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芋片、香芋条、香芋鸭、香芋扣肉、芋泥奶茶……无论是制作成甜品、零食还是烹饪佳肴,香芋都是人们眼中的美味食材。”秋冬时节芋飘香,又到一年丰收时。眼下正是香芋收获的季节,近日,在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凤田村的香芋种植地里,早已处处是忙碌的景象。
在龙归镇凤田村,这里在今年二月种植的400亩香芋目前正值采收期,村民忙着采收、分拣、装运,不仅供应本地,还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据悉,龙归镇近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产业,为村民致富增收提供了产业支撑,小小香芋成了百姓“致富芋”。
据香芋种植相关负责人骆俊伟介绍,为进一步提高香芋的产量,这里的400多亩香芋田在种植期间就已经采用了覆膜种植技术,不仅可以保持地表温度,又能抑制杂草生长,大幅省去人工除草费用;同时还采用了机械化管理、机械化施肥施药以及无人机飞防技术,对香芋田的防病、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为香芋种植提质增效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后期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这里的香芋田每亩产量最高可达到3500斤,预计总产量达100万斤。我们还请了当地二十多名村民帮忙收割和分拣香芋。”骆俊伟说道,趁着农闲时节来务工的村民,不仅可以获得较为丰厚的经济报酬,也进一步释放了农村经济活力。
“这些芋头可以做成芋泥,也可以做成应季菜式香芋鸭、香芋扣肉等,甜的咸的各种美食都能搭配。”在田间忙碌的村民拿起刚收割上来的香芋说:“这里产出的香芋,一个个都长得壮实匀称,保持在两三斤左右,芋头虽小,却依然保持了粉、香、糯的良好品质,不会因为太大而吃不完浪费。”
近年来,武江区龙归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同时,通过轮作以及种植特色经济作物,盘活了土地资源,鼓起了农户的腰包。据悉,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龙归镇凤田村,香芋种植结合当地土地资源特色,探索实施“香芋+玉米+稻谷”轮作模式,旨在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南方+记者 唐音
通讯员 谢焘 李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