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8岁双胞胎海边溺亡,家长却毫无察觉!99%的人不知道,溺水总是静悄悄发生


8月5日,北京一对8岁双胞胎姐妹在青岛的海滩游泳时溺水而亡。

当时,双胞胎的母亲坐在沙滩上,一边看手机一边看孩子,双胞胎则在离她数米远的地方和沙滩上的其他孩子一起挖沙子。

下午3点左右,母亲发了个朋友圈之后,再抬头发现孩子不见了。她就横向沿着海岸线寻找,呼喊孩子的名字,找了一个小时没找到后便迅速报警。

警方调取了现场监控,没有发现有效信息后,于5日晚开始下水寻找。

一开始,孩子的母亲并不相信孩子在海中,“因为当时海里还有很多成年人,如果有孩子在挣扎,而且还是两个,肯定能发现异常。”

6日,双胞胎女孩在海里被搜寻找到,均无生命体征,初步判断系溺水而亡。

看似平静的海边其实杀机四伏

悲剧的发生令人心痛扼腕。

当海上搜救队仍在海上搜救妹妹时,孩子的母亲已经情绪崩溃,不断说着“后悔出来玩”,已无法正常对话。

许多网友也责怪孩子的母亲因为玩手机而没有看好孩子。

然而,失去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其实是最痛苦的人。如果能意识到海边的凶险,她肯定也不会放松警惕,在一边看手机了。

海滩,阳光,海浪……许多人沉醉于海边的美景,意识不到大海其实杀机四伏。

尤其是孩子,在大海面前实在太弱小,只要一个没注意,孩子可能就被一个浪卷走,瞬间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于海岸边。

有网友判断,综合一些现场的描述,两个小朋友很可能就是遇到了传说中的“离岸流”(Rip Current)。

离岸流简单地理解就是拍到海岸的海水要往回退却,但后续的海浪已经追了上来,于是就往两边推挤,最终汇聚形成一股强大的水流退回海中。

持续观察到两边都是浪花,但中间一块浪花较少或者没有浪花,就要当心了,这里可能有离岸流!

遭遇离岸流,就算是非常有经验的游泳高手,都未必能全身而退,更不要说两个8岁的小朋友了。

据媒体报道,有90%的海边溺水都是离岸流造成的。

2012年8月4日上午10点45分,韩国的海云台海水浴场,在第5和第7瞭望台之间出现一股巨大的离岸流,143名游客被水流卷走。

遭遇离岸流,如何逃生?

不要逆着离岸流方向往沙滩游!先延着海岸线方向,逃离离岸流,再游回岸上。(下图的绿色箭头)

溺水的真正表现是这样!

在8岁双胞胎溺亡的这一悲剧中,孩子的母亲放松了警惕,以为孩子如果溺水肯定会挣扎,就会被旁边的人发现。

这真的是一个很普遍又很要命的误解!

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孩子溺水时候的真实反应。真正的溺水,并不会有很明显的表现!

人在遇险初期会通过抓牢一些东西进行自救,之后便开始了本能的溺水反应——

嘴巴会在水面上下张合,双手会不停地按拍两侧以确保身体在水面之上。

因此,落水者根本无法挥臂或呐喊求救。孩子不是不想喊,而是根本就喊不出来!

孩子溺水会出现恐慌情绪,再加上本身力气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口鼻上升到水面上,反而会因为手脚无措的挣扎加速身体下沉。

大多数时候,孩子溺水是站在水里安静的死去,没有挣扎,很多时候大人即使在身边却浑然不知。

有些大人们甚至以为孩子在玩儿,实际上已经溺水了。

芬兰就曾有过这样一个案例,据媒体报道,一名5岁的男孩在泳池中溺水,期间身边有很多人,但没人察觉异样。

一开始男孩一直在水中挣扎,并试图游向泳池边缘。4分多钟后失去意识漂在水中,停止了一切动作,才有人发现不对劲,将男孩救起。

这是“直立溺水”,很难让人察觉。很多家长“想当然”认为,孩子在溺水时会不停挣扎引起注意,实际上可能并没有那么明显!

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判断游泳者溺水了?

01

溺水者不会呼救。他们必须先能呼吸,才能说话。一个人溺水时,嘴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间没有时间呼气、吸气,加上呼救。

02

溺水者也无法挥手求救。溺水者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到两侧,向下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则可能会将手臂前伸。总之,他们无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动,或把手伸向救援设备

03

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没有踢腿的动作,他们只能挣扎20—30秒,之后就会沉下去。

04

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05

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06

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头后仰,嘴巴张开。小孩的头则可能前倾。

07

溺水最重要的迹象就是看起来不像溺水,他们看起来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岸际、泳池边或码头。这个时候你要问:“你还好吗?”如果他们能回答,大概就没事。如果眼神涣散,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救他们一命。

08

小孩在戏水时会发出很多声音,当发现孩子安静无声时,就该去看看怎么回事。

带着孩子来海边玩的家长们

得一万个小心!

不要在危险区域游玩!

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孩子溺水后该如何急救?

特别注意:有些溺水救上来后,看起来没事,但会有后延症,叫继发性淹溺(secondary drowning)。指的是孩子在近乎溺死后因并发症而死亡的溺死。抢救后 1 到 24 小时内都可能发生迟发性溺死。

当患者上岸后出现大面积荨麻疹、剧烈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喉头哮鸣,或者意识改变如倦怠、嗜睡、昏睡、谵妄、木讷、反应迟钝等都意味着病情严重。

此时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提高警惕,严密观察,及时送往医院就医。

有些错误的急救方法千万别做,比如倒挂急救,这是不对的,甚至会会害人,耽误治疗。

如果你是父母,或身边有孩子:

请告诉孩子溺水的危险,反复叮嘱不要去危险地方游泳;

请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救办法;

请在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时刻留意他们的状态;

请一定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每一秒都很关键。

值班帮帮:李秀婷

部分内容综合自常南方都市报、丁香医生、常青藤爸爸、青年计划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