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镇是陆河县的南大门,这里人杰地灵,谢非故居、北中村讲述着红色故事;这里建筑古朴,时雍楼、及浪轩书写下光辉篇章;这里风光旖旎,剑门森林公园、狮子嶂诠释着自然之美;这里美食独特,营下豆腐角、田墩油柑传承着客家味道。近日,河口镇镇长余代治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让村民像建自家房子一样建设自己的乡村。
南方+:今年春节北中村迅速走红,接下来如何打造河口镇的这张新名片?
余代治:大约二十年前,东莞的商人发现北中村有奇楠沉香,就跟当地村民买,村民那时候不懂以为就是普通的石头,只卖几百块,但其实沉香非常珍贵,古时就有“一两沉香一两金”的说法,奇楠品种更是无比珍贵,一克奇楠就要上千元。现在,我们引进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圣旦集团,在北中村建立了沉香示范共建基地,并派专家研究沉香优质奇楠品种的开发,向农户传授沉香结香技术,打造一个沉香主题博物馆。另外,北中村还是一个红色村,今年春节,我们的彩虹滑梯、油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帕子粄吸引了近30万游客到北中村接受红色教育,接下来我们还会在这里建足球场、修红军路,将其打造成一个红色欢乐谷。
南方+:如何发挥基层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余代治:我们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若干规定(试行)》,强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镇里的18个村都建立了集体经济联合社,以前是由村主任担任法人,现在我们让党支部书记当法人,让支部“唱主角”,把党支部亮出来,让党员站出来,征地拆迁这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比如我们的田墩竹坑村,就是在村支部书记朱伟枚和外出党员代表朱庆峰的推动下,成立了股份公司,发动党员和群众发展休闲康养和油柑种植产业。还有北中门山村,也是在村支部的指导下,将分散的耕地集约起来,建特色油茶村。新华村的外出青年党员李国强也带头投资了60多万元成立公司,种植沉香树苗,养小龙虾和蛋鸡。
南方+:如何激发村民们的积极性?
余代治: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由村民拍板的,比如要发展什么产业,做什么项目这些都是由村民决定的。每个项目决策的讨论过程,村民都是全程参与,有的还要开二三十场会,让每家每户都派代表来参加。这样一来,村民充分了解了项目的情况,项目推进过程就会顺畅很多。我们还推行了“以奖代补”、“边奖边补”等资金拨付方式,把“输血式”扶贫转换为“造血式”扶贫,让群众相信靠自己的双手就能创造财富。村民如果尝不到甜头、看不到奔头,自然对政府的工作是不理解的。像在北中村打造红色欢乐谷时,有一个村民坚决不肯让地,每次去他家做思想工作,他都会拿把镰刀出来吓唬我们走,但等到年初二彩虹滑梯正式营业后,他看到好几千人来村里游玩,就主动把自己门前的地腾出来,还让我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他一定全力支持。乡村振兴不只是政府的工程,还应是村民自己的工程,要让村民像建自家房子一样建设自己的乡村。
南方+:眼下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余代治:要致富先修路,我们的发展瓶颈主要也在道路建设这一块。每逢过年过节,塞车都很严重,从剑门到河田差不多要塞四、五个小时,有时才几百米的路都能塞上一个小时,明明家门就在眼前可车就是开进不去。我们已经投入了七千多万,村道硬底化和巷道加宽共164公里,基本完成了20多户自然村通行政村的道路硬底化工作,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争取把路修好,吸引更多的游客。
【全媒体记者】 陈欣欣 南小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