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狮子洋通道筹建在即的消息不胫而走,粤港澳大湾区跨珠江口交通通道格局将迎来新变化。
南沙大桥与虎门大桥之间,狮子洋通道正选址于此。
狮子洋通道项目位于南沙大桥与虎门大桥之间,直连南沙自贸片区和东莞滨海湾新区两大发展平台。目前,项目已列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及国家发改委《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是继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后,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又一新通道。
虎门大桥。
项目起于东莞市虎门镇(接广深高速公路、常虎高速公路虎门港支线一期),往西经沙田镇,在虎门港和广州小虎岛之间跨越珠江,经南沙黄阁镇、东涌镇,终于大岗镇(接广中江、东新高速)。全长约35公里,全线为桥梁,双向八车道,其中过江段拟采用双层桥梁方案,双层桥长约12.5公里。计划2021年底开工,2027年建成通车。
狮子洋通道规划路线图。
东莞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域,跨珠江口通道“新成员”的加入,将驱动穗莞两地走上深度融合快车道,为东莞集聚湾区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强化“一核一带一区”格局中的角色担当,提升与周边城市融合联通和城市品质破局提供“硬”支撑。
选址东西岸两座跨江通道之间
缓解东西岸现存堵塞痛点
从高空俯瞰水网密布、水干线交汇的珠江口,周边跨江跨海大桥、港口、高铁、航空机场等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纵横交错,将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物流、资源要素一一揽括。
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正横跨在珠江口咽喉要道上,二者之间,从伶仃洋进入狮子洋的狭窄航道上,狮子洋通道正选址在此。
从珠江东西岸已建通道中,我们很容易窥见狮子洋跨江通道的开通意义。
南沙大桥于2019年4月开通,从数据来看,从去年开通首日车流量占东西两岸出行的18%,到如今的48.37%,车流量为同期虎门大桥的2.21倍,已极大缓解了虎门大桥的出行压力,减少了两岸交通堵塞的情况。但由于通行需求的增长迅速,平日遇异常情况或节假日,保畅通压力依然艰巨。
今年6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东跨珠江口公路通道运能仍处在紧张状态。对此,除了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黄埔大桥、南沙大桥、港珠澳大桥外,广东还将规划建设莲花山过江通道、狮子洋通道,进一步为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赋能。
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图(2020年5月)。
狮子洋通道近期的频繁动作,正是广东缓解珠江口东西两岸堵车痛点问题、强化东西岸公路通道运能的重要一步。“诸如狮子洋通道这类交通设施的开通,是粤港澳构筑1小时生活圈的必要基础。”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表示,狮子洋通道的开通是时空成本压缩的体现,为要素流通、物流运能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推动要素高效流动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东莞位处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之间,过去,以东莞水乡片区各镇为代表的临穗地区,曾因自身发展条件所限以及城市发展重心的战略性选择而发展滞后。为改变城市融合发展不协调的格局,东莞曾推动了一系列交通及产业规划布局落地,以穗深城际铁路、佛莞城际铁路等交通硬件拉近与广州等城市的距离。
湾区融合发展的路径中,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何以这么关键?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从全球视角来看,一流湾区的发展都有一个规律,就是把湾区所拥有的区位优势发挥到极致,其中最根本的优势就是交通优势。
“湾区经济的效应就是所有要素能够高效、合理地配置,只有各种资源要素高度、密集配置,才能放大它的效应。而资源要集聚和扩散,交通先行就显得特别重要。”
狮子洋通道的动工,是继穗深城际线、南沙大桥等交通硬件陆续建成后,东莞畅通生产要素流通渠道,更好参与全省城市群、都市群发展的又一重要落子,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外交通网络更加优化、高效。
粤港澳大湾区“硬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东莞水乡地区的“后发腾飞”插上了翅膀。
位于东莞市沙田镇的立沙岛精细化工园区是全市唯一的大型专业化工园区,立沙岛四面环水,在沿江高速通车之前,沙田镇中心市民要前往立沙岛,需要从港口大道转入水乡大道,再分别经过道滘、洪梅才能进入立沙岛。
如今,由于沿江高速在立沙岛设立出口以及南沙大桥的通车,立沙岛交通已发生了巨大改观,通行时间大大缩短。
