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韶关新闻 > 正文

瑶乡这个“宝藏村”如何实现既美又富?


宽阔整洁的村道旁,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如卫士般矗立;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里,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连片的红薯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薯苗长势喜人……金秋十月,走进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洛阳镇白竹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

“自从今年5月被评为典型村后,我们村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了。”白竹村党支部书记欣喜地告诉笔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村民的收入渠道也更加多元了。”

据了解,2025年5月,洛阳镇白竹村入选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名单。这个曾经普通的山村,通过聚焦“环境美、产业兴、村民富”三大目标,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同步发力,焕发出崭新的发展活力。

治理“十乱”出实招,乡村旧貌换新颜

白竹村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典型村培育的“第一仗”,以治理“十乱”为突破口,打响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环境整治攻坚战。

“以前村里鸡鸭满地跑,杂物随处堆,下雨天出门都要挽裤腿。”在村里生活了六十多年的侯伯回忆道,“现在好了,道路硬化了,垃圾有分类,家家户户门前都收拾得利利索索。”

这场环境整治战役中,白竹村累计开展集中整治57次,发动党员群众1200余人次参与。拆除断壁残垣、危旧房屋29间约1160平方米,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200余处。值得一提的是,清理出的空间并没有闲置,而是因地制宜建成了30个“四小园”和5户美丽庭院,打造了11处微景观节点。

除了“硬整治”,白竹村还注重“软提升”。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农房墙面彩绘,成为传播文明乡风的新载体。“这些墙绘既美观又有意义。”村民李大姐站在一幅描绘丰收景象的墙绘前说,“你看这幅画,展现了我们农民勤劳致富的场景,让人看了倍感亲切,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

目前,白竹村已完成17幅约500平方米的农房墙面彩绘,建成“百千万工程”成效宣传栏7个、宣传标语40幅。这些文化景观既提升了村庄的“颜值”,又丰富了乡村的“内涵”。

红薯种植闯新路,特色产业促增收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白竹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2025年大力发展红薯种植等特色产业,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在村里的红薯种植基地,一片片绿油油的薯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今年6月我们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了约200亩撂荒地和48个闲置大棚,专门用于发展红薯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预计年底就能收获,现在种植规模达到130亩。”

这个项目的落地,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土地,还为村民创造了大量务工机会。“我在这里工作,每个月能挣1200多元,又有地租收,还能照顾家里。”正在基地除草的村民钟阿姨笑着说,“比起以前外出打工,现在的生活踏实多了。”

像钟阿姨这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有30多人。红薯种植项目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新引擎”,也让村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白竹村的其他产业项目也在稳步推进。稻虾共养基地里,小龙虾长势良好;食用菌培植大棚内,香菇丰收在望;屋顶光伏项目已完成70%的施工进度,落地后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5.5万元收入。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为白竹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绿美建设提质效,生态宜居惠民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白竹村深入实施绿美生态建设,不断提升村庄的生态品质和宜居水平。

漫步村中,道路两旁新栽的树木郁郁葱葱,村头巷尾的小花园、小菜园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2023年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我们累计植树3917株,新增绿化面积约8300平方米。”村委干部自豪地介绍。

除了绿化美化,白竹村还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安装太阳能路灯45盏,2025年又按需新增100盏,实现了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区域照明全覆盖。“现在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打手电筒了,村里亮堂堂的,散步、串门都方便多了。”村民文大爷高兴地说。

在农村“厕所革命”方面,白竹村基本实现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近年建成标准化公厕5座,并配备3名保洁人员常态化维护。“厕所干净了,整个村子的环境都提升了一个档次。”村民陈阿姨感慨道。值得一提的是,白竹村还建立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长效管理机制,2025年新增垃圾分类亭7个,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村民新习惯。

美丽蝶变,未来可期。白竹村的蝶变是洛阳镇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例证。从环境整治到产业发展,从生态建设到民生改善,洛阳镇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逐步实现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被评为典型村是一个新的起点。”白竹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我们将继续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让村庄环境更优美、产业发展更协调、村民生活更幸福。”

夕阳西下,白竹村的文化广场上渐渐热闹起来。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三三两两的村民沿着明亮的村道散步闲聊……这个正在蝶变中的山村,正以典型村培育为契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谭广豪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