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高明:产业向新,发展向上


走进润泽(佛山)国际信息港项目A—2数据中心1楼,长长的通道上有序地布置着一圈圈白色光带,置身其中仿佛步入了时空隧道。隧道的另一头连通的不是广袤星空,而是掌管着浩瀚数据的机房。

作为佛山目前最大体量的数据中心,位于高明荷城的润泽信息港对环境要求很高:冷冻站内,冷机、水泵、电机组成的冷冻机组高速运转;数据机房恒温恒湿,24小时不断电,海量数据在这里集中管理。而这些数据将对佛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润泽信息港一期工程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A—1数据中心计划今年试投产。这是高明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成果。

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高明不断在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数智化上下苦功、求突破。随着各类产业中新元素的累积,经济向上的活力和潜力也正在积蓄。

润泽(佛山)国际信息港项目A-2数据中心1楼,长长的通道上有序地布置着一圈圈白色光带。 朱苏娇 摄

润泽(佛山)国际信息港项目A-2数据中心1楼,长长的通道上有序地布置着一圈圈白色光带。 朱苏娇 摄

聚新

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近年来,高明加大力度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加速聚集,做大做强,推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润泽(佛山)国际信息港项目正是其中一个缩影。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近年来多个新能源产业优质项目陆续落户高明,如中车四方高明氢燃料有轨电车制造基地、广东泰极动力燃料电池膜电极技术开发与生产项目、一汽解放南方新能源基地项目等。

一汽解放南方新能源基地项目。资料图片

一汽解放南方新能源基地项目。资料图片

佛山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是佛山市轨道交通“佛山车,佛山造,佛山配套”战略的领军企业。公司副总经理李帮勇介绍,该公司现已初步形成年生产现代有轨电车300辆或地铁150辆的产能,已完成南海有轨电车、高明有轨电车、佛山地铁2号线、广州7号线西延段、佛山地铁3号线等多个项目交付任务。

先进装备制造是高明重点打造的千亿规模新产业集群之一。高明现有规模以上装备行业企业188家,以住友富士电梯、西蒂贝恩特、奥通工业设备等企业为代表。近年来,高明也着重引进了不少装备制造重点项目。广东泰基科技有限公司高速冲床及高速冷镦机项目就是其中一个,该项目已部分投产,预计年内全面投产。

该项目负责人牟联满介绍,公司订单持续处于饱和状态,在东莞的工厂产能已不足,“高明新工厂全面投产后每年产能为1万台,年产值预计可达10亿元。”

新绿色现代中药华南总部基地项目则是高明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代表性项目。该项目将建设智慧药房、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中药饮片等生产车间,总销售产值约15亿元以上。该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工地围墙正在施工,力争6月全面动工。

来自高明区招商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4月,高明引进战新产业项目投资额超400亿元,包括现代中药华南总部项目、高端汽车零部件及电池包壳体生产制造项目、现场加工与光机电一体化制造基地项目等。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高明各镇街都在不断出招,推动新兴产业补链延链。从税收构成来看,新能源产业已是明城第一大支柱产业,以佛山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该公司是宁德时代供应商,年产超2.5万吨纳米磷酸铁锂材料,还建设了德方纳米锂动力研究院,致力于打造新能源先进材料创新高地。

明城镇副镇长蔡锦轩介绍,目前明城正结合城北片区控规的优化调整,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土地使用现状进行全面挖潜,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在今后招商引资和企业增资扩产中更有针对性地构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生态链。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明正加快建设“两院一中心”等科创平台,加速集聚科创人才,助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由高明区政府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2020年1月投入运营,目前引进新材料、生物制药、智能制造与现代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团队40多个,其中含院士团队4个。

焕新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传统产业并不等于落后产业、夕阳产业。要倍加珍惜长期扎根高明发展的传统产业,绝不能招来新的、丢了旧的。要‘一业一方案’‘一企一策略’,精心扶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助力企业迭代跃升、做大做强。”高明区委书记杨永泰多次表示,要用心用情扶持传统产业。

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居建材等传统制造业支柱产业占高明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八成,它们不仅是高明经济的稳定器和助推器,而且还不断焕发新活力。

4月26日上午,一批用“无水染色”技术生产的红色纱线从广东溢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溢维环境”)生产区运出,这标志着溢达集团与溢维环境研发的活性染料无水染色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化量产。

一批用“无水染色”技术生产的红色纱线从生产区运出。朱苏娇 摄

一批用“无水染色”技术生产的红色纱线从生产区运出。朱苏娇 摄

该技术历史性地实现了染色过程零用水、零用盐、零排放,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家组评定为“国际领先技术”、行业首创技术。

佛山市副市长陈伟明表示,纺织服装是佛山传统优势产业之一,“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纺织行业将告别‘排污大户’‘耗水大户’负面形象,这不仅为全市纺织产业的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而且将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纺织产业的‘绿色革命’。”

