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江门新闻 > 正文

江门知识局|一口古劳鱼皮角,吃出水乡的美好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初夏时节,小荷才露尖尖角,正是出游好时节。

连日来,位于江门鹤山市的古劳水乡人气高涨,各地游客走进水乡,游船赏景、漫步古村、探圩露营……领略水乡之美。

随着古劳水乡旅游人气高涨,当地的特色美食——古劳鱼皮角也成为游客们的“心头好”,不少人选择“吃一份鱼皮角,配一份鱼茸粥”,以本地人的方式开启水乡之旅。

古劳鱼皮角。欧蕊荣 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劳镇地处西江河畔,从明代开始,人们先后在西江边上大规模修筑堤围,防范洪水。在堤内冲积滩的地方,人们开挖出一口口鱼塘,鱼塘间形成一个一个的小土墩。鱼塘以养鱼为主,小土墩上则种桑种蔗,有的还建有民居。正是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产业结构,催生了适应生活作息与产业发展的独特美食——古劳鱼皮角。

古劳鱼皮角以鲜著称,缤纷夏日,轻尝一口,吃出水乡的美好。

鱼皮角起源于“广桥市集”

古劳水乡又称围墩水乡,地处西江岸边,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据史载,明洪武二十七年,古劳人冯八秀奉旨兴建古劳围,从此,古劳便从滩涂泽国逐渐变成美丽的岭南水乡。

古劳鱼皮角正是诞生在这片岭南水乡。

古劳水乡位于西江之畔。谭成伟 摄

相传,明初洪武年间,肇庆州府的州官巡督“广桥”市集(即现双桥参笃堤段,靠龙古公路有一小市集被称为“广桥市集”,后迁移至现双桥圩市集)。

时值晌午,州官到市集的小店进食。

店主见状不敢怠慢,拿出两条大鲩鱼,剥下鱼皮,切好鱼肉,剁成肉团,后把鱼皮切成长宽两寸小块,两条鱼共切38块,把已调好味料的鱼肉团分量放在小鱼皮之中,再用五寸长的短线缝合鱼皮,线尾塞人角肉之中,留寸把长线头以便进食。

热腾腾的鱼皮水菱角捧上来,州官迫不及待地要吃,店主却笑着阻止,并教他先用手拈住角的线头,然后往装有佐料味的小碟蘸一下,再进食,一角吃完只剩下一条线。

州官恍然,随即拈住角的线头,一口吞下,高举着剩下的线说:“世间一绝,口齿留香。”

从此,广桥“鱼皮角”名声风靡,来品尝的人络绎不绝。

古劳鱼皮角晶莹剔透,味道鲜美。南方+任龙 摄

当地人说,最早的鱼皮角,确实是用鱼皮,包鱼肉馅制作而成,因形似水菱角而得名,“没吃上鱼皮角者,不算到过围墩水乡。”

时过境迁,广桥市集已不复存在,但广桥鱼皮角却在双桥圩(市)发扬光大。

2017年,古劳鱼皮角入选鹤山市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入选江门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水乡人的“早茶伴侣”

广府人素有“饮早茶”的习惯,“一盅两件”,叹一杯茶,吃两件点心,悠然自得。

在鹤山,鱼皮角加鱼茸粥,早已成为不少当地人早茶的“标配”。

在古劳,人们钟爱鱼皮角,除了经济实惠、新鲜可口,最关键是“快”。

古劳淡水鱼养殖。欧蕊荣 摄

古劳人大多从事淡水鱼养殖,为了赶上给市场供应新鲜鱼产品,养鱼人要起早抓鱼。最早的五点多就要开工,早餐只能简单对付。作为供应“标配”早餐的商户,做鱼皮角的乡民自然就要更加提前。

鱼皮角以“鲜”著称,不能隔夜做,所以一般四点多就开始张罗了。

制作鱼皮角,讲究快而精,简单而不简陋。做鱼皮角包括搓粉、片皮、捣馅、包馅、蒸等一系列程序。

首先是搓粉。外皮粉料选用木薯粉与澄面,用95℃的热水搅拌。水温太高则会搓不开,水温不够会影响口感。

片皮。欧蕊荣 摄

片皮,直接用刀把和好的米粉团切成小块,然后用刀身一压,就形成一片角皮。特别注重刀工,薄而不破,滑而不烂。

制作鱼皮角馅的鱼肉选自当地产的鲜活鲮鱼或鲩鱼,拌以肥瘦参半的猪肉,另加冬菇、马蹄、陈皮、胡椒、葱花等10多种配料捣制。

包好馅后,不用特别收边,只需把中间稍微捏住,蒸熟后自然会粘紧。整个过程速度很快,每块皮都特别薄,蒸熟后晶莹剔透。

制作古劳鱼皮角。欧蕊荣 摄

刚刚出锅的鱼皮角鱼香扑鼻,肉香醉人,绝无鱼腥味,令人未动筷已为之倾倒。进食时,一啖一个,不流不溢,滑腻爽口,齿颊留香,可配酱油或者甜醋,更为美味。

每天一大早,水乡各家早餐店热气腾腾,餐桌上,一份鱼皮角配一碗鱼茸粥,就是水乡独具特色的早餐,人们就这样元气满满地开启新的一天。

可以说,经过数百年发展,小小的鱼皮角早已成为古劳水乡的一张美食名片,也是古劳人艰苦创业、务实肯干、努力开创美好生活的见证。

南方+记者 任龙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