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心脏病,每天听着高音喇叭心头很不舒服。”“唱歌是我们的爱好,不应该被禁止。”12月15日,“规范公园管理,提升城市品质”文明游园系列市民论坛第二场在东湖广场举行,市民、专家围绕公园噪音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公园管理方、公安机关等管理部门表示,由于管理条例未明确,公共公园噪音问题确实是一大管理难题。市民建议,可通过分时段活动、限制音响设备入园等措施对该情况进行整治。
现状:噪音扰民投诉多
在江门,由于用地的制约,多数的广场、公园都是布局在居民生活的住宅周边,既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的场所,也带来了噪音扰民的问题。“我晚上写作业被楼下唱歌跳舞的阿姨吵到写不下去了。”一位小学生说出了他的苦恼,现场表示深受叨扰的还有患有心脏病的阿姨、在公园安安静静打太极的健身人士等。但也有人表示,只要不是特别过分,也可以接受。
根据统计,今年东湖公园的噪音投诉,主要集中在上午和夜晚。上午产生噪音的,主要是来自五邑大学纺织学院教学楼湖对岸“山涧溪流”景点泵房上面的硬地上唱歌舞队。唱歌跳舞的团队大约有200人,经东湖公园保安劝阻及堤东派出所多次现场处理,噪音扰民问题目前基本得到控制。夜晚噪音则来自东湖广场,有约7支跳广场舞的团队,每队约30人,还有约7处进行商业性卡拉OK点档,在中远大厦一楼侧及广场侧的胜龙里港口社区附近,测出的音量分贝值近90分贝。对广场保安的劝阻,跳广场舞团队和设点进行商业性卡拉OK人员无动于衷,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学习和休息。近期此类向政府服务热线12345投诉的个案有4宗,向公安110及东湖警务室投诉的个案有15宗。
同样为该问题头痛的还有釜山公园管理方负责人李昌全。最高峰时,在釜山公园内唱歌的KTV摊档达25个,抢地盘、不断调大音响音量等情况时有发生。李昌全在河对岸观察时,仍然能听到明显的噪音,隔三差五就能接到关于该情况的投诉。
难点:噪音标准难以界定
东湖歌舞团的珍姨认为,唱歌是有益身心的活动,“老年人退休了,无所事事,唱唱歌舒缓一下心情,找点事情做,无可厚非。”珍姨表示,她们愿意配合公园管理方的管理措施,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文明娱乐。这些噪音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吗?东湖公园管理所唐文超表示,目前江门市对噪音的管理尚存在困难。一方面,公园里唱歌、跳舞的活动都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在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发生扰民现象,首先还是以双方的积极沟通为主,但是,仍会存在部分群众蛮不讲理、难以沟通的情况。另一方面,公园管理方不是执法部门,缺乏执法权,因此,约束力明显不足。
此外,噪音的标准如何界限?这也是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在劝导娱乐群众过程中,管理方认为是噪音,但是娱乐群众却不觉得是噪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龚湘洲介绍,城市各类功能区域承担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尽相同,因此噪音控制标准也不同。如公园、文体等建筑敏感区的噪音控制标准白天控制在50分贝左右,夜间需控制在40分贝左右,而兼顾商业、居住混住区地区噪声标准则控制在白天60分贝、夜间50分贝左右。“例如现场使用音响举办活动的分贝,就在70分贝左右。”经测试,现场工作人员得出这样的结果。
堤东派出所所长廖朝旺表示,生活噪音是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对于噪音制造者,可处以警告或罚款的处罚。可是目前江门市各大公园内尚无实时监测噪音的专业设备,对于跳舞、唱歌一类声音是否归为噪音,管理者、唱歌跳舞爱好者、投诉者各执一词。
建议:实行备案登记制度
现场,有市民建议,管理噪音问题不可一刀切,可通过分时段活动、限制音响设备入园等措施对该情况进行整治。其实,江门市公园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该问题进行协调和监管。公园方进一步加大了巡查力度,对进入公园的市民做好文明劝解工作,并会同城管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对在公园外围娱乐的市民加强劝导,劝其降低音量。东湖公园还严格控制大型音响设备进入园区,并对娱乐群众队伍进行备案登记,对跳舞、唱歌、使用乐器的市民提出要求,严格控制好音量大小。当被投诉噪声过大,影响他人,如属有效投诉,将对其发出警告,并要求立即整改,记录在案。如连续投诉2次,将被劝导离园,今后不准在本公园内组织相关活动。
单靠公园的管理制度约束噪音问题,力度似乎稍显不足,广东法匠律师事务所梁月梅律师表示,针对这个问题,江门市立法机关有权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地方性法规。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于刚强博士表示,立法是最有效的手段,但作为政府的一方,也应该提供相应服务。他表示,爱好歌舞者自备定向音箱、无线耳机等设备未尝不是缓解矛盾的好方法。
“未来,东湖公园计划将远离住宅区的湖心亭改造成供市民唱歌跳舞的场所,希望可以做到两全其美。”唐文超说。釜山公园管理方负责人李昌全表示,目前已经向上级部门申请在公园内安装噪音监测设备。
【文】凌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