)南校区启动。连日来,从会场到广场,从企业到社区,从机关到学校,汕头正用点滴行动汇聚起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巨大能量。

观摩海绵校园、发起节能倡议、推出绿色徒步、普及低碳知识……今年节能宣传周期间,紧扣“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主题,汕头各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提升全社会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海绵校园年节约绿化用水1.2万立方米

漫步在初夏的广以南校区,碧草如茵,绿意盎然。体育馆旁,雨水花园正被郁郁葱葱的灌木环绕。

何为雨水花园?记者实地看到,广以在南校区种有大片绿地,涵盖多种植被,放眼望去,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的是,这些绿地比周边地势略低一些,形成下沉区域,并在设施内设置生态湿地、亲水平台、散步栈道等,总面积约8299平方米。

“前段时间,汕头迎来连续性降雨,正是我们观察雨水花园的一个机会。”据广以校长助理陈少刚介绍,降雨时,雨水可流入地势偏低的雨水花园中,花园内种植了耐水淹又耐旱的植物;当雨水超过水位线时,将直接流入雨水收集池中,这些收集池中的雨水将成为景观用水,用于花圃的日常灌溉。

雨水花园,是这座海绵校园的主力军,既有颜值又有实力。“降雨量大时,此处将化身人工湖,晴天则变下沉式花园,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观赏性。”陈少刚说。据悉,广以南校区共设置了1000立方米雨水收集模块,将雨水收集后经过过滤等一系列环节后供绿化灌溉使用,预计年节约绿化用水1.2万立方米。

事实上,作为一所海绵校园,广以校内65.4%的地面面积采用透水铺装,利用材料多孔隙特性,有效改善地面透水性能。同时,校内生态人工湖面积达3425平方米,能够收集来自建筑物屋面与路面的雨水,在生态净化工程的作用下净化水质,维持水生态平衡,达到水清、景美的建设目标。

广以南校区打造下沉式雨水花园。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广以南校区打造下沉式雨水花园。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据悉,广以南校区一期建设项目是汕头首个较大装配式公建项目和汕头区域高抗震烈度下实施较高装配率的重要试点项目。2023年,广以获评“广东省节水型高校”,这是学校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校园内,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行动参与氛围正在形成。一方面,广以开设化学工程、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等生态文明教育相关专业,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广以师生关注所处环境,发挥理工科优势,综合创新思维与技术手段,为练江流域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援。

能源转型既有“产值”又减“碳值”

“汕头是一个资源匮乏型城市。”在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王伟平表示,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汕头逐渐成为省内的电力输出地级市,特别是煤电机组装机容量不断扩展,全市节能降碳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甚至开始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

改变刻不容缓。近年来,汕头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着力推进节能减碳工作。特别是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上,截至2023年底,汕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84.5万千瓦,今年还将继续推动大唐勒门I扩建项目等海上风电项目开工投产,同时积极推进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提高汕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的占比。

发展海上风电,是汕头推动绿色转型的坚定方向。记者从汕头发改部门了解到,备受关注的“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工程有望9月交付。作为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核心构成及最主要产业载体,该产业园项目将全面采用绿色零碳技术、节能技术和数智化技术,建成零碳产业基地的样板工程和最新一代“灯塔工厂”。

5月15日,位于汕头市濠江区的广东省临海风电试验基地内,大型吊装机械正开足马力,有条不紊地进行大型海上风机机组塔筒的吊装作业。拟在临海基地测试的东方电气18兆瓦风电机组是东方电气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机型,该机组是目前全球已经开始安装的最大功率等级海上风电机组。

省临海风电试验基地内,大型海上风机机组塔筒正在进行吊装作业。受访者供图

省临海风电试验基地内,大型海上风机机组塔筒正在进行吊装作业。受访者供图

风机轮毂中心高度达到146米,由5节塔筒组装而成,塔筒最大直径达到10米,风轮直径260米,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7200万度清洁电能,可节约标准煤2.2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9余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成效。据汕头供电局计划发展部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预计未来两周内这个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就将组装完毕并开始进行并网测试。

从产业集群到乡村蝶变,低碳转型激发了汕头各地的绿色创新动力。加快可持续发展,“最美侨村”如何再添新“绿”?5月10日上午,随着汕头濠江东湖居委会综合能源站项目许可人下发施工许可,汕头首个乡村综合能源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据悉,这是南方电网广东汕头濠江供电局携手广东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原充电站的基础上,采用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运行方式,满足汽车充电与社区综合用能需求。升级后的综合能源站规划建设3台快充充电桩、3台V2G充电桩,汽车最快能在30分钟内完成充电。

除了提供快速充电,该站还引入柔性控制技术,建立清洁能源“利用、储存、再利用”的生态循环链条。“白天通过光伏板发电,光能转化为电能后由储能电池进行储存,夜间便可以通过储能电池为充电桩供电,充电变得更加灵活、经济。”

据汕头濠江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新能源及需求侧管理专责刘清鹤介绍,该站还是一座“虚拟微电厂”,储能系统储存的电能和光伏发电产生的电能,根据用电需求可以实现同时向电网供电,促进电网“削峰填谷”。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计划6月底完成,建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9吨,相当于种植350棵树木,在满足东湖社区及周边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同时,对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濠江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重要意义。

智能化“全电厨房”场景越来越多

在“求绿”“求新”的过程中,汕头不少企业商家也实实在在尝到绿色发展的甜头。

拨开灶台开关,没有火苗高蹿,没有浓烟噪声,香喷喷的菜肴很快出炉……这样智能化的“全电厨房”场景在汕头越来越多。

“现在厨房里都没有呛鼻的油烟味飘出来,基本都用电炊具,安全又环保。”在镇邦美食街,一名餐饮店经营者林先生告诉记者,入驻美食街后,他们全店将传统的燃气灶更换成了电炊具,烹饪时没有明火产生,比起原来用燃气的支出成本也有所下降。

“更直观的感受是,厨师们的工作环境变好了。”林先生表示,过去一到夏天,灶台边就像个巨大火炉,师傅们总是满身大汗、酷暑难耐,如今用上了电炊具,温度调节非常容易,炒菜火候控制比燃气灶更好把握,口感也能保持一致。

记者了解到,目前镇邦美食街已全部实现用能电气化,小公园片区其他新开餐饮店也逐步由原来的“液化气罐”升级到“全电厨房”,助力街区不断推广应用全电厨房、全电餐饮,使居民生活更加安全、清洁。

此外,汕头供电局推动打造小公园数字配网示范区,将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打造成智能高效、高度感知、双向互动的数字配电网示范区,实现区域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供电服务水平“三高”目标,展现数字配网建设成效,服务汕头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而在龙湖区,不少学校的食堂厨房也用上了全电设备进行烹饪。明亮的烹饪间里,只要将净菜放入一体化厨房终端,机器便会自动进行煎烤蒸煮等动作,全程不见油烟,实现静音工作、无明火、零排放,助力建设绿色安全校园,赋能“双碳”目标。

除校园外,汕头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在节能工作中的示范引导作用,截至目前,已完成创建节约型机关单位302家,其中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3家,占全市党政机关数量的78.03%,引领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良好氛围。

 科普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利用这个原理,一批海绵校园改造而成,普通的校园化身为吸水的“大海绵”。每逢雨后,学校道路上、操场上几乎看不到积水,一块块“大海绵”的功效由此显现。

南方+记者 蔡沚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0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