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深圳新闻 > 正文

创新之城开年话科技,深圳十区科创亮点逐一看


1月2日,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深圳会堂座无虚席。里面坐着的,大部分是深圳各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

原来,深圳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此召开,对2018年和2019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的相关项目和人选予以奖励。

一年一度的深圳市科技奖,反映着深圳科技创新的成色。而深圳的创新却远不止于此。

一起来看看十区的科创实力和科创亮点吧!

自2017年深港政府签署联手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来,福田区科技创新工作便逐渐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仅4平方公里的合作区面积不大,却承载了深圳科技创新再次腾飞的大希望。

2019年,福田区提出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思路,掀开了福田科技创新事业新的篇章。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福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351.54 亿元,增速8.7%,占GDP比重达到11%,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1263家;专利申请数为16739件,同比增长13.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为6946件,同比增长42.1%,发明专利授权数为2811件,同比增长22.3%。

与此同时,福田区内创新载体体系日益丰富,区内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创新载体182家,其中国家级共有11家,省级54家,市级117家。

刚刚过去的2019年,福田更是牢牢抓住落马洲河套地区合作开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提升科技创新对福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不仅深入研究合作区专项“政策包”,加速重点科研机构、重大公共平台、龙头科技企业三大科技龙头资源集聚,还不断释放区内产业空间资源,推进建设合作区区核心启动区。

实时检测国际会展中心周边路面公交车的运行情况、乘客情况的智慧交通系统;可直接读取血液组织中的DNA和RNA信息,极大简化基因检测过程,并显著降低测序成本和检测周期的单分子基因测序仪;可对访客的指令进行语音识别,并拥有自主上下班、12小时超长续航等功能的智能导医机器人……

2019年高交会上,罗湖区3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和生命健康领域的企业纷纷拿出“真功夫”参展。

这些硬核科技都是罗湖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转型升级的成果。

“近年来,罗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逆势上扬的趋势。”罗湖区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石兴中介绍,近3年罗湖区战略性新兴企业营收增长近300%。

2019年前三季度,罗湖区战略性新兴企业已增至近600家,实现营收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9.2%,战略性新兴企业实现营业利润84.45亿元,同比增长53.5%。

“讲到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企业。”石兴中表示,为更好地服务企业,罗湖区科创局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在产业政策方面,罗湖区从基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四个维度进行优化,对大、中、小、微企业分类进行支持。

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扶持项目与资金分别为97个、0.42亿元;221个、1.1亿元;350个、1.48亿元。

1月4日,南山区将迎来建区三十年的“生日”。从1990年南山建区时GDP78亿元发展到2018年5018亿元,增长超过64倍,人均GDP接近5.2万美元,每平方公里税收超过8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71%,与以色列等创新型国家相当,被誉为“中国最具硅谷气质城区”。

今年前三季度,南山区GDP4002.36亿元,增长7.6%,总量居深圳十区之首,稳居广东省第一区。

专利,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前三季度,南山区国内专利申请量达49233件,同比增长6.7%;国内专利授权量27217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57825件,同比增长15.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87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501件,占全市42.4%,占全国12.3%。

作为全国知名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和创新高地,南山诞生了华为、腾讯、中兴、迈瑞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聚集了深圳市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创新企业和创新资源,有力地支撑了南山区“科技创新+总部经济”的发展战略,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目前,南山拥有上市企业164家,是我国上市企业最集聚的区域之一

盐田区位于深圳东部,背山靠海,风光秀丽。盐田区委五届十三次全会确立了“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的新定位,提出了“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的新目标。

从产业类型上说,盐田的四大传统支柱性产业是滨海旅游、黄金珠宝、生物医药、港口物流,辖区有世界第一大港——盐田港,周大福、华大基因等知名企业。

在产业空间方面,盐田区有现代产业中心、大百汇、翡翠岛等多个现代化产业园区。

为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盐田区集中资源,加快补足缺乏科研创新平台的短板,以灵活务实的合作模式,积极对接引进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物流机器人研究中心等项目。

同时,深化高校科研资源与该区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港口物流、先进制造等产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盐田区新引进科技企业18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4家,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6家。54家国高企业中,生物医药行业10家,信息技术行业18家。科技型企业在生命健康及人工智能两个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初步呈现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从昔日的加工制造业大区到今日的智创高地,历经40年发展的宝安是深圳名副其实的“产业大区”。数据显示,2018年宝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612 亿元,增长 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86亿元,增长7.0%。

最为显著的是,近几年来,宝安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质量齐升的趋势。2018年,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达 5077 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 3941 家,连续两年位居广东省区县第一,全国区县第二。

近年来,宝安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宝安创新产业的加速发展,调研显示,目前宝安4条制造业核心产业链皆已初具规模,分别是手机产业链、激光产业链、模具产业链和智能可穿戴产业链。

以手机产业链为例,这是宝安体量最大、最为完备的产业链,规模达到1200亿元,拥有立讯精密、欣旺达、长盈精密、银宝山新、景旺电子等一批知名上市企业,在设计制造、芯片、线路板、连接器、外壳结构件、屏幕、电池、信号接收天线等八大核心元器件生产环节均有领军企业带动,部分技术环节已处于行业领先。

时至今日,宝安已发展成深圳的产业大区、智能制造强区,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高端服务业配套齐全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和人才集聚高地。

自2010年开始全面产业转型后,龙岗不断出台政策推动产业升级,现如今的龙岗,已经成为深圳东部的科技创新高地。

2019年,龙岗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9500亿元,同比增长15%,专利申请量超过3.3万件,增长近三成,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为 11% 。

