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3月10日0时2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中星6C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0次发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副总师李聃对南都记者称,对中国航天事业来讲,这是个标志性节点,更是新的起点。
目前,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已经闪亮登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尚志对南都记者称,新一代运载火箭采用了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在继承现役运载火箭技术基础上,攻克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50吨氢氧发动机、5米直径箭体结构设计制造、助推器摆动控制等数十项关键技术难关,运载能力和火箭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2019年上半年将发射商业航天运载火箭“捷龙一号”,2019年还将实现长征十一号的海上首次发射。在2020年,我国首枚新一代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甲计划实现首飞。我国正在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预计也将在2020年实施首飞。
执行第300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高楠 摄长征运载火箭第300次发射携带中星6C卫星升空
承担中星6C卫星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副总师李聃向南都记者介绍,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员之一,这一系列火箭主要承担高轨有效载荷发射任务。“自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首飞,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已完成了98次发射,在我国探月工程、北斗系统工程、风云气象卫星工程、通信卫星工程等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李聃告诉南都记者,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0次发射,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第55次发射,也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8次发射。执行此次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长56.32米,起飞质量约456吨,起飞推力600吨,目标轨道是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回顾这枚火箭的研制历程,李聃对南都记者说,在本次发射任务明确后,运载火箭系统首先是制定详细的研制计划,之后严格按照计划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火箭在2017年5月完成电气系统综合试验,在2018年12月中旬完成全箭总装和出厂测试工作,在12月26日通过了出厂评审,12月30日火箭产品专列从北京出发,在2019年1月3日安全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随后开始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工作。”
发射升空的中星6C卫星抓总研制单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研生产部副部长马涛告诉南都记者,中星6C卫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有效载荷配置了25路C频段转发器,它承担着国内广播电视100余套标清和高清节目播出任务。
马涛向南都记者介绍,中星6C卫星项目于2015年5月正式启动,卫星起飞重量5005千克,服务寿命15年。“它采取多星共轨技术,轨道位置保持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卫星发射入轨后将与已在轨的两颗卫星共轨运行。”
中星6C卫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高楠 摄
马涛对南都记者称,这是针对卫星广播电视迅猛发展的需求而建设的一颗C频段通讯卫星,同时也是保证国内电视转播信息安全的关键业务星。“它是用于提供广播电视服务的专用星,同时作为东经125度中星6A卫星的在轨备份星,它的意义重大。”
未来两年多个新一代运载火箭型号将实施首飞
自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有17种型号投入使用。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4个型号在研,长征九号1个型号论证中。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尚志对南都记者说,经过数十年的历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从现役运载火箭到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系列重大跨越,具备了发射任意地球轨道有效载荷能。而且,现有长征运载火箭还具备了向深空发射航天器的能力。
尚志向南都记者介绍,从1970年到2007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一个100次发射用时37年;从2007年到2014年,第二个100次发射用时7年多;自2014年12月至2019年3月,第三次100次发射只用了4年多时间。在第三次100次发射中,共将约240吨的飞行器送入轨道,实现了从每年几次发射,向十几次、几十次的跨越。
尚志尤其提到,2015年至2016年,先后有长征六号、长征十一号、长征七号、长征五号4型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首飞任务。新一代火箭中,长征六号火箭实现了无固定塔架支持下7天快速发射。长征十一号火箭具备全天候数小时内发射能力,大幅提升了我国快速进入太空能力。
据悉,在2019年,我国将计划执行长征十一号的海上发射,这也是我国首次运载火箭的海上发射。未来,长征十一号还将在现有基础上研制一款商业型火箭,运载能力覆盖2吨以内,发射价格仅相当于国际主流发射价格的三分之一。同时,为发展商业航天打造的“捷龙一号”运载火箭,目前也已转入工程研制阶段,火箭产品技术状态已经确定,研制重点已转移到火箭的生产、总装和测试工作上,预计在2019年上半年首飞。
长征六号甲是我国首枚新一代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据介绍,该火箭计划于2020年实现首飞。为满足商业航天发展需要,我国正在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目前也已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已对垂直起降关键技术进行了前期攻关,预计在2020年实施首飞。
2019年3月10日凌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携带中星6C卫星升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高楠 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研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芯级箭体直径9.5米级、近地轨道运载能力50吨至140吨、奔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5吨至50吨、奔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2吨至44吨”,这是我国正在进行关键技术深化论证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研制指标。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介绍,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箭体直径9.5米,全箭总长近百米,运载能力是现有中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的5倍多,未来火箭将按照模块化、系列化的设计原则开展研制,采取更加开放、更加协同的方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最大运载能力和综合性能指标将达到国际运载火箭先进水平。
据悉,长征九号的研制,将相继通过总体方案深化论证,和以“重型运载火箭总体技术”“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大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技术”“大直径箭体结构设计、制造及试验技术”为代表的12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经过几年的攻关努力,长征九号研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比如,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已经成功完成燃气发生器与涡轮泵联试。2019年6月,长征九号将完成首台发动机整机装配,具备短程试车条件。2019年,还将完成大直径贮箱和集中力壳段的研制。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介绍,长征九号预计于2030年前后实现首飞。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将满足未来较长时期国内深空探测、载人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活动的任务需求,可保障我国在未来宇宙探索和空间开发中立于优势地位。
采写:南都记者 吴铭
编辑:张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