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在波涛粼粼的岷江江面上,明末张献忠的运宝船在炮火中沉没。那首以此而生的民谣:“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成了寻宝猎人们的美梦。
如今,那批金银宝贝跨越时空惊艳亮相广州,广大市民朋友得以一饱眼福!
7月4日下午,由广东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和眉山市人民政府指导,广东省博物馆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协办的“沉银重现——四川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展览开幕仪式在省博物馆二楼大堂举行。
展览重点展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是广东省博物馆2019年度国内文物交流的大展之一,也是粤博继2018年成功推出“古蜀宝藏——四川文物精品展”之后粤川两地文博交流的又一重头文物展览。
来围观~戳视频看看金银宝贝↓↓

“沉银传说”得以证实
江口镇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府河在此汇入岷江。清代文献曾有记载,此处为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沉银之处,当地一直以来也有许多关于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在过去的300多年里,这个传说始终不曾被淡忘。
2015年底,来自国内多家文博机构的专家聚集在彭山,经过多番调研与讨论,基本确定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经过一系列科学勘探后,2017年初,“江口沉银遗址”开始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大量金银文物陆陆续续重现于世,“西王赏功币”“大顺通宝钱”等文物的发现,证明了此处为江口沉银的中心区域。
流传了数百年的沉银传说得以证实并重现于世,“江口沉银遗址”(即江口古战场遗址)也因此获得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本次展出的宝贝中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各类金锭银锭,更有重磅级核心国宝。
这枚永昌大元帅金印,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虎钮和印底齐全完整,印面文字清清楚楚地雕刻着九叠篆阳文:“永昌大元帅印”,印台上阴刻“永昌大元帅印,癸未年仲冬吉日造”。据说在明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张献忠江口沉银事件中标志性文物。
被追缴的4件国家一级文物亮相
此次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沉银之谜”,讲述“江口沉银”从传说到实证的历程。第二部分“江口沉银”分为大西政权、金银充库、江口鏖战,展示明中晚期及大西政权建立前后的历史。第三部分“水下考古”,分为新尝试——围堰考古、新方法——科技考古和公众考古,主要展示遗址发掘过程以及考古中使用的新方法、新技术。
据了解,“沉银重现——四川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共展出江口古战场遗址相关文物421件,以江口古战场遗址出水文物为主,另外纳入了当地在工程施工时采集的文物,此外“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的4件国家一级文物也将亮相本展览。展品主要以金银器为主,另有少许铜、铁、木等其他质地文物。
围堰发掘,全国首创
“江口沉银”所在的岷江含沙量极大,水底可见度低,枯水期仅有三到四个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科华接受采访时介绍,“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属于水下考古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水下考古,考古难度更大。“遗址中的大量文物散落分布在水下的卵石层中。这些卵石层的厚度可达四、五米,加之江口河水湍急,能见度也比较低,传统的下潜式考古很难发掘出这批文物。”因此,在多次听取专家意见和论证后,考古人员最终大胆采取了围堰方案。
目前,“江口古战场遗址”通过2017、2018年两度发掘,共出水文物42000余件,该遗址的发掘创了三项“第一”,即国内第一次内水围堰考古;国内第一次考古发掘直接与民间传说相印证的最高级别沉宝遗址发掘;国内第一次发现张献忠册封妃嫔金册。
此外,在第一阶段的水下发掘取得重大突破,江口古战场遗址的考古工作也创下“五项之最”——数量最多的“西王赏功”金银币(此前全国传世的“西王赏功”金银币仅3枚),本次已出水200余枚;数量最多的明代册封藩王金银册,出水明代册封藩王、郡王和妃子的金册、银册20余页;数量最多的国内明代官银,出水明代官府刻有铭文的五十两银锭100余枚;数量最多的大西政权高等级文物,已出水文物1000余件;数量最多的金银首饰,已出水金银戒指、耳环、手镯等共计4500余件。
据了解,为配合展览,广东省博物馆将通过《爱粤读》小报、微信导览、专家讲座等进行内容拓展,还将制作全景虚拟展厅,观众通过手机扫码便能观赏展览及重点文物。
另外,展览期间,广东省博物馆将陆续推出“沉银跃金——古钱币修复体验”“刻古铭新——橡皮章雕刻”“寻梦还‘银’记:沉银重现特展互动戏剧与艺术创作工作坊”等教育活动,深化展览内容,加深观众理解。
【重点文物展品】
1、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
“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
此金印是“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的国家一级文物。印面文字为九叠篆阳文:“永昌大元帅印”,印台上阴刻“永昌大元帅印,癸未年仲冬吉日造”。该金印铸造于1643年(明崇祯十三年)农历十一月,是张献忠沉船文物中的核心文物,对考证沉船文物性质极为关键。
2、册封金册
大西政权(1644-1646年)
江口古战场遗址出水
这是张献忠册封嫔妃的金册,正面阴刻楷书“思媚用册为修容。朕德次嫔嫱,匪由爱授,螽羽和集,内教以光,钦哉”26字。“修容”为古代“九嫔”之一,此为册封“修容”金册第二页。
3、册封金册
大西大顺二年(1645年)
2011年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征集
这是张献忠册封后宫的金册,形制与明代册封金册相似。金册正面阴刻楷书“维 大西大顺二年岁在乙酉五月朔日壬午,皇帝制曰:朕监于成典,中官九御”30字,背面素面无字。此为大西政权建立后宫制度的物证。
4、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一百两银锭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
此银锭是“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的国家一级文物。银锭内錾刻铭文“征完万历二十七年分都水司正银壹百两正,万历二十七年四月□日武冈州知州应楠,史何添继,银匠王文青”。明代存世银锭多为五十两形制,一百两官银极为罕见。
5、长沙府“岁供王府”五十两金锭
明天启元年(1621年)
“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
此金锭是“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的国家一级文物。金锭内底錾刻铭文”长沙府天启元年分岁供王府足金伍拾两正,吏杨旭,匠赵”。这是长沙府上供藩王府的岁供黄金,为已知明代金锭中的最大锭型,存世稀少。1643年8月,张献忠攻克长沙,可能是从吉王府中得到此金锭。
6、“西王赏功”金币
大西政权(1644-1646年)
江口古战场遗址出水
“西王赏功”币铸造于张献忠占据四川之后,有金、银、铜三种材质,用于奖励有功部将,并非流通货币。存世极罕见,是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江口古战场遗址出水了金质和银质两种“西王赏功”币,而且数量巨大。
【见习记者】覃毅 实习生 何江琳
【图片摄影】姚志豪
【视频拍摄/剪辑】实习生 何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