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汕头新闻 > 正文

做活“山”文章,潮南红场茶产业年产值达1.95亿元


今年5月21日是第五个国际茶日。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国际茶日暨第十六届全民饮茶活动汕头潮南分会场、第四届红场镇茶叶文化节活动中,广大茶商、群众再度领略了红场茶的魅力,深入了解红场茶文化,共享一场茶文化之旅。

茶叶是红场镇的特色主导产业,近年来,红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方式,推动茶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持续做活“山”文章。

“红场茶是大南山的自然馈赠。”红场镇委书记陈锡波介绍,红场持续完善水肥一体化等茶园基础设施,引进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等茶叶加工设备,推进茶叶加工与集散中心建设,改进升级茶叶加工生产线,提升精细化标准化的制茶水平,红场茶逐步在粤东和全省开拓市场、打响品牌。

9000亩茶园飘香迎客来

茶为国饮,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雅士又好“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是口腹之欲还是精神之需,中国人都离不开“茶”。

红场镇地处潮南区西南部大南山中段,是一个纯农山区镇,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质优良,土壤属赤红壤,有机质含量高,酸碱度适宜。红场镇拥有7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现有茶园9000亩,是汕头市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质量最好的茶叶产区。

纵观红场茶产业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硕果累累:红场镇于2020年8月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茶叶专业镇,2022年4月成功获批全国“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茶叶产业);红场镇茶叶协会党支部的“红色沃土茶飘香”特色党建品牌还荣获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追寻红色足迹,品味工夫茶香’红场文化茶旅”获评为全国建党百年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红场山茶制作技艺被认定为潮南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从一片叶子到一个产业,红场茶叶产品越来越丰富,茶叶品牌越来越响亮,茶叶效益越来越好。如今,红场镇茶产业规模得到快速提升,茶叶种植面积超9000亩,茶叶年产量130万斤,年产值达1.95亿元,带动近4000名茶农增收致富。全镇从事茶叶产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4000元/月,比全区农民人均收入高出约23%。

红场镇不断提升精细化标准化制茶水平,打响红场茶品牌。

红场镇不断提升精细化标准化制茶水平,打响红场茶品牌。

“当前,红场茶旅、红旅、康养旅游加快融合发展,茶产业业态和茶旅文化内涵持续丰富。”陈锡波说,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红场镇将以要素成本的综合优势、周到细致的服务保障、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欢迎四面八方的客商投资兴业。

用心耕耘提升制茶水平

本届茶文化节以富有创意的茶艺表演《红星映照山茶香》拉开序幕,伴着舒缓的音乐,红场镇茶艺队4名成员优雅地一边冲茶一边讲述红场茶的历史和文化,让现场观众于茶香中品尝历史的醇香。紧接着,原创歌曲《敬茶歌》、歌曲《茶香红场》、弦乐演奏《步步高》《花好月圆》《夜来香》、舞蹈《媋嬉》、歌曲《一壶好茶一壶月》等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活动中,主办方还为本次活动支持单位颁发荣誉证书,为本次茶叶质量评比竞赛3个组别一、二、三等奖获奖者颁发奖牌、荣誉证书及奖金,并公布红场镇第三届茶叶质量评比竞赛获奖名单。

来自苏林社区的茶农李暹周凭借其种植的白叶单丛获得红场镇第三届茶叶质量评比竞赛单丛组一等奖,这位朴实的茶农,近年来听取茶叶专家的指导意见,努力提升种茶技术,种植出来的白叶单丛品质比往年优良不少。谈及种茶的心得,李暹周仅仅说了一句“种茶一定要用心”,就获得不少茶商和专家的好评。

李暹周的种茶心得,是当地政府不断提升茶农制茶水平、打造本土茶叶特色品牌的缩影。近年来,潮南区紧紧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典型镇村培育等工作,特别是支持红场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持续完善茶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潮南本土茶叶特色农业品牌。

接下来,潮南将立足资源禀赋,采取更加倾斜的政策,围绕茶产业精深加工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完善茶园设施和规模,做强做优茶叶品牌,加大产销对接平台建设,以科技赋能发展茶产业绿色生产力,促进区域特色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专家齐聚探讨产业发展

事实上,本届活动开始前夜还举办了一场茶产业合作对接交流会。红场镇领导班子成员、专家学者、参展商、茶农40余人齐聚一堂,就红场茶产业发展进行讨论和分享,碰撞思想火花。

“红场的生态条件很好。”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张凌云发言时提到,好山好水出好茶,这里的土壤属花岗岩发育沙壤土,富含多种矿物质,生态优良,当地更应坚持“生态茶”发展理念,积极引导茶农种好茶、管好茶,让茶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饶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林伟秋认为,一个地方产业要发展壮大,除了政府的重视和引导,还需要打造品牌,尤其是公共品牌。公共品牌能够凸显区域特色,扩大产业影响力,“这几年红场的茶产业发展非常快,如何做大做强,政府、企业、茶农要共同努力,大家‘拧成一股绳’。”

品牌茶企代表詹火明老家在福建安溪,有着比较丰富的种茶制茶经验。他在发言时提到,这是他第三次来到红场镇,发现如今这里茶产业发展目标明确,“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产业厚度?可以用最直接最‘土’的办法,通过多次举办茶叶质量评比竞赛,提升茶农种植技术和认知。”

汕头市潮汕工夫茶研究所所长张燕忠表示,通过茶叶质量评比竞赛,他清楚地看到了红场镇整体茶叶质量有了很大提升,茶产业有了快速发展,土样、水样、鲜叶等的检测数据符合标准,为红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交流会上,其他品牌茶企代表围绕如何通过创新技术不断尝试创新红场茶产品发表见解,当地茶农围绕如何提升种植技术种好生态茶与专家们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坚持生态优先,创新种植模式,强化科学管理,才能实现茶树种植与自然环境兼顾、长远发展。

【撰文/摄影】南方+记者 张伟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0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