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胃九病”
据统计,胃病在全球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
各种胃部不适的症状在生活中很常见
尤其是慢性胃炎
在中国,慢性胃炎患病率50%以上
发了炎的胃,那叫一个惨
吃什么都好像不太对头

比如后台就经常有朋友留言问:
“我这胃炎应多吃些什么才好啊?”
关于这个问题
小编特意请教了中医科的彭树灵博士
他表示:
对于胃病而言,
不吃或少吃什么,比多吃什么更重要!
防治胃病关键在于“养”
具体到底怎么操作?
一起来听专家仔细分解:
【首先来简单看看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变,是常见病、多发病,常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胀、嗳气、反酸、烧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的范畴。

慢性胃炎病情反复,有些老胃病患者病情可达数10年。彭博士介绍说:所谓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养”占了七分,可见防治胃病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调养,但不仅仅指饮食方面,还包含心理及生活作息各方面综合调养。
如何养?最关键于忌口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忌食生冷、冰冻、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
这类食物直接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粘膜损害。煎炸食物还含有致癌物,长期食用导致胃癌风险增高。
2、忌食坚硬、难消化食物。
进食坚硬、难消化食物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加重胃的负担,导致胃黏膜更易损伤。坚硬的食物如核桃、开心果、花生等坚果,难消化的食物有五谷杂粮、玉米、莲藕、海带、香菇、木耳、豆角、腐竹、韭菜、竹笋等,肉类如牛肉、羊肉等。米饭宜软不宜硬。

3、忌烟酒及浓茶、咖啡。
酒中的乙醇能溶解胃黏膜上皮的脂蛋白层,严重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吸烟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残留在口腔及咽部,随吞咽可进入胃内,可对胃黏膜造成损害。浓茶中的茶碱,可刺激胃腺体对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加重损伤胃黏膜。其鞣酸等物质还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的损伤。咖啡中的咖啡因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

4、忌食产气的食物
比如薯类,包括番薯、芋头、马铃薯等,进食后会加重胃胀的症状。
5、忌暴饮暴食、进食过饱
这些都是伤胃的行为,建议进餐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过饱,一般七至八分饱为好。

“养”的第二点在于调节情绪
情绪与胃病关系密切,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可使局部儿茶酚胺增多,血管收缩,胃粘膜缺血、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抑郁还可使胃肠动力减弱,导致腹胀、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而人在心情愉快时,神经系统正常有序地指挥支配胃肠道的分泌和运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胃肠系统起着保护作用。

所以我们要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有助于胃病的恢复。如果有比较明显的不良情绪,可以自行调节一下,听听舒缓的音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做运动,与知己谈谈心,看能否改善情绪。
“养”的第三点采用药膳调养
不同的胃炎证型推荐不同的药膳:
1、脾胃虚寒者
主要表现为胃脘冷痛,大便溏泻。
推荐白术干姜猪肚汤:
方法:猪肚150克,白术15克,干姜5克,盐少许,水适量,浸泡半小时,放入炖盅炖熟,食肉喝汤。
功效:补脾益气暖胃。

2、肝胃不和者
主要表现为胃脘胀痛、嗳气频作。
推荐香砂藕粉羹:
方法:木香2克,砂仁2克,藕粉50克,白糖少许,木香、砂仁研为细末,拌入藕粉中,用开水冲熟,加糖食用。
功效:疏肝行气消滞。

3、肝胃郁热者
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痛、烧心。
推荐茅根佛手茶:
方法:白茅根30克,佛手10克,白糖少许。药材加水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加入白糖代茶饮。
功效:疏肝清热和胃。
“养”的第四点: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忌熬夜,但不宜餐后马上躺下休息,也不宜餐后马上工作;平时要适当运动。

“养”的第五点可自行进行穴位按摩
若胃脘胀痛,可掌心贴在中脘穴上,以中脘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每天3-5次。

平时保健可按压内关、足三里,方法:用中指的指腹垂直用力按压穴位,达到酸痛、胀、麻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3~5分钟。有健运脾胃、补中益气、增强体质的功效。


★学科专家★

彭树灵中医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1项,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攻关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时珍国医国药》等中文核心及统计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临床注重调脾胃、顾正气、畅情志,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十二指肠炎、胃-食管反流、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便秘、肝胆疾病、消化系肿瘤等)、咳嗽、鼻炎、咽炎、风湿骨痛、头痛、眩晕、失眠、耳鸣、心悸、冠心病、虚证及小儿常见疾病(如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历史悠久,其雏形始于吴满福医馆阶段(医院前身),向来以其技术力量雄厚享誉佛山中医界。我们拥有一批热爱中医事业、医技精湛、深受佛山市民欢迎的中医专家。科内现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广东省名中医1名,主任中医师2名,副主任中医师4名,主治中医师3名、医师1名,博士1名,硕士3名,均“学有所长,业有所精”。科室开设中医肿瘤、中医消化、中医呼吸、中医肾病风湿、中医妇儿、中医男科、中医内分泌、中医心血管等特色专科门诊。
我科在坚持中医特色的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临床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和创新。科室现拥有“多功能艾灸仪”、“电针仪”、“场效应透药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等既体现传统中医治疗特色又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治疗仪器一批。主要采用中药内治,结合针刺、艾灸、推拿、拔罐、耳穴压贴、耳针、点穴、穴位放血、穴位贴敷、天灸(包括三伏灸、三九灸、春分灸、秋分灸)等中医特色疗法调治各系统疾病,还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及调养方案指导等服务,深受患者信赖,年门诊量达10多万人次。

供稿 | 中医科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