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珠海新闻 > 正文

获省厅表扬、师生爆赞!这两位“宝藏”名教师,不只是优秀那么简单!


热烈祝贺!

近日,2018-2020年广东省中小学名校(园)长、名教师工作室及主持人考核结果已公布,韩延辉名校长工作室、尹祖荣名校长工作室、袁长林名教师工作室、严杏名教师工作室及主持人均在省里获评优秀等级。

上期我们介绍了两位名校长

今天,我们来介绍

两位名教师!

1工作室主持人简介

袁长林

个人简介

珠海市教育研究院院长,珠海市教育学会会长,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指导专委会委员,人教社高中数学教科书A版培训专家,全国中学数理化名师俱乐部理事,《高中数理化》杂志编委,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壹级教练员,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第七届会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粤优秀教师,出版专著三部,主编著作两部,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多项,多篇文章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等杂志和报刊上发表。

2019年,因工作业绩突出,时任珠海市第一中学副校长的袁长林登上了人民大会堂领奖台。

➢珠海“袁爸爸”登上人民大会堂领奖台!这2200多公里,他走了23年!

2

工作室概况

◆ 聚集团队力量,促进教师成长(滑动查看↓)

广东省袁长林名教师工作室以专家引领及名教师示范为基础,以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以传、帮、带的发展方式,制定工作室制度、职责,确立了“以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为目标,以工作室培训为平台,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教学研究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工作目标,把学习、培训、教学、教研、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以专业引领的方式,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辐射、指导作用,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搭建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平台。工作室的建立,旨在利用名师资源,发挥名师的标杆作用、辐射效应和指导价值,避免教师倦怠化、平庸化,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带动更多教师得到更快发展。工作室建设遵循教师发展规律,有效引导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体验幸福感、激发创造力,为教师完善人格、提升业务能力提供专业性引领和技术性支撑。

工作室有2名高校专家、1名教研顾问、1名技术专家、2名助手,以及来自珠海、阳江十所学校的10多名学员。

◆ 工作室的精神:

团结协作、天天向上。团结协作是工作室工作的前提,天天向上是努力的方向和工作室工作的核心。

◆ 工作室的目标:

打造不一样的工作室。不一样的工作室是指在总体工作室要求下,打造有自己特色主题的、丰富内涵的工作室,这也是成立工作室的初衷。

3

工作室主要成绩

◆ 教学特色鲜明、研究内容丰富(滑动查看↓)

20多年来,袁长林积累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他擅长精讲多练,提倡师生互动。在他的带领下,主持人多年研究的“导练、练悟、练结三步教学法”三年来进一步得到实践、丰富和完善。工作室立足教育教研高起点发展,致力于推动教育科研创新、内涵、高质量发展。

在创新发展方面,构建高中三年一贯制年级管理模式,创新区域教科研的新范式,实施全员下校调研模式,致力于推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在内涵发展方面,注重学生意志品质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带领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优秀品德。同时,积极营造中心教科研学习氛围,推动教科研文化建设。

◆ 聚焦课改,送教下乡,践行工作室教研新成果(滑动查看↓)

工作室要求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每人至少与2名乡村中小学教师结成互助帮扶对子,至少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1次支教活动或送教下乡活动,发挥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在教学及研究上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学员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后,都能结合自己的学校教学实际,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如开发优秀课例、教学设计,开设讲座,开展教学反思以及课题成果应用推广等。工作室系统化的研修帮助学员提升了个人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实现自我蜕变和发展,带动了本学校学科发展,成为区域学科发展的“排头兵”。

三年工作室研修期间,学员们先后赴红旗中学、阳江一中、两阳中学、阳江四中、高州中学、高州市大坡镇禾田村小学、斗门区白蕉镇竹洲小学等七所学校开展送教下乡等教育交流活动。活动提升了学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了当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领域观念和方法的转变。

