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黄江: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


日前,东莞高规格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动员大会,加快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镇域强,则东莞强;乡村兴,则东莞兴。作为东莞南部九镇之一,近年来,黄江以乡村振兴为抓手重塑城乡关系,充分利用“天造一半、人造一半”的自然优势,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黄江方案”。

公共空间提档升级、基础建设日益完善、乡村建设翻天覆地、城乡进一步融合……如今,黄江交出了乡村振兴以及城市治理的时代答卷,不仅助推了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也彰显出黄江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底气。

创新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今年“五一”假期,东莞跻身全国旅游城市“顶流”,黄江多个景点人流如织,成为市内外游客打卡点,其中,黄牛埔森林公园“五一”单日游客超2万人次。

工业强镇黄江为何变身热门旅游目的地?这些年黄江到底发生了哪些改变?

“五一”期间,在黄牛埔水库碧道湿地公园段,游客明显增多。随着生态环境好转,户外体验、户外露营成为热潮,市民游客体验亲子骑行、散步欣赏美丽风景,还有不少游客在草坪上野餐、露营,感受微风拂面,体验休闲时光。

近年来,乡村生态游、赏花踏青、休闲露营成为游客举家出行、自驾短线旅游避开重点景区高峰的最佳选择。

黄江拥有丰富的人文文化以及“人造一半、天造一半”的自然优势。最近两年,黄江加快对公共文化空间进行提档升级,从美术馆、科技公园、党史公园等“四园四馆”相继建成,到村史馆、小广场等77个公共文化空间相继启用,一批高品质文化场馆遍布黄江各地。广大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空间的需求日益强烈,这正契合了现代人休闲旅游的需求。

在科技公园,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沉浸式体验前沿科技带来的乐趣;在黄牛埔美术馆,市民可以在展览陈列厅感受书画艺术之美,在书画室体验挥毫泼墨之乐;在湿地公园,市民只要铺上一张野餐布,与家人朋友围坐一起,就可以体验自然之美和露营之乐……立足城乡特点,黄江加快城市山水文化提质,不断打造更有特色、更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多黄江人发现“家门口的美景”,也吸引着广东省内及周边镇街众多群众打卡体验。

坐拥优质的山水资源,黄江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让绿水青山生态资源更具魅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深入挖掘阐释利用好文化遗产的内在精髓和时代价值,对于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推进,黄江乡村文化勃发新生机,红色文化与本土历史交相辉映,不仅让红色精神与本土历史文化在一代代黄江人之间传承发展,更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乡村面貌展现出别样的精彩。

其中,长龙社区特别注重挖掘辖区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将红色元素和历史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长龙社区竹山吓村乡村振兴项目;黄牛埔村通过打造多元的文化场景,为村镇、市民、游客创造更加多元丰富的消费选择,增强客家文化消费吸引力。此外,由黄江推出的文化振兴路线更是将党史公园、板湖村梁氏公祠、胜前岗村史馆、北岸村史馆、梅塘烈士公园及长龙秀荣别墅等红色文化阵地与本土历史串联起来。

与此同时,黄江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谋划艺术节、体育节等多样化主题活动,充分挖掘镇内文化特色,创新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东莞近日出台了《关于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力争到2025年,村组集体净资产达2433亿元,年均增长5%;经营纯收入达269亿元,年均增长5%。

东莞的镇域、村组经济富有活力,东莞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更离不开村的“融入”。

东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吴美良表示,推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东莞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盘活集体资源,优化发展路径,为实现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位于黄江镇南部的梅塘社区,距镇中心8公里,辖区面积2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30人,常住人口4.5万多人。

近年来,梅塘社区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目标清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随着一项项乡村振兴项目的落实,一件件惠民实事的生根落地见效,梅塘社区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一系列可见、可感、可触摸的变化,描绘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补齐发展短板的同时,也带动了产业振兴。十年来,梅塘社区工商业持续兴旺,工业企业从原来的500多家到现在的1080多家,规上企业从原来的60多家到现在的135家,个体工商户从900多家到现在的1900多家。目前,社区已发展成为商业网点、结构合理、业态多样、功能齐全、区域辐射优势明显的新型农村。

过往,黄江镇龙见田村的收入主要来源是厂房物业的出租,龙见田辖区共有20间厂房物业,但由于大部分为老旧厂房,容积率低,2019年收入仅有1700万元。乡村振兴以来,龙见田的人居环境、创业就业环境大幅优化提升,辖区居民出行更加便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龙见田。

通过推进系列“微实事”“微改造”“微整形”,龙见田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乡村振兴的加持下,龙见田增设人行道、垃圾桶,优化升级路灯照明、绿化设施,配套建设街头口袋公园等小景观,并对辖区市场外观进行升级,改造旁边绿地规划停车场,解决车辆乱停放问题,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为了吸引更多外地创业者,我们对厂区外部进行了硬底化和停车位划分,在满足群众、创业者需求的同时,让整体创业就业环境更加整洁有序。”龙见田党支部书记叶厚伦介绍。

