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深圳新闻 > 正文

视频|在橄榄核上雕刻一座城!深圳首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从渔村船屋、客家村居到老深圳旧址,从孺子牛、平安大厦、到前海自贸区,你能否想象它们微缩在一个直径2.2厘米,长4.5厘米的核桃上?胡堂山、钟秀琴就凭借这件核雕作品《深圳之春》,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项。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深圳首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12月22日晚,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在深圳举行。现场,颁出了“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和“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四类奖项。与《深圳之春》一同获奖的还有来自潮州的刺绣作品《岁朝清供》。

获奖背后:深圳民间文艺大突破

胡堂山、钟秀琴创作的核雕《深圳之春》是以深圳改革开放巨变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主题创作的系列核雕作品。15颗(12组)橄榄核,每颗直径2.2厘米,长4.5厘米,合计重量仅200克。作者用灵巧创意的思维和精准细腻的纯手工雕刻刀法,在小核上描刻了从山海之城到深圳之春的恢弘史诗。

作者胡堂山现任深圳市宝安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为广东省和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93年拜核雕大师谢才元、钟秀琴为师,学习橄榄核雕技艺,曾获中国核雕艺术家协会举办的“核艺杯”等多个奖项。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表示,此次获奖,是深圳民间文艺事业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圳民间文艺界贯彻落实《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的重要成果。“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将他们家乡的民间文艺带入这座创新创意之都,与深圳本土民间文艺相融共生、和谐发展。在这里,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文艺,结合伟大时代精神,立足深圳城市特色,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李瑞琦

近年来,深圳建立了众多文艺社团把民间文艺家“聚”起来,策划开展了大量品牌活动让民间文艺“动”起来,加强创作指导让民间文艺家“强”起来,探索产业化发展让民间文艺“富”起来,深圳民间文艺的发展不断取得突破,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8个奖项广东占2席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文艺大奖,是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自1999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四届。

本届“山花奖”全国有上千件民间工艺精品参加初评,入围终评78件,作品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展示了近两年来我国民间工艺创作的顶尖水平和最新成果。山花奖评委会秉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在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作品里,遴选出四类20个优秀作品。

其中,“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8个奖项中,广东占有2席。佘可燕、康惠芳、余远彧创作的刺绣《岁朝清供》来自潮州,作品取中国传统文人酷爱的吉祥画材,主幅蟠龙环瓶绕,侧幅博古彩瓶,花木争妍。

中国文联民间文艺终身成就荣誉奖的获得者是著名民间文艺专家刘锡诚、刘魁立两位先生,他们都年逾80,著作等身,学贯中西,是把终生献给民间文艺研究的老一代专家。

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王晓

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晓在致辞中表示,继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落户广东以来,今年再次落户广东,是中国文联对广东省的信任,必将推动广东民间文艺的发展。“广东省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近年来,广东省不断推动岭南优秀文化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民间文艺活动,相信必将有更多文艺成果在岭南开花结果。”

【记者】郭悦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