宏观的经济数据只能提供一个整体感知。具体来看,龙岗的高新技术产业有何“金子招牌”?“强大完善的 ICT(信息通信技术) 全产业链是龙岗区最显著的产业优势。”龙岗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透露。

不仅是在深圳,放眼整个亚太地区,龙岗都能称得上ICT产业的“全能冠军”

数据显示,仅在2018 年,龙岗区内企业的ICT业务收入总额达 7200亿元,是亚太地区 ICT 产业第二、第三集聚地的1.8倍和2倍。

此外,ICT 上下游企业不断集聚,产业链配套率极高。

据统计,除了非功率芯片(制造环节)、镜头模组外,从光电子器件、连接器、存储器、金属结构件、塑胶结构件、表面处理,到网通设备、移动终端、服务器,再到云服务等,ICT产业链的每个细分行业都有至少两家规模以上企业在龙岗经营。

5G产业也是龙岗产业的一张王牌。截至2019 年3月,龙岗区内企业拥有1554 个5G 标准必要专利,位居全球首位。

“龙岗区1554个5G标准必要专利主要都来自华为。”龙岗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华为在5G技术上已经走在了全球的最前列,其5G 基站、核心网设备均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且在全球有 1.3 万多家供应商。

以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为目标,龙华区科技创新多年来加速奔跑。

截至2019年11月中旬,龙华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51家,总量全市第三;累计建有各层次科技创新孵化载体65家,建有面积约84.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近1600家,在孵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964项。

2019年,龙华新增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深圳京鲁计算科学应用研究院等6家科研机构,截至10月底,已累计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3家。

其中,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开展了共计18项队列研究,建立起时序样本的数字化技术等技术和方法,申请发明专利12项,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正积极开展6-8英寸4H-SiC衬底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材料和模组应用研究及产业化等技术研究;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已在国际顶级期刊/会议发表/录用论文12篇,完成有界计算机系统BEAS第一个迭代……

伴随着一系列基础研究成效加速集聚,龙华区创新能力正大踏步提升。

创新资源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载体,也是发展之基。2019年以来,龙华区大力开展产业空间规划,龙华区观澜高新园、九龙山智能科技城-福民创新园片区已被纳入深圳国家高新区范围,规划用地面积17.78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0.13%。

为破解辖区产业空间紧张难题,龙华区积极推进创新型产业用房项目龙华创新中心建设,牵头制定《龙华创新中心(红山6979)入驻管理办法》,重点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机构及企业。通过推进观澜湖新城产业空间租赁工作,集聚创新资源,将观澜湖新城产业空间打造成龙华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

从原特区外边缘地区,到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光明区战略地位跃升之路,也是深圳坚持创新驱动、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映照。

光明区将先进制造业作为强区基石,初步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与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引进培育了华星光电、普联、欧菲光等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

辖区内企业数量超6.1万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87家、规上企业1453家,本土上市公司2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36.3%,逐渐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光明区规划了约34平方公里新兴产业基地,集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例如,在光明凤凰城及周边区域,光明区依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医学学科优势,规划打造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基地,重点规划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生物与生命健康制造业。

光明科学城的落地建设,将推动光明科技创新水平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战略性转变,助力光明区建设成为源头创新策源地和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地。

基础研究薄弱一直是深圳创新的短板。令人高兴的是,光明在源头创新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成为了源头创新的后起之秀。

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大科学装置正在加快建设,主体结构预计2020年底封顶;深圳湾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已经明确进驻光明;中山大学·深圳、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等研究型大学落地建设。

2019年11月,坪山区举办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瑞声科技控股、杭州海康威视、佳程控股等海内外20个重点企业进行了集中签约,涵盖了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产业领域,总投资规模接近150亿元,可形成产值规模超300亿元。

一次性签约20个重点企业集中于新兴产业,总投资规模接近150亿元,所呈现出来的便是近年来坪山在科技创新发展上的态势。

当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向东辐射的重要门户以及深圳东部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已经成为未来坪山发展的时代标签。

2019年8月,深圳高新区坪山园区正是挂牌成立,为坪山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作为全市可挖潜土地空间最大的区域,坪山有着充足的产业空间,在近期深圳面向全球推介35块产业用地中,坪山集中推出4块产业用地,总面积达3.96平方公里。

近期,坪山还将通过土地整备,释放4.8平方公里的较大面积产业空间。

在产业发展上,坪山以深圳首个5G试点区为突破口,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在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

截止2019年11月,生物医药产业累计同比增长超过15%,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累计同比增长超过10%,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5G生态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今年计划建成1000个5G基站,工业互联网建设日益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水平持续提升。

这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依托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这一金字招牌,坪山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企业首选坪山”的发展态势。截止2019年11月全区生物企业增至427家,与2018年底相比增长了44.75%,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逾30%。

大鹏新区作为未来深圳的新增长极,到2020年,将形成以绿色低碳为导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为支撑,以海洋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布局体系。

新区成立以来,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潜力企业,制定了《大鹏新区关于加强科技研发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措施》等扶持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在技术攻关、成果应用、人才引进、科研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达标升级。

截至2019年底,辖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8家跃升至38家,生物与新医药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从2015年的16%提升至2019年的34%,初步实现结构优化提升;创新载体数量亦同步增长,辖区现有包括核电安全监控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孵化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载体共23个。

另外,新区还有2家重要科研单位——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统筹】杨磊 王春艳

 【撰文】柳艳 吴永奎 徐峰 胡百卉 徐烜和 祁觊  张光岩 崔璨 徐剑 陶清清

【摄影】鲁力 朱洪波 何俊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