随着交通硬件的改善,立沙岛产业链供应链得到了更安全有效的保障,吸引了国内外更多的企业、市场关注,产业布局和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租金从2009年的每月每平方米3元提升到每月每平方米12元以上。
交通硬件的引入,对立沙岛打通国内外通行通道,吸纳外来资本、技术等经济要素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沙田镇副处级干部苏植锐告诉记者,目前,每天岛上作业车辆达到3000多辆,最远的车辆会直接从立沙岛出发前往新疆。他相信未来狮子洋通道通车后,将“进一步为当地发展带来机遇,提升竞争力。”
立沙岛精细化工园区的崭新风貌,正是沙田镇借助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的东风,走入社会经济高品质发展新方向的一个缩影。
从已建成通车的南沙大桥和广深沿江高速,到正在建设的莞番高速二期等交通大动脉,再到近期走入筹建阶段的狮子洋通道及常虎高速虎门港支线二期,这些重要的交通硬件全都经过沙田并留有出入口。沙田镇正形成“东接惠州,西连佛山,北至广州,南到深圳、香港”的对外布局。目前沙田已与广州、深圳、东莞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与香港、澳门形成1小时便利经济圈。
作为世界著名的制造业名城,当前,东莞正力图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引进等方式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级别、高层次、高质量的经济产业体系。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毛艳华认为,狮子洋通道动工筹建,未来东莞水乡等片区与南沙自贸片区物理距离的缩短,将是东莞联络国内外产业、市场,构建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新招数。“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所带来的高效率流动,会推动创新技术等高端要素聚焦,为东莞创新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服务配套提供更好条件。”
“莞穗一体化的进程,实际也是市场经济力量推动融合的结果。”胡振宇则认为,交通硬件支持下,穗莞两地企业的供应链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东莞企业能够在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中谋取发展。“比如,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可以吸纳广州优秀的人才、服务商等,补齐短板,推动自身品牌的营造建设。”
提前布局拓宽合作空间
深度参与“一核一带一区”建设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推进,一系列重大交通设施“硬联通”的落地,为城市间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条件。新时代下,东莞如何为“一核一带一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正成为东莞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翻开粤港澳大湾区地图,滨海湾新区与南沙自贸区隔海相望,车程仅40多公里。在滨海湾新区成立之初,便早早提出要全面对接广州南沙,推动南沙自贸片区的功能向滨海湾新区延伸。
此前,在穗莞两市党政代表团城市互访中,也多次聚焦南沙自贸试验区与滨海湾新区的合作,强调将以制度创新为引领,以港区联动为支撑,优化整合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合作平台。
胡振宇认为,直连南沙自贸片区和东莞滨海湾新区的狮子洋通道打通后,将为双方融合发展的路径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穗莞两地在产业定位、基础上差异明显,滨海湾新区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在电子产业、核心元器件等方面尤为发达,广州南沙则在装备制造领域走在前沿,双方若能产生深度融合,将产生良好的互补效应。”他说。
此外,在穗莞城市联动、科技合作的政策加持下,胡振宇认为,未来,通过南沙自贸片区的重要窗口,东莞能够以内需市场作为基点,不断引入国外技术、人才、基金要素,承接南沙自贸区经济、创新等外溢辐射,更好构筑东莞经济双循环体系。
交通设施建设提速、“1小时经济圈”、双循环体系不断加快构建的背后,专家也建议,东莞与珠江西岸城市在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深化协作,搭建起另一座交流合作的“桥梁”。“广州是国家南部中心城市,长期以来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有很好的沉淀基础。”毛艳华表示,狮子洋通道开通后,东莞市民可以更便捷地享受广州一流的城市服务设施,东莞也将对标学习广州城市服务体系建设经验,提高东莞产业配套服务、城市品质建设档次,提升城市品味,更好地吸引高端人才,服务东莞高质量发展。
【见习记者】郑国豪
【记者】郭文君 卢真伟
【策划】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