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小红楼”再次响起上课铃,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修缮后正式开放试运营


“叮叮叮”,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传来,学生们鱼贯而入,一堂党课开始了。7月19日上午,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小红楼”场景复原区内举行了场馆修缮后的首场党史学习教育。“初心之地,南粤之光,这里是广东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在这里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非凡。”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原副会长黄振位说。革命先辈谭天度的后人谭霆也参观了展馆。经过数月的修缮,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也于当天正式对外试运营,市民可通过线上预约进行参观。

初心之地

百年后再迎“上课铃”

走进位于广州越秀区素波巷的广州市第十中学,一栋红砖青瓦的双层建筑就是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所在地,广东第一个党支部就在这里诞生。1928年,广州市第十中学的前身兴华中学在宣讲员养成所的遗址上重建了现在的建筑本体。1995年,经原宣讲员养成所教师谭天度指认确定其为遗址所在。

“当年我陪谭天度老人过来确认遗址的时候,他说就是这里。”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曾庆榴回忆说,“在楼上的展厅里,我看到有一份《敬告罢工海员》书,我们可以留意到落款的地方写着’共产党广东支部1922年2月6日’,这是现在我们能找到的最早出现广东党支部字样的一份印刷品。”

100年前,谭天度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在这里敲响了上课铃,注音字母训练班、广州机器工人补习班等课程在“小红楼”拉开序幕。100年后,一场党史课在这里开始,“小红楼和早期党组织”“杨匏安和杨家祠”“广东区委旧址和陈延年”“广州起义和革命烈士游曦”……越秀区委党校教师任欣虹带领学生们回到热血沸腾的大革命时期,学生们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这堂党课是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完成修缮及展陈提升以来,迎来的首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

在小红楼开展的这一堂党课,是越秀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的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越秀区以“新时代越秀先锋宣讲团”为引领,组建“越秀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下设10个分队,以时间为轴着力讲好百年党史四个时期的故事,并依托百姓宣讲团、英雄模范宣讲小分队、文艺宣讲小分队等组成基层宣讲“轻骑兵”,带着生动的红色故事进机关、进社区、进基层、进校园,累计开展宣讲3000余次。

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也于当日正式对外试运营。“作为小红楼的管理单位,我们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小红楼,让这里成为中小学生、党员干部、市民群众了解学习党史、感悟真理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广州市第十中学校长黄劲雄表示,“未来我们会结合越秀少年红色史迹讲解队活动,培养一批十中学生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市民讲解。试运营期间主要通过线上预约的方式针对团体参观开放,运营成熟之后,将会对个体参观开放。”

修旧如旧

通过展陈与游客产生共鸣

走进修缮布置后的“小红楼”一层展陈室,仿佛穿越了历史。从墙上挂着的钟表到桌面摆放的练字用的石板,每一处细节都力争还原旧貌。

“这个展厅是对当时养成所上课场景的一个复原,是根据1964年养成所学员和教员的回忆而进行的情景复原。”讲解员周子晴介绍,在展示厅靠后的位置,一张木桌,几张木凳,墙上挂着两件长衫。“我们通过这个展陈,尽量还原当时的场景。来访的游客可以想象当年陈独秀先生从他居住的看云楼走到养成所,在这里洗把脸换上长衫,在这里与养成所的谭平山、谭植棠共商大事的情景。”

在二楼展厅内,一个个玻璃展示框中,历经约百年的史料原件静静躺在里面。“这一个是《新青年》第九卷第三号的原件,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宣讲员周子晴介绍说,“当时因为陈独秀先生没有去参加中共一大,所以他在1921年7月1日刊出的这本《新青年》里发表了一篇文章《政治改造与政党改造》,委婉地发出了中国共产党即将诞生的信号。”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和照片,确定墙面为清水红砖墙面,但保存情况不明。若剥离过程对红砖损坏严重,则有违文物修缮原则。”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岭南所,宣讲员养成所项目设计负责人梁智坚说,“所以在施工单位的配合下,在隐蔽位置做了一个小型探方,检验剥离措施是否可行,并检查原墙面情况。幸运的是,后贴瓷砖能剥离,施工工艺对文物本体影响不大。”

“首先对于建筑物本身,它是一栋古建筑,修旧如旧是对它最基本的态度。像电气安全、木结构防虫、防火这些的严格都是最基本的,我们的设计中,凡是与木质梁体接触的部分,工艺要求都是额外苛刻的,比如承重上不打钉子来吊挂灯架等电器,而使用抱箍来环抱木梁,因为钉子会生锈破坏梁体的防水涂层。抱箍更加可逆和无损。”负责修缮、布展的团队德博文化负责人李巍说,“遗址的开发与活化必须要求我们使用和配置好这个展场的作用,因此我们设计了许多独特的工艺来尽量减少对古建筑的扰动,而又能达到一个公共开放场馆的基本需要。这是一种坚持与妥协之间的不断调整。”

打造全市红色文化展示中心区

作为广州市红色文化资源集聚高地,越秀区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7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处红色革命遗址和124处红色旅游资源点。

近年来,越秀区结合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提升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水平,深入发掘红色革命遗址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精神价值,致力打造全市红色文化展示中心区、红色文化教育宣传主阵地、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区。

“我们按照‘抢救一批、保护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分级分类对全区红色资源进行保护利用,成功打造了一批展示革命初心、反映革命历程、弘扬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地标,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的修缮及展陈提升正是其中一个经典案例,”越秀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预计继海珠广场、东园文化广场之后,小红楼也将成为红色文化知名‘打卡地’,成为广州红色文化一张靓丽名片。”

【南方+记者】马艺天 实习生 胡咏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