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城市更新,将综合环境较差、缺乏公共配套的旧村打造成集文化、居住、教育、休闲于一体的魅力完整社区;利用“工改工”规划,把厂房陈旧、产值不高的旧厂区改造成科技型新兴产业聚集园区……9月19日,横沥镇举行“拓空间”暨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现场签订多个城市更新战略合作及产业项目合作协议,涉及更新片区及改造面积约1086亩。
“要充分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从建设湾区模具智造中心、滨河魅力小城的高度,着眼‘一园一城一中心一品牌一基地’的‘五个一’产业平台建设,全面优化空间布局。”横沥镇委书记何植尧在会上表示,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统筹园区发展、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机,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开展“拓空间”工作,把拓空间和城市品质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向深化改革要空间、要效益,为横沥承载现代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湾区活力生态文明小镇提供有力支撑。
旧村化身大型城市综合社区
位于横沥镇西环路边上的隔坑村,有一个以村集体厂房、私人厂房和私人住宅为主的旧村,散布着垃圾场、铁皮房、握手楼等,综合卫生、治安环境较差。
“因为是旧围,房屋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很多村中心的房子出入很不方便。”今年65岁的权叔在横沥村旧围住了几十年,看着村里的房子越建越多,越建越密,环境却越来差了。
为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营造宜居宜业良好氛围,几年前横沥镇将隔坑村西环路片区约644亩空间列为更新改造对象,并引入全国第一家城市更新集团公司卓越集团作为更新单元前期服务商。该公司在调研测绘基础上,从前期规划、市场研究、招商引资到后续的运营管理,对隔坑村区块进行多元化的升级和改造设计。
“项目重点强化南北向中轴线与滨河界面塑造,将以‘高楼大厦+滨江公园+寒溪河水’的组合绽放河畔魅力,打造成横沥镇风景最好的地方之一。”深圳卓越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公司总经理助理万晓玲介绍,项目中居住类建筑面积达64.65万平方米,商业类建筑面积达9.48万平方米,还配有3所幼儿园、社区公共服务用房以及社区公园与社区体育公园复合建设、占地面积达120亩的滨江公园。更新改造完成后,将集居住、商业、服务业、办公、教育、餐饮、超市、休闲于一体,并打造成功能完善、生态健康、现代立体的大型城市综合社区和城市标杆。
此外,当天还有另一个“更新明星”——横沥村旧围项目。这个位于横沥镇横沥村中山西路约370亩的片区,根据时代中国东莞公司的规划,更新改造完成后将成为集历史文化、品质居住和优质教育于一体的完整社区,除了能容纳5000户居民入住外,还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座铁路公园、两所15班的幼儿园、一间祠堂和一间历史文化博物馆(含村民活动中心),整个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50亿元。
当天,横沥镇政府还分别与卓越置业集团、时代中国、星河控股集团、珠海华发集团、深圳市勤诚达集团以及广东嘉宏集团6家企业签订更新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这6家在城市更新工作上经验丰富的意向合作企业将聚焦横沥,为横沥的拓空间和城市更新带来新机遇。
“工改工”让老厂区焕发新活力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除旧立新,而是充分考虑旧环境和新建筑相融合的艺术作品。它必须具备能与城市共同成长的能力,从建筑到区位,从规划到布局都与时俱进,与城市共同成长。
在横沥镇委副书记、镇长赵智佳看来,横沥镇以工业和制造业立本,“三旧”改造要更多地推动“工改工”,不要过多地改商业、改房地产。她表示,要研究建立让村(组)看到“工改工”长远利益的工作机制,在增强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模式,以村头第一工业区项目、擎洲智慧零碳工场项目等产业类城市更新项目为突破口,探索更多旧工业区活化更新经验,引导更多的村(组)积极实施“工改工”项目,提升集体物业经济效益。
赵智佳表示,拓展优化空间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支持产业升级发展,所以在拓空间过程中,要抓好项目招引和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按照“提升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采取承接转移、限期搬迁、保留发展等多种方式,对传统优势产业项目进行改造升级,切实提高土地效益。
据了解,作为东莞首个智慧零碳项目,此次会议推出的擎洲智慧零碳工场项目选址在横沥第二工业区内部分老旧厂房,容积率从原来的1.3提升到2.5,新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亿元,将通过拆旧建新、更新改造方式打造一个智慧型产业园区,年产值预计达6亿元。
除了擎洲光电,另一个由前海中融国际投资控股集团(深圳)有限公司进行投资的夜葵厂工改工项目也已进入执行阶段。该项目用途为一类工业用地,现状多为旧工厂,土地面积32387平方米,地上建筑物11栋,建筑面积约22424平方米,现状容积率为0.7,年产值仅为400万元。
为改变旧厂区现状、盘活有限空间,横沥引入打造原松山湖松湖智谷的设计团队,并充分考虑到研发、生产、配套三者之间的联系,注重空间结构,以“城市绿谷”的设计理念进行重新布局,将打造成一个围合式的中庭花园和公共广场、街头绿地等开敞开放的空间,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片区形象,打造高标准的城市建设、生态的办公环境典范。
连续四年位列“全国百强镇”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18》(下称《报告》),横沥镇名列2018年“中国百强乡镇”68名,比去年上升12名。这是横沥镇自2016年来连续四年入选。
连续四年挤身“全国百强镇”,横沥凭什么?
“从一个拥有百年牛墟历史文化的农业小镇,发展成为以模具产业为支柱的工业名镇,横沥就是靠不断自我改革创新走出一条协同创新发展的道路。”何植尧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定位。
从“广东省模具制造专业镇”到“中国模具制造名镇”,从构建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到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模具),再到今年第四次入选“全国百强镇”,横沥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可圈可点。
今年5月,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到横沥镇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充分肯定了横沥镇工作。他勉励横沥紧抓城市品质提升,打造魅力小城,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机遇,用大湾区的视角谋划各项工作,主动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不断增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科学高效精准地推动城市品质内涵的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今年以来,横沥镇通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洁净城市”“行走横沥”等专项行动,加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步形成以张坑村为试点示范村,引领各村(社区)改善宜居环境的良好格局,初步构建起政府引领、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进入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新时期,拓空间工作不再是单纯的土地收储、城市更新等举措进行的简单整合,而是要着力改革创新拓空间的体制机制。”何植尧说,要通过更高水平的规划,更加科学地配置土地资源,更加突出城市更新的产业导向,全方位拓展优化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全面提高城市发展承载力,激发发展新动能。
接下来,横沥将积极推动连片改造,优先实施“工改工”项目,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认真学习借鉴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工作经验,打造美丽乡村优质生活圈,加快建设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以只争朝夕和时不我待的精神境界,推进空间拓展尽早取得实质性突破,破解产业空间制约,持续向深化改革要空间、要效益,为横沥镇承载现代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快建设湾区活力生态文明小镇。
【记者】刘远忠
【见习记者】黄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