1

工作室主持人简介

严杏

个人简介

全国优秀教师,小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珠海市名教师,连续四届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特聘研究员和教育硕士教学实践导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好作文》杂志特邀编委;《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等期刊封面人物;曾获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首届全国教师诵读比赛一等奖,曾应邀到北京、南京、香港等二十多个城市地区做示范教学和专题讲座;参与国标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主编《睁开诗的眼睛》系列诵读课程教材,主编小学生成长日记《身边的小豆豆》;主持《基于“立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诵读实践研究》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著有个人专著《严杏讲语文》和《自言,自语》。

2

工作室概况

 发展历程(滑动查看↓)

广东省严杏名教师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是广东省首批挂牌的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由严杏老师担任主持人。工作室成员主要由珠海、阳江等地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组成;工作室另有来自全省各地的网络学员100余人,由工作室成员王慧杰领衔,与工作室成员共同开展研修活动。

十年来,工作室组织跟岗学员共同开展研修活动,开展各地送教活动,培养了多名省、市骨干教师。严杏名教师工作室致力于诵读语文研究,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开展教育行动研究,进行课程项目开发,持续推动着区域语文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教育报》先后以《用我们的爱,写我们的故事》《让阅读不由自主》为题报道了工作室的研究成果与特色活动。

2020年10月文章发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以《让阅读“不由自主”》报道了工作室在严杏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的特色活动。

◆ 特色活动(滑动查看↓)

工作室在持续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最新的理论成果,以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本色语文”理论为指导,形成返璞归真、自然纯粹的教学风格。

工作室出版了诵读语文实验教材《睁开诗的眼睛》、兴发教学实验教材《朝话》等;先后两次举办“珠海市小学语文名师诵读会”,创建了“青青杏园”微信诵读平台,编辑、推送了一大批师生诵读及微课作品。其中,工作室编排的《在山的那边》《带着爱和梦想起飞》《睁开诗的眼睛》等一批诵读成果获得珠海市经典诵读一等奖等奖项,并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珠海电视台等播出。

3

工作室主要成绩

2018年

工作室先后在香洲区景园小学、广昌小学、云南怒江泸水县格力小学、西藏拉萨实验小学等地开设“睁开诗的眼睛”诵读实验班,目前,实验班已经扩大到湖南、湖北、香港、澳门等省内外多地,无论是在城市学校,还是在农村薄弱学校,诵读语文都深受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工作室成果《“互联网+”概念下的语文诵读课程创新设计与实践》通过评审参加教育部在珠海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教博会。

2019年

研究成果《基于“立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诵读实践研究》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工作室音诗剧课题组《睁开诗的眼睛》表演队荣登央视舞台。

工作室开展的诵读语文、兴发教学及“新六艺”研究,在区域内外产生广泛关注。主持人严杏老师及工作室成员王慧杰、林雪茹、田玉玲等老师在省内各地及西藏、韶关、云南等地送教送培、支教帮扶。工作室在香洲区、斗门区、原高栏港区等多地设立实验学校,带动一批老师参与工作室项目研究,充分发挥了研究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

2020年

疫情特殊时期,工作室开展“为爱诵读”线上诵读活动,该项公益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爱好诵读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参与。

澳大利亚幼儿教师刘敏

诵读《大树的年轮》

广州莲塘小学教师张宝菱

诵读《人不长大该多好》

澳门学生赵西玥

诵读《初春》

清华大学学生曾千洋

诵读《写信》

工作室的发展也持续推进教师成长,王慧杰老师担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专业委员会理事、荣获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首届教学观摩大赛特等奖,梁娟、宋馨等老师荣获全国“教师好声音”诵读大赛一等奖……王慧杰、熊雅兰等老师被评为全国教研优秀个人,彭馨仪、林雪茹等老师被评为珠海市名师并成立了市名师工作室。

一大批老师在工作室中成长起来,工作室成果研究团队受邀成为《小学教学设计》2021年封面人物。

为他们点赞!


来源:市教育局师资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