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江门新闻 > 正文

学在蓬江,追求卓越!蓬江教育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教育兴,则城市兴;教育盛,则百业盛。

教育是最基本的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座城市宜居宜业的关键。

作为江门中心城区,蓬江教育一直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近年来,蓬江区始终将教育视为“第一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第一战略”,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向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予以贯彻实施。在科创教育、教育人才培养、党建引领、思政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及特色学校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学校、师生频频揽获“国”字号荣誉和大奖:“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创新之星”……

日前,市委书记陈岸明在紫茶小学调研时,肯定了该区的办学成果,并就今后的教育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在今年9月召开的蓬江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区委书记劳茂昌就提出要践行“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教育理念,不断擦亮“学在蓬江”的金字招牌,努力打造教育发展高地。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蓬江教育正以昂扬的姿态在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进发。

江华小学教育集团小小红色宣讲员在华博馆向市民讲解红色故事。

江华小学教育集团小小红色宣讲员在华博馆向市民讲解红色故事。

科创教育打响全国品牌

“盲人便利贴”“路边智能快速停车系统”“防漏防溅锅具导流槽”“视障人群专用的自适应水杯”……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和作品,都是中小学生的创作成果。在前不久举行的蓬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近百件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大家在比赛、展示中相互学习,而这样的交流展示,已成为蓬江区科创教育的常态。

自2015年启动全区性的科创教育活动以来,蓬江区就积极举办各类科创比赛和展示,如中小学生创客比赛、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与此同时,片区科创活动也如火如荼,江华小学教育集团的创客节、紫茶小学教育集团和农林小学教育集团的科技节,范罗冈小学22个创科社团,荷塘镇的创客教育嘉年华,各小学的“六一”科技活动……平台多样、精彩纷呈。

蓬江区举办科技创客竞赛活动。

蓬江区举办科技创客竞赛活动。

“我们并不是一定要学生发明出什么了不起的东西,而是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思维习惯和研究能力。”蓬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科创比赛和活动一直是蓬江教育的亮点,取得好成绩的学校也由原来的几所学校逐步遍布大多数学校。

据初步统计,近3年来,蓬江区师生参加各类科创活动,获得市级以上的奖项达330余人次,其中省级以上奖项达56人次。在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践能力挑战赛等项目中,蓬江区学生获奖数量占全市四分之一,其中获得广东省一等奖198人次。范罗冈小学获“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

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22届全国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范罗冈小学学生冯卓立和他的同学谢颖轩凭借创客作品“移动小剧场”双双获评全国小学组“创新之星”,全国仅有3所小学的学生获此荣誉,范罗冈小学是广东省唯一获奖的小学。

而这类“国”字号的荣誉在蓬江区并不是个例。早在2019年,范罗冈小学两名学生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现场挑战赛揽获了全国一等奖。而在此前,紫茶小学就有4名学生被聘为中国少科院“小院士”,该校也获评“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蓬江区科创教育不仅走出了区、走出了市,在省赛中频频获奖,更打响了全国名头,享誉省内外。

在大力推进科创教育的同时,蓬江区还率先尝试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赋能,着力探索信息技术和教育教研的深度融合,变革教学方法,打造智慧课堂和智慧校园,推进教育信息化不断升级,取得了亮眼成绩,提供了发展智慧教育的“蓬江样本”。

教育人才千人培养辐射计划动力强劲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发展是否有质量有底气,关键看教师。

为培育好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在深入实施“强师工程”的同时,蓬江区不断探索,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教师成长架起“青云梯”,铺就蓬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广东省黄佩华名师工作室开展跟岗研修活动。

广东省黄佩华名师工作室开展跟岗研修活动。

去年底,蓬江区在全市首创成立“教育智库”,评选命名首批蓬江教育智库专家227名,给予专项奖励;今年2月,印发《蓬江区新时代教师培养发展“四大工程”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层层递进上升的教师培养通道;今年9月,组织开展了蓬江区第五批“名师”和骨干教师评选,评出“名师”和骨干教师300名。

今年11月,正式启动蓬江教育人才千人培养辐射计划。建立蓬江教育人才库,将现有的省、市、区级名师名校长,蓬江区智库教育专家,教研员约1000人统一登记入库管理,分类定责,以十项重点任务为抓手,实行以量定分、以分定奖制度,全方位发挥教育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全面优化教育人才奖励机制,出台《蓬江教育人才管理奖励办法》,在现有的智库教育专家奖励基础上,扩大奖励范围,对纳入“计划”的教育人才给予相应奖励。同时,还搭建区、片、校三级立体交叉式教研体系。建立200人的教研员队伍,出台“蓬江区星级教研员”评审办法,建设层层递进的教研员职业成长通道和管理机制,立足省内首创的同时,力争国内示范。

名师是立校之本,培养和造就在教育界有影响力名师是教育发展的永恒命题。在名师培养方面,蓬江区一直走在全市前列。今年4月,省教育厅公布广东省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名单,江门市15人入选,蓬江区有7人,当仁不让占据近“半壁江山”。目前,蓬江区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称号的教师有803名,其中,国家级8名、省级64名、市级111名、区级620名。有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49个,总数位居全市第一,其中省级工作室7个、市级工作室10个、区级工作室32个,省名师工作室总数排名全省第三,省、市名师工作室总数位居全市第一。全区名师、名校长、教育专家达1000人,占专任教师总量25%。

在大力实施“强师工程”打造名师的同时,蓬江区还高标准引入新鲜血液。近5年来,该区共引进招聘优秀教师748名,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数超过120名,占比16%,中小学高学历教师占比位列全市前茅。目前该区教师高级职称人数达756人,其中正高级6人,副高级750人,占全区总教师数的20%,位于全市前列。

