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同属四大文明古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有着数千年交流互鉴的历史。如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印度则是电影年产量世界第一的国家,中印电影强强联手,通过走向全产业深度的互惠互利合作,势必将影响世界电影格局。19日下午,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中印电影战略合作发布会在京召开。发布会上也曝光了《地球上的星星》、《阿辛哥的奇妙之旅》、《珠宝大盗》等多部中印合拍新片的动向。
自2015年有关部委主管部门召开的“中印合作通气会”至今,伴随中国电影产业快速蓬勃的发展,中印电影合作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过去几年中,以《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佳作为首的印度电影陆陆续续走进了中国市场,它们不但在商业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更凭借优秀的口碑和多元化的题材,改变了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刻板印象,让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有了全新的认识。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中印双方正在越来越多方面加强合作,两国电影人也展开了频繁的交流和互动。在本次发布会上,中印合拍项目导演马多,制片人帕萨特,著名导演卡比尔·汗,知名监制、编剧王红卫等都纷纷畅谈中印电影合作心得和计划。
现场分享了最新的中印合作合拍项目,其中就包括阿米尔·汗经典名作《地球上的星星》中国版,该片由《让子弹飞》导演助理、副导演马多担任导演,是阿米尔·汗第一次与中国电影人合作。此外还有由韩三平监制、孔雀山影业联合出品的动作电影《珠宝大盗》,以及由卡比尔·汗导演的喜剧电影《阿辛哥的奇妙之旅》等,令人翘首以盼。
此外,本次北京电影节评委会成员,曾执导《小鞋子》、《云端之上》的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也登台,与中方电影人达成合拍合作意向签署。中印电影交流协会也在现场宣布成立。
18日,作为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论坛之一首届“中印电影合作对话”举办。宝莱坞最受欢迎的男演员之一沙鲁克·汗和《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等展开对话。
Q1:印度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有何可借鉴之处?
文牧野:对中国观众而言十分熟悉的《我的名字叫可汗》《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摔跤吧!爸爸》等印度电影,实际上都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题材。我拍电影有三个标准,娱乐性、社会性、引导性。通常而言,这三个标准是此消彼涨的关系。但我认为现实主义题材一定要兼具这三点,而我们看到的《猴神大叔》也好,《我的名字叫可汗》也好,还有《摔跤吧!爸爸》,这三点都做到很饱满。
反观国内,大多数被称之为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相对来说三者结合得不太好,所以市场表现一般。我觉得印度电影一个非常好的点,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东西,都会多多少少去批判,但最后都是给人以希望和温暖,印度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强大的温暖的感觉,这也是我们现在现实主义题材应该去试着做的方向,就是做有批判色彩的,但结尾是希望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Q2:中印合拍电影要讲哪些故事?
沙鲁克·汗:如果是中国的导演来找我的话,我可能听不懂,但我非常期待他们来找我。如果做中印合拍片,我希望今天就能够发生,但在目前还没有发生。如果两国合拍电影,主人公最好一位是中国人,一位是印度人,而在故事方面有很多可以共享的题材,如神话故事、探险故事,或者是中印互访的故事。印度的话,我们也是爱听故事的国家,总会有曾祖父、曾祖母给我们讲床边故事,所以从小我们就有听故事的习惯,自己也愿意讲述,所以两个愿意讲故事的国家应该有合作的,加上两国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大,我觉得至少有一千个故事可以用来拍电影的,不管是中国的故事、印度的故事,对对方而言都会被接受的。
另外,我们在做合拍片的时候,要考虑是出于商业的目的还是想关注严肃的议题?我作为电影人,作为演员,是不是在做电影的时候,能够真正把艺术和商业结合在一起?能不能传递社会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记者】刘长欣
【图片】主办方提供
【校对】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