同样是在4月下旬,中国轻工业(佛山高明)标准化中心在高明成立。这是继江苏昆山之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地方政府共建的第二个标准化中心。该中心之所以在高明成立,高明高分子材料产业的集聚发展是重要因素。

高分子材料产业是高明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构建起了包括机械装备制造、上游原材料研发和生产、下游塑料制品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科技创新型新材料企业与专业商贸市场高度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聚集区,拥有“中国(高明)合成革产业基地”以及“中国轻工业优秀产业集群”两块“国字号”招牌。今年2月,佛山市塑料制品行业协会也依托高明区高分子材料产业协会在高明成立。

“标准化是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是制造业质量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高明区副区长谭桂清表示,高明将把握设立标准化中心的机遇,开展更广泛的标准化交流活动,组织更高标准的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高分子材料等优势产业在标准化建设领域的话语权。

今年高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和引导企业围绕“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找差距,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推广标杆引领“示范转”、产业链条“协同转”、产业集群“联合转”模式经验,全面完成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目标任务;立足产业特色和发展方向,遴选引进优秀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解决方案供应商,“一企一策”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解决方案。

目前,高明已累计打造4家数字工厂、12家数字化车间、推动300多家企业数字化转型。

上新

农旅产业推陈出新

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是高明经济发展的特色,也是高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制造业汇聚新产业、钻研新技术、推出新举措的同时,旅游业和农业则不断“上新”。

刚刚过去的周末,高明明城东门圩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一连5天的“美食+潮玩”活动,吸引了佛山、肇庆、江门、云浮等周边地区游客的关注,街边的奶茶店、甜品店聚集了不少年轻人。

据东门圩运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东门圩美食节每天吸引约5000人次前来消费休闲。这个从革命老村改造而来的新街区,俨然已是高明旅游消费版图中的重要板块。

通过升级改造,东门圩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了明城一大“网红街区”。 朱苏娇 摄

通过升级改造,东门圩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了明城一大“网红街区”。 朱苏娇 摄

由废弃厂房、旧宿舍和旧码头改造而来的滨荷Park文创园,如今已是高明的“潮”中心,是高明夜经济的代表;原本只是种花卖花的旺林园艺,现在做起了研学、露营;更合的山丘间“长”出了露营基地,明城的乡村里开起了农耕创意园,绿色火车“开”进了稻田、变成了餐厅,杨和的老茶场变身为茶文化基地……不少新潮的玩法在高明都能得到“解锁”。

“目前高明吃住游购体系正不断完善,文旅业态至少可以吸引游客游玩两天一夜,五一假期高明不少景区都比较火爆。”高明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曾洁表示,立足生态资源优势,近几年高明从推动旅游业供给侧升级方面发力,重点推进农文旅融合项目发展,不断丰富高明文旅业态,让旅游业态均衡发展,新推出了不少文旅热点项目。

统计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高明累计接待人数58.85万人次,同比增长266.67%,增幅全市五区第一,旅游收入也较去年增长222.53%。

今年3月,《佛山市高明区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252”工程总体方案》(下称“2252”工程)发布,合水粉葛、三洲黑鹅等高明优质农产品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2252”工程提出,高明将在明城镇苗迳村委会集约4000亩土地,推动苗迳畜禽现代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三洲黑鹅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养殖。

据明城镇动物防疫站负责人欧坚翘介绍,高明区畜禽现代养殖示范区作为明城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主要项目,目前已有2家肉鹅养殖企业以及2家肉鸡养殖企业进驻。其中,高明区海鹏养殖有限公司已进驻投产,其他企业预计下半年投产。

高明区海鹏养殖有限公司目前已有3万多平方米养殖大棚投入使用,今年已有7万多只9斤半重的三洲黑鹅出栏,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存栏量8万多只,预计再喂养30天就可出栏。

在高明三洲黑鹅“鹅王”评选中,高明区海鹏养殖有限公司养殖的三洲黑鹅夺得“鹅王”称号。戴嘉信 摄

在高明三洲黑鹅“鹅王”评选中,高明区海鹏养殖有限公司养殖的三洲黑鹅夺得“鹅王”称号。戴嘉信 摄

“高明在珠三角核心地区,交通网络非常方便,而且三洲黑鹅是一块很大的蛋糕,在广东是四大名鹅之一,非常适合做烧鹅白切鹅。”对于三洲黑鹅产业未来的发展,高明区海鹏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海贤很看好,他介绍目前公司还有80条大棚在建,预计2025年可全面投产,届时年出栏量可达500万羽;此外公司预计今年还会开工建设屠宰加工厂,该加工厂建成后日屠宰量水禽可达5万到8万羽,旱禽达五六万羽。

【撰文】盛正挺 朱苏娇 明宣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