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基层文化建设系列④|茶山超朗村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在茶山镇超朗综合服务中心内,一场非遗技艺制作体验活动正在火热进行,第三小学的学生们正在认真学习茶山公仔的制作。  

这样的非遗制作体验活动是超朗村与第三小学、东莞青旅等结成非遗文化推广合作友好单位,不定期开展相关非遗技艺制作等体验活动,也是该村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具体现。  

近年来,超朗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挖掘超朗村文化资源,将文化品牌打造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强化资源整合和统筹利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今年,超朗村成功入选了东莞市“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示范村(社区)名单。接下来,该村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着力提高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使用率,积极开展各类丰富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助力茶山镇打造大湾区传统文化实践地。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超朗村位于茶山镇东南面,辖区面积3.28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3004人,企业165家。  

近年来,该村充分挖掘超朗村文化资源,将文化品牌打造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在强化资源整合和统筹利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超朗村创新性的做法和措施,比如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责任落实;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基础设施等。  

首先,该村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中学习建设要求,将“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加强工作紧迫感,确保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制定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建设进度全面上墙,村“两委”干部及村民小组长每星期召开一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问题。  

该村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的要求,采取“三旧”改造方式,累计投入资金近450万元,对3栋楼房的内部功能和设施进行整合提升,落实茶山镇以“名”育“民”的工作部署,利用祠堂和未利用空地,建设文化祠堂、老人活动中心和未成年人户外教育实践基地,展示超朗历史文化、名人名家。同时,利用闲置的小学校舍,打造集钢琴、绘画等课程于一体的教育培训基地。  

去年,超朗村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牌”,充分利用镇财政补贴和村集体自筹款,共投入资金近500万,对周边环境卫生进行大力整治,先后建成两座体育文化休闲公园,对8处公共厕所进行升级,建设美丽超朗,让村民实实在在收获乡村振兴的工作成果。  

目前,超朗村新增非遗展示区、传习所、四点半学堂等功能室7个,文化服务项目8个,发布户外宣传广告10期、面积合计300多平方米,文化墙绘达500多平方米,楹联作品20多对、图书3400多册、植物1600多株。  

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  

为了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搭建好文化活动平台,超朗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该村与第三小学、东莞青旅等结成非遗文化推广合作友好单位,不定期开展相关非遗技艺制作等体验活动。同时,通过购买社工服务、设立志愿者服务站等方式,解决中心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  

每年,该村还在文化广场举办粤剧、“六一”游园、庆祝妇女节等活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利用整治后的户外墙面,绘制“家风家训、村规民约”主题文化长廊;整合“五个有”等文化资源,组织放映周末公益电影144场,开展“防灾减灾活动”“消防演练培训”等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超能陆战营青少年户外拓展”“邻里友爱”等12个主题系列活动。  

超朗村相关负责人表示,至今已举办培训讲座、体验活动约210期,小学生课外阅读及功课辅导近2100人次,接待村民图书阅览14000多人次,让市民共享中心建设成果,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此外,为了大力宣传引导,形成良好氛围,超朗村充分借助各类媒体平台,以及村委会的户外宣传栏、善行义举榜作为舆论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加大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同时,广泛开展“超朗道德讲堂”“小手拉大手”“书香飘万家”等主题实践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参与,引导群众自觉践行善行义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积小善为大善,在全村形成“人人做好事、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  

近两年来,超朗村累计接待了来自省内外的参观交流团队70多批次、500多人次,其中既有远道而来的省、市外调研工作组,也有市内兄弟镇街的参观考察团,还有镇内的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通过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超朗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和进步。  

打造超朗村新的文化名片  

通过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超朗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具体有以下三点体会。”超朗村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是推进试点建设,要发扬担当精神,超朗村是2016年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村“两委”班子干部担当起自身职责,积极发挥作用,在建设问题上,敢于摸着石头过河,自我探索,寻找适合我村综合文化服务建设的道路;二是提升文化服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周边环境逐步改善,舞台景观逐步靓丽,休闲娱乐设施逐步完善,来文化中心的村民明显增多;三是打造品牌文化,要抓好传承创新。超朗村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每年茶园游会期间举办松糕节等民俗活动,通过设立松糕厨房教学体验活动、举办敬老尊贤系列活动等创新方式,更好地传承和创新超朗的历史传统文化,打造超朗村新的文化名片。  

接下来,该村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着力提高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使用率,积极开展各类丰富的文化活动,发挥文化服务中心凝聚人心、增进认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为促进乡风文明、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记者】丘想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