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韶关新闻 > 正文

一群年轻大学生为何在韶关乳源山区创业?答案在这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洛阳镇坪溪村的真实写照。

4月中旬,笔者走访坪溪村田头地尾,见到一派派栩栩如生的春耕生产景象: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大学生正在忙碌,有的弯腰移栽菜苗,有的搭建蔬菜大棚,有的驾驶三轮车运输农产品……他们用汗水和梦想,在大地上绘就最绚烂的色彩,绽放着青春活力的光芒。

这群大学生共有11人,分别来自上海、重庆、贵州、河南等地,既有学历,也有能力,有些还是留学生。他们为何在崇山峻岭且较为偏僻边远的洛阳镇坪溪村当农民开荒种地?

“还记得2022年底那个冬天,我们和绿手指公司从初次见面到项目落地,只用了短短两个月。这三年看着食用菌、有机蔬菜、鲟鱼养殖三个基地从无到有,现在都成了带动乡亲们致富的好项目,这份‘洛阳速度’背后是我们镇村干部‘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洛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该公司自2022年12月入驻坪溪村以来,洛阳镇委、镇政府给予大力扶持和保驾护航。得知该公司需要土地种植有机蔬菜时,千方百计流转了土地400亩,满足用地需求;当该公司原食用菌培植基地设施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却又遇到资金不足的困难时,洛阳镇政府整合涉农资金帮助搭盖了大棚遮光布,修建了排灌排水渠,打造了保鲜冷库,提升改造了生产车间等基础设施,帮助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难题;为了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质量,当地又为该公司搭建了恒温棚,既可控制温度湿度,又可一年四季稳定产出菌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新的品种,洛阳镇政府协助该公司建设了生态鱼2亩养殖基地的大棚和棚内的12个鱼池,使养殖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洛阳镇政府协调解决了该公司生产用水用电问题,做好保障,让公司放心生产、安心发展、决心创业。

“我们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带动地方的发展,是真正的希望。”洛阳镇党委书记赖志远深情地说。

耕耘“天然氧吧” 

把蔬菜当作事业

地处南岭腹地的洛阳镇,区域面积588.9平方千米,是乳源瑶面积最大的乡镇,约占全县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境内海拔高,村庄及耕地分布600至800米之间;昼夜温差大,日夜温度相差3至5度;负氧离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约10000个/cm³;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达94.12%。加上水源丰沛、水质优良、环境优美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被誉为“天然氧吧”!

据韶关市根本绿手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乳源基地负责人李志讲述:“自2022年底进驻洛阳镇坪溪村以来,在镇委、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食用菌以及蔬菜生产保持良好态势:一方面‘绿手指’食用菌以及蔬菜生产种植产业初步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果实,喜获良好的经济效益。2023年总产值350万元;2024年总产值600万元;2025年所种植的马铃薯、四季豆、生菜等蔬菜品种多达100余个,总产量预计40万斤,培植了平菇、木耳、香菇等食用菌产量预计15万斤,总产值预计1000万元;另一方面是在风吹日晒雨淋中,沉淀留下来了一批真正热爱农业的年轻人——绿手指‘新农人’队伍。”

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当初4人到现在的11人,全是来自省内外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对农业,特别是蔬菜种植栽培特别感兴趣,立志扎根山区洛阳镇坪溪村种好菜、育好菌、养好鱼……把发展农业作为终身事业来奋斗。

在镇政府的带动引领下,他们沉下心、留下来、带起来,为乡村注入了大量新理念、新技术和新业态,种植取得了丰硕果实,成为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女大学生李昀睿笑着说:“我要留在这里,奉献青春,把种蔬菜作为事业,在优美的环境里种出优质的蔬菜!”

珍惜“世外桃源” 

把坪溪当作故乡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一群年轻人,每天清晨六点,走过沾满露水的田埂,快乐在田间劳作;傍晚时分,依依不舍离开田野;夜间八九点,褪去一天的疲劳,在宁静的山涧安然入睡,进入甜蜜的梦乡。

蔬菜基地负责人高祥富真情说着:“海拔650米的坪溪村如‘世外桃源’,山清水秀的美丽意境令人流连忘返,我们这一群‘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大学生,深深爱着这片神秘的净土,把坪溪村作为第二故乡,把论文抒写在坪溪的田地上,把青春力量贡献在郁郁葱葱的菜叶上或含苞待放的菜花中,在坪溪这个‘世外桃源’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

他还说:“曾经,跳出‘农门’,向往繁华都市是许多大学生的梦想。而今,我们乘着农业现代化的东风,大学一毕业,果断跳进‘农门’,走进坪溪村的田间地头,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描绘‘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怎样种好地’的时代课题答卷。虽然没有都市的光鲜亮丽和高薪待遇,却有开辟农村发展的新局面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在实践中,他们创新“食用菌+蔬菜+粮食作物”的循环种植模式,用秸秆养菌,以菌渣肥土,借肥土养菜,打造了一个400亩的生态农场。如今,这里不仅获得了有机认证,更为5000个会员家庭、20000个零售客户送去了健康食材。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政府、企业、村民之间的情谊也在不断加深。去年秋天,洛阳镇政府专门在蔬菜基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谊会:镇干部们挽起裤腿下地帮忙采收,村民们手把手教年轻人辨认土壤墒情,企业技术员则为大家讲解最新的种植技术。夕阳西下,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丰收的喜悦,篝火晚会上,欢声笑语在山谷间回荡。

站在开满鲜花的菜地里,高祥富满怀信心:“我们要在这片世外桃源里,继续书写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爱惜情深意长

把村民当作亲人

高祥富在接受采访时深情地说:“坪溪村的村民非常热情,热情程度温暖心头,只要家里有好吃的,都会叫上公司的员工。逢年过节,备好丰盛且具有当地特色的美味佳肴,在家里宴请公司的员工,我们感到相当幸福。不仅如此,村民平常非常友好。在生活上嘘寒问暖,在生产劳作中互帮互助。我觉得,在坪溪村生活过得幸福快乐!”

来而不往非礼也。高祥富还讲述:“村民把公司员工当作亲人,公司的员工也把村民当作亲人。自公司进驻坪溪村四年来,通过‘基地+乡村振兴车间+农户’的模式,不仅为村集体带来每年15万元的租金收入,更带动25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创造了79个就业岗位,拉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完善了利益链,带动村民一起增收致富。现在村民在公司务工每人每年收入3万元以上。”

现在,坪溪村在公司务工五六十岁的阿姨,把蔬菜基地当作自家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坪溪村村民池伙明说:“村里的老人不仅在家里能够带小孩,还能在家门口赚钱,能量大发,作为更大……”企业的年轻小伙与村里的“土专家”经常相互交流种植经验,极大激发了本地乡土人才与外来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激情,为洛阳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凝聚了强大的动力。

在洛阳镇坪溪村的青山绿水间,一群大学生正在书写着不一样的青春故事。他们选择“跳入农门”的密码,既源于对农业的赤诚热爱,也得益于这片土地的生态馈赠、和谐的企民情谊,以及镇政府“应扶尽扶、应帮尽帮、应难化难、应困解困、应调即调、应协速协”等“六应”服务机制的全程护航。

如今,这片沃土正孕育着更大的梦想。绿手指企业计划将蔬菜种植规模扩大100亩,鲟鱼养殖规模提升至10万斤,同时引入灵芝、竹荪、赤松茸等特色品种,让林下经济焕发新活力。更令人期待的是:“研学+民宿+观光”的田园综合体正在规划,预计可新增80个就业岗位。这群年轻人的“农门”故事,描绘瑶乡“百千万工程”的壮丽篇章。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乳宣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