高水平教师在教学能力上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多年来,该区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成绩均排在江门市领先水平,其中,2021年的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成绩突破明显,该区获江门市第一名并代表江门市参加广东省决赛的有20人,占江门市义务教育阶段总人数的70%,在全省决赛中也取得喜人成绩。

集团化办学促教育更优质更均衡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长期以来,优质教育资源不够充足、分布不够均衡是教育的一大难点和痛点。作为教育优质区,蓬江区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来有口皆碑,特别是城区一些老牌优质学校,更得家长青睐。但该区还有一部分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由此形成的“二元化”教育结构,让老百姓“上好学”的需求与“好学校”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范罗冈小学两名学生获评全国“创新之星”。

范罗冈小学两名学生获评全国“创新之星”。

为此,蓬江区加大投入积极新建学校,2016年以来,共投入超28亿元先后完成农林双朗小学、紫茶中学、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等10所新建学校及陈白沙中学教学楼及综合楼改建工程等21所改扩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增优质学位超1.7万个。

在扩大学位供给的同时,蓬江区还积极提升教育品质,下好集团化办学这步“关键棋”。在实施“名校带动”战略的基础上,2018年底,蓬江区在全市率先启动集团化办学,打出了集团化发展、品牌学校培育、名师发展计划等一系列“组合拳”,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内涵。先后成立了紫茶小学教育集团、范罗冈小学教育集团、江华小学教育集团、陈白沙教育集团、怡福中学教育集团、江门九中教育集团,以及农林小学教育集团、蓬江幼儿园教育集团8个教育集团,涵盖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区)29所,其中1所民办学校,占全区义务教育学校42.03%,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7所,占全区幼儿园的6.80%。

自此,在优质均衡的道路上,蓬江区学校开始从“单兵冲锋”变为“集团军作战”,优质龙头学校带头“冲锋”,带动蓬江区各集团成员学校一步步打造优质均衡的教育“高地”。

在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各集团内部学校抱团发展,设备共用、课程共享、活动共创、项目共建、智慧共享,这种“聚变效应”让优质教育资源倍增,有效扩大了教育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切实解决孩子“上学难”问题,把教育民生实事办到了老百姓心坎上。

“在怡福中学的最大收获,就是院士精神厚植在我的心中。”怡福中学学生关熙钥说。怡福中学的“院士文化”是江门教育界响当当的品牌,激励着一批批怡福学子奋发向上。怡福教育集团成立后,院士精神影响辐射到了成员学校,港口中学、楼山初中“见贤思齐”,构建起多彩课程、特色课堂,近两年,集团3所学校均获得“蓬江区中考优秀成绩奖”,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师生精神面貌也更加昂扬向上。

“蓬江的集团化办学启动早,其实践经验为全市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参考的样本。”江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同时,加入教育集团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家长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党建引领思政带动打造教育高地

没有思想的领先,就没有发展的率先。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蓬江区注重党建引领和思政教育,通过“大思政”“党元素”成就最美教师、培育最美少年,让“中国梦,我的梦”化作师生的行为自觉。

近年来,蓬江区先后启动了党建课题《构建学校党建“多元融合,多彩发展”生态模式研究》,开创了江门市以科研课题引领党建工作的先河。目前,蓬江区教育局党建创新成果书籍《中小学党建生态化发展新视野》已正式公开发行。同时,蓬江区委组织部和蓬江区教育局的党建案例《坚持党建课题引领,夯实立德树人根基》于今年10月荣获广东省基层党建创新示范案例。

培英初中百名党员团员共绘党史画卷。

培英初中百名党员团员共绘党史画卷。

紫茶中学思政教育有声有色。

紫茶中学思政教育有声有色。

思政教育是蓬江区教育的鲜亮底色。蓬江区各学校不仅思政课堂生动活泼,还开发多彩思政课程,并将各学科与思政教育融合,打造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建设是紫茶中学的一大特色,该校将“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承担育人职责、每一门课程都要发挥育人功能、每一个学科元素都要显现育人价值”的“三个一”要求落到实处,让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自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来,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该校思政教师钟雪坤说。此外,蓬江区还建构了党史学习教育“深度、广度、亮度、实度、热度”五个度全面深化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其成果受到省、市巡回指导组高度肯定。

得益于党建引领,思政赋能,蓬江区学校各美其美,整体办学水平螺旋式上升。2020年蓬江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在珠三角地区48个县(市、区),排名第14,位列江门市第二,创历年最好成绩;蓬江区教育局连续5年获江门市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先进集体一等奖、初中阶段协同教育质量先进单位一等奖;近5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获市级一等奖以上奖项855个,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65项,获全市比赛第一名并代表江门市参加省级比赛523人次,三项均位居全市第一;2021年棠下中学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795人,比上届增加104人。本科上线人数连续五年增量位列江门市前茅;“五育并举”成效凸显。近5年,蓬江区共有78所学校获国家、省、市级文明校园,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足球特色及推广学校,学校数量排江门全市第一。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蓬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蓬江教育将聚焦“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办学理念,推进党建引领思政育人,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深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教育品质提升工程、“名师、名校长、名校”引进计划,未来三年加快新建、改(扩)建学校20所,提升高中办学水平,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职业教育提质升级、特殊教育公平发展,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以更大力度推进学校建设、花更大力气提升教育质量水平、下更大功夫创新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擦亮“学在蓬江”的金字招牌。

【文/图】娄丹 李家富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