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一所县级中学如何在改革中突围?石门中学以“朴素教育”立人之根本


不久前,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举办,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校长李卫东作为5位校长代表之一,在其个人教育思想研讨会上以《朴素的教育才能恒久》为题介绍了其教育理念与实践,广受关注。

此次研讨会旨在集中优秀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成果,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中学校长近300人参加。从一所乡村学校发展为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东省一级高中,石门中学秉持的“朴素教育”理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县级中学优质教育发展经验和路径,成为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可借鉴学习的参考样本。

5月15日《南方日报·佛山观察》相关报道版面图。

县中要办好优质教育

以朴素教育引领学校发展

“在教育生涯中,我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何为优质教育?如何办好优质教育?怎样在县中办好优质教育?这也是基层教育者永恒的追问。”在李卫东看来,教育是非常“朴素”的,朴素之“道”却又需要怀有“敬畏”之心,真正寻找到“教育规律”。

何为“朴素教育”?李卫东提出,朴素观是中国本土文化中发展出来的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其中的“本色”“精诚”可以延伸为教育之道。“本色”即教育者朴实无华、踏实拼搏的教育初心;“精诚”即积极进取、共同奋斗的持久态度。

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校长李卫东。石门中学供图

“任重道远,毋忘奋斗”,也一直成为石门中学这所乡村学校近百年发展的注脚。石门中学创建于1932年,是由当地善长贤达捐资而建的乡村学校。办学之初,学校举步维艰,经费有限,经常靠乡贤捐助才勉强维持办学。

“我跟石门中学同龄,我读书的时候记得一句艰苦奋斗。我们9个同学自愿组合,成立‘白饭团’,我是团长,自己开荒生产,种菜养活自己。”石门中学1951届校友陈礼裔说。

在当年艰难的办学环境下,石门中学首任校长李景宗坚信,没有太多的钱,也能办出最好的教育。他对全体教职员工提出的要求是,“要像关心自己的小孩一样关心学生,要像教育自己的小孩一样教育学生。”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传承下,办学近百年来,石门中学教师群体也有了鲜明特征:老师间的人际关系非常简单,大家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上;教学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专业水平较高,综合能力强;老师和学生互动紧密,相处融洽。

近十年来,石门中学高考重点本科率逐年递增,2018年高考高分优先投档线人数达1056人,上线率为93.3%,中大、华工录取217人。其中,石门中学高三“有为班”班主任覃光红所带班级不仅诞生两名全省前十的优秀考生,全班44人全部被各大知名高校录取。

2018年石门中学高三“有为班”班主任覃光红所带班级全班44人全部被各大知名高校录取。图为覃光红老师。

“教师的工作就是传播道理、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用心做好本职工作,用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就是我理解的朴素教育。”覃光红说。

据李卫东介绍,该校覃光红老师在学生的成人礼上会亲手为学生制作纪念卡,在高考前为学生准备福袋和锦囊;关文君老师把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都变成一首诗,被称为“最美评语”;吴迪老师每年都会收到已经毕业的学生给她的各种信、明信片和信息……这些都是石门中学师生之间朴素真情的体现。

“百年老校要靠文化引领,朴素的教育才能恒久。正是因为石门中学有着一群辛勤耕耘的老师坚守岗位、朴素为师、立德树人,石门学子勇于拼搏、不忘奋斗,才实现了学校在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李卫东说。

从县中来到县中去

“成绩只是学生成长的副产品”

“朴素教育”的理念并不是李卫东担任校长后才形成的思考,而是与其个人经历紧密相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李卫东从县中毕业,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县中教书,迄今为止他曾在5所高中工作,其中4所是县级中学。

“可以说,县中的教育教学贯穿了我的人生。这些经历在带给我丰富的人生体验的同时,也让我较为深刻地认识到了其中的缺陷和不足,产生了研究县中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李卫东说。