环境的整体改善使龙见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现年收入提高至2000万元,村民人均分红增加了,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如今,东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力促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借着政策东风,黄江农村集体经济必将破解内生动力不足等难题痛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夜间经济催生城市新活力

夜幕低垂,黄江多个街市逐渐热闹了起来。

在板湖村,特色步行街中间街成了村民的热门选择。“自从村子里对流动商贩进行集中整治,在这里建了集装箱商铺,我们对食品的卫生问题放心了不少。”刚散完步准备回家的村民梁阿姨正准备打包一份牛杂回家,给家里孩子当夜宵。梁阿姨说,现在街道设置了特色集装箱商铺,“不仅年轻人爱逛,老年人也喜欢在茶余饭后出来走走”。

中间街所在的板湖街区即同兴街路段,贯通接连板湖一至六街,周边有较多优质企业,临近中泰峰景、富康花园等多个住宅区。为打造特色步行街,板湖村在街道与街道之间的区域重新整合了街区内的流动商贩,设置特色集装箱商铺,有效解决了从前流动摊位脏乱差的现象,规范了街道管理。

“以前没设置集装箱时,小摊小贩们往往是见缝插针,哪里有空位就摆哪里,导致附近多次发生交通事故。”商户刘先生说,现在经过集中管理,不仅夜市经济得到了保留,为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提供选择,规范的管理也让整条街道更加整洁,不仅提高了城市颜值,还吸引了更多游客,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在黄江大道宵夜街冒出了不少夜宵排档,焦香四溢的烧烤、麻辣鲜香的小龙虾、新鲜滚烫的砂锅粥、色香俱全的麻辣烫……都能成功征服食客的味蕾,将城市的烟火氛围拉得满满。

“天气越来越热,晚上吃顿宵夜、填填肚子才能睡得着。”在一档粥铺里,陈先生正和一家老少品尝着刚刚端上桌的海鲜粥,话起家常。在陈先生看来,“今年的宵夜街变热闹了,能感觉到经济在复苏,家人朋友晚上一起吃顿宵夜,觉得非常有幸福感。”

去年以来,黄江已完成包括黄江大道在内的多个路段的道路升级改造,采用安装道路中央护栏、机非护栏和人行道护栏等形式进行交通调流,努力化解道路拥堵难题,为黄江的夜市经济创造了更优质的条件。如今,越来越红火的夜间经济正在催生黄江的城市新活力。

热闹的宵夜街让餐饮老板们喜上眉梢。一家烧烤摊主说:“宵夜档开了能挣钱了,特别高兴,今年感觉人流量相较于往年来说要多得多,最近每天晚上都挺忙的,每天都能卖几百串。”

“工改工”拓展产业新空间

对于身处两大科学城之间、以“工业立镇”为追求的黄江镇而言,要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村集体“工改工”拓展产业空间也是一条新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黄江在9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起了大量村级工业园,在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小镇向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工业强镇跃变的同时,也带来土地资源消耗快、土地开发强度高、建设用地碎片化等问题。

眼下,东莞正在力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现代化产业片区土地整备以及连片“工改工”等重点工作。这迫切呼唤黄江融入发展大局,谋划更多连片“工改工”项目,充分释放空间发展潜能,激活实体经济内生动力,全力推动黄江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黄江镇田心村的天集·磁海产业园,越来越能感受到科技气息,园区内的智能厂房、中试空间、独栋总部、配套商业及宿舍等正加快完善。当前,天集·磁海产业园已完成竣工备案,将迎来正式开园,届时,多家以先进制造和数字经济为主的企业将入园倍增发展。

在今年4月的黄江招商大会上,天集·磁海产业园与黄江镇政府现场签约联合招商园区项目,并与入园企业代表签约,引进的20多家优质企业总投资达6.7亿元。作为省市两级重大项目,天集·磁海产业园将继续瞄准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型产业进行招商,为黄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功能。

位于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之间的黄江镇星光村,占据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近年来,星光村打出“村改+人居环境整治”组合拳,在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重点开展集体旧物业改造和全村道路升级改造等工作。

星光产业园“工改工”项目位于黄江镇南部,规划实施总面积504亩,计划分四期实施,今年主力推进一期永洪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工改工”项目和二期朝阳家俱有限公司“工改工”项目,涉及改造面积约336亩,投资额约15亿元,改造后总建筑面积约52.5万平方米。

其中,二期朝阳家俱有限公司(“星光朝阳厂”)“工改工”项目占地面积111562平方米,地块现状以单层铁皮工业厂房为主,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容积率约0.65,拟采用原权利人自行改造模式实施“工改工”,计划将地块容积率提容至3.4后,对地块范围内旧厂房进行拆后重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改造后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将打造工业集成化、智能化、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智能化仓储物流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现代家具展厅。

黄江正充分认识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施“百千万工程”是破解当前高质量发展瓶颈、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机遇意识,加快动能转换,推动镇村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

撰文】蔡子航 韦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