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与韶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三届粤东西北知识产权创新运用大赛在韶关正式启动。本次大赛以“以赛蓄能、以转兴产——知识产权转化助力粤东西北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转化”核心,通过赛事平台深度挖掘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发展与技术升级需求,强化专利转化、商标品牌运用及地理标志产品推广,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启动活动上,发布了2025年下半年粤东西北专利转化运用重点活动,举行了专利转化及知识产权金融对接签约仪式,举办了专利转化运用技术经理人服务创新主体行动倡议仪式,韶关、湛江、揭阳等地市介绍了本地吸引高价值知识产权转化落地的政策举措和服务举措,从政策引领、活动牵引、市场主导、金融服务、人才支撑等不同方面展现了全省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专利转化运用生态体系建设的成效。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粤东西北地区是我省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在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第三届“粤创赛”更加重视向“转”发力,更加体现赛事开放创新理念,更加重视体系建设,旨在推动粤东西北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希望粤东西北各地市积极出台一批鼓励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加强知识产权的政策举措,配套建设一批转化运用服务基地,培养一批转化应用人才,更好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参赛的创新主体要把握机遇、赛出水平、赛出风采,共同把“粤创赛”打造成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运用的重要平台,共同推动粤东西北地区的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
韶关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全面落实创业创新支持政策,持续优化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让优秀人才在韶关创新有沃土、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让创业创新的活力在韶关大地充分怒放、竞相迸发。
知多D——
韶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06件
近年来,韶关市全力构建大数据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等“12+4”产业体系,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力发挥知识产权作为创新发展“源头活水”与产业升级“战略支点”的重要作用。截至2025年6月,创新主体活力迸发: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优势企业8家,省级示范企业21家。全市创新势能持续增强:发明专利有效量315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06件,创新密度显著提升。
高价值创新引领发展:累计获中国专利奖银奖1项、优秀奖10项;广东专利奖银奖3项、优秀奖2项;“粤创赛”金奖1项、银奖6项、优秀奖3项。
创新价值高效转化:专利产品备案106件,涉及企业46家,累计实现产品销售额131.48亿元,有力证明知识产权正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支撑。
部分转化成果展示。
知产金融靶向发力:成功发行全国首支发行人非属地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韶关市—粤财—粤知保—国海证券知识产权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成功挂牌发行,成为广东知识产权金融创新领域的重要突破。
部分转化成果展示。
品牌与特色资源价值彰显:有效注册商标量超4万件,拥有地理标志产品16件、地理标志商标9件。与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共建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市。其中,新丰黄磜镇成功实践“百千万工程”+“地标特色镇”融合模式,推动地理标志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韶关方案。
建成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平台、10个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8个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聚焦关键领域和品牌提升;设立国家商标业务(韶关)受理窗口及高新区分窗口,便利触手可及;11家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14家维权援助机构覆盖市县两级,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韶关市通过“政策+平台+服务+保护”的组合拳,让创新主体如鱼得水,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最优发展环境。政策引领,率先出台《韶关市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精准助力专利转化运用、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金融,政策红利直达创新主体。
近年来,韶关市以全省独有连片5000亩M3类工业用地作为核心载体,全力打造翁源创新原料药科技产业园,发挥与省药品监管局战略合作的优势,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原有利民制药厂、青云山药业、丹霞生物的基础上,陆续引入东阳光医药、岭南制药、朗圣药业、一品红、金瑞祥等一大批龙头生物医药企业建成投产,引进兴合生物、微纯生物、瑞德林生物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建设,逐步打造成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目前,全市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产业链跟进重点项目共46个,总投资105.93亿元,涵盖生物材料、制药、医疗器械、中药材种植加工、卫生康养等领域。
南方+记者 唐音
通讯员 陈惠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