江西南康中学是李卫东的母校,也是他大学毕业后第一所工作的学校。在该校学习阶段,南康中学不少老师来自上海、北京等地。长期扎根江西为教育事业付出的他们,还不断创新教育方式,跳出课本也能出色完成讲学工作,让李卫东印象深刻。和这些老师打交道的过程中,也让他萌发了投身教育的想法。

“从县中来”,又“到县中去”,毕业后回到南康中学任职,李卫东更深刻感受到当年县中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坚持。担任班主任时,他每天一大早出现在教室,等到晚修辅导完学生之后才离开,没有请一天婚假。

2016年,李卫东担任石门中学校长一职。在他看来,石门中学是研究县中发展的重要样本之一。

石门中学高考重点本科率逐年递增,2018年高考高分优先投档人数达1056人。

经其观察研究发现,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新课改、高考招生改革以及城镇化的推进,全国很多之前高考成绩很不错的县中却纷纷衰落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社会转型期,县中学生学习基础状况和心理品质发生较大的改变,而“县中方式”没有及时地应对这种变化。

作为有着近百年办学历史的县级中学,石门中学何以实现突围?这在于学校抓住改革机遇,坚持探索并提出新时代“立人课程体系”,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从立德、立言、立业、立品、立身五个方面全方位育人,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办教育不但要自己办好,还要能够对全省、全国有辐射作用。”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学习了近两年,李卫东的这种使命感愈加强烈,希望能通过经验总结,为华南地区或其他地区的县中教育研究带来一点参考。

“成绩是学生成长的副产品,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品德和个人整体素质的培养。”李卫东认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特色,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教育模式,但究其根本,教育者始终是以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学校教育始终是培养“真正的人”。

打造现代学习共同体

以朴素之道立“人”之根本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命题。学校要继承历史和传承文明,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个性发展。许许多多鲜活的例子,印证了石门中学师生将“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共同行动。

一直以来,石门中学通过“智囊团”制度进一步把老师们融合到了一起。比如,高考智囊团让高一、高二的老师积极配合高三老师进行学生个别辅导,班主任智囊团集体备赛,积极为同伴出谋划策,三次夺得高中组第一名。

“我很喜欢石门中学真正从教育的原点出发,朴素为师,轻装简从的氛围。”金牌教练江涛更是将朴素教育带出校门,培养了南海区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信息学教练团队。

石门中学的朴素教育让每位学生都得到个性化发展。

“一个人可以成长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成长得既快又远。”这样的朴素教育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群体。在2018年高考中,石门中学王浩宇与梁文杰双双考进全省理科前十名。

“是对手更是兄弟”。高三上学期,王浩宇打篮球意外摔伤休学一个月。在其回学校的一个多月的康复期内,为了让受伤的王浩宇能够安心养伤,同宿舍的梁文杰等好兄弟主动为他制定打饭送饭“排班表”,体现了同学关系的真与简。

成功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之间教育整合并共同作用的结果。石门中学还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和环境,为学生的成长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圈。

1999年至今,石门中学通过规模发展来拓展办学经验和优质资源,创办了7所学校,成为广东基础教育的一艘“教育航母”。以石门实验学校为例,石门中学2018年高考总分前7名的学生中就有6人毕业于该校。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我们家长是整个教育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作为佛山市的“家长学校”,包括黄科文在内的家长们也自愿自主地成立了学校家委会来协助、支持并监督学校的工作,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氛围。

2017年,在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对石门中学的回馈和支持下,石门中学成立教育基金会,至今累计筹集善款近千万元,为石门中学的持续发展助力。

“学校不属于原始意义的自然共同体,它是基于一定目标组织起来的,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学习共同体。”李卫东表示,“朴素教育”是一代代石中人探索积累的成果,初心不忘,方能恒久,朴素教育是学校永恒的追求。

“未来,石门中学将在南海教育局直接领导下,加强党建引领,传承百年名校精髄,不断探索‘朴素教育’新路径,建设新时代高品质学校,为祖国培养出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李卫东说。

【撰文】王雅铄 李欣

【摄影】戴嘉信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