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病房里的课堂:“我在医院里上学”


 

点击视频,去看看病房里的课堂

“今天就讲到这里,咱们下课。” 3月28日下午,佛山红十字会医院学校教师黄宇玲合上教科书,对着身边的孩子说。没有黑板和粉笔的课堂,没有下课铃,也没有追逐嬉闹的学童,这里是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

黄宇玲是佛山市红十字会的英语老师。这家学校没有一间固定教室,全部教学活动都在病房中完成。每一天,全校老师都要走进位于佛山各地的10家医院、走到病床前,为提交过申请表、并获得院方同意的孩子们免费上课。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黄宇玲老师和叶丽芳老师拖着标配的拉杆书包前往病房上课。佛山市红十字会医院学校办公室。

老师们正在备课。

老师们佩戴的徽章。2010年,佛山市红十字会参照香港的经验创办了这家学校,聘请拥有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业教师全职教学。学校根据义务教育1-9年级内容开设了语文、数学、外语和心理辅导四门课程,与住院学生原在读学校教材衔接,使学生在住院期间不中断学业,病愈出院后能跟上课程学习。

近几年,个别一二线城市出现了少数类似机构,但在国内总体上仍十分罕见。佛山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梁旭莹说,学校长期依靠社会资助,并于2018年获得了来自佛山市财政的60万元支持,这让学校获得了稳定的支撑。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叶丽芳老师在病床边为打着点滴的两个孩子辅导数学内容。

两位小朋友正在病房里的课堂上认真学习。

老师每天到病房走访,向刚住院的孩子家长介绍医院学校的免费上课服务。

由于学校主要靠爱心捐赠运转,老师们的工资并不算高,低于一些教育机构和公办学校。加上比较特殊的工作环境,不少想到学校应聘的人最终望而却步。“我们一共只有20名老师,他们都是非常可敬的人。”学校校长方桦说。

在绝大多数医院,老师们都没有办公室,有时要就坐在走廊的凳子上等待上课。“工作很累,但每天能看到孩子的笑容,我们认为还是很值得。”生于1987年的梁艳华是全校最年轻的老师,她和很多同事都已在这家学校坚持了6、7年时间。

学校里一些孩子身患严重疾病。“有时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在面对疾病能拿出大人都没有的坚强和乐观。这种坚强的意志也在支撑着我们更认真地做好这份工作。”学校老师叶丽芳说。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病房里,黄宇玲老师正在为高年级的学生上英语课,才刚上完语文课的小家伙还不够“过瘾”,在一旁越级蹭课。

黄老师教得仔细,同学也听得认真。

一位同学一边打点滴,一边上课。

老师准备好的课件。在这个没有固定教室的学校里,却经常能产生真挚的师生情谊。 “有家长说,孩子自从住进医院两个星期都没有笑过。但上了几天课,孩子看到老师就会笑了。”梁旭莹说,医院学校的老师们从不填鸭式教学,善于沟通,绝大多数孩子都期待与老师相处。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希付说,长期住院不仅会导致学业上的缺失,还会导致少年儿童生活目标、社会关系上的缺失,在心理上出现一种空缺。而佛山红十字会医院学校的做法,能帮助住院儿童补偿学业上的缺失,也带来师生关系等方面的补偿,对于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帮助。孩子们的获益,对于家长也是一种安慰。

在佛山市中医院的一面墙上,贴满了来自孩子和家长的感谢信。“老师,我回家的时候,不会忘记您。”在佛山市中医院的一面墙上,贴满了来自孩子和家长的感谢信。

截至今年初,这个长期工作在特殊环境下的教师团队,已免费服务住院学生10056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直接从医院重返校园。

佛山市中医院分校老师们在病房前合影。

图: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文:南方日报记者 赵   越

视频拍摄: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赵越

视频剪辑:南方日报记者 周鑫宇 实习生 李佳璟

海报设计:谭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