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站的建造方案定了!
可伸缩的车站!
会“呼吸”的广场!
这就是白云站未来的样子
这个大家超级期待的项目
到底是怎样神奇的存在?!
经过5个月的角逐,由铁四院牵头的联合体在广州白云站的竞标中,从多家知名设计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这一国家中心城市特大型高铁站房的设计权。
早在去年12月28日
广州白云火车站
站场综合交通枢纽
正式动工建设!
此次消息的发布
让大家对广州白云站的面貌
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广州白云站为特大型枢纽工程
广州白云站暨站场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是首个按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理念打造的特大型枢纽工程。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63.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1.12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440亿元。
广州铁路枢纽将按照“五主三辅”的原则进行布局:
“五主”:白云站、广州站、广州南站、广州东站、佛山西站;
“三辅”:广州北站、新塘站、南沙站。
此外,还有规划中的增城站和白云机场站。
其中,广州白云站是广州的重要客站,在铁路客运系统占有重要地位。
白云站到底长啥样?
根据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消息
广州白云站长这样
↓↓↓
从视觉上看是不是就相当高大上
如果说起功能
那就更厉害了:
设计方创新提出了
“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概念
将打造成既融又分的站城融合模式!
如何伸缩和“呼吸”?
广州白云站是以普速铁路长途旅客为主的客站,普速旅客具有长时间候车和春运客流爆发特点,紧抓项目特点,设计方创新提出“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概念。
项目采用“方—圆—方”的图底关系布局,外方为城,内方为站,方与圆之间是两个呼吸广场。
呼吸广场平时可作为舒适宜人的休闲景观广场,成为商品展示、演艺集会的多功能城市空间。
春运时,呼吸广场则可伸缩成“高架候车室”,成为容纳大量旅客临时聚集并可直接进站的扩展高架候车室,容量增大了三倍,充分满足普速客站弹性候车需求,灵活又有创意。
云山珠水间盛开的“木棉”
方案还以展现广州城市名片与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为核心,构筑标志性城市形象。
众所周知,云山叠翠、珠水夜韵、木棉灼灼,都是广州的象征。白云站的设计也采用了这些元素。
以舒展起伏的建筑形态与不同标高层层叠级的绿色平台隐喻白云山;
以建筑内流动的光线与交通人流寓意珠江水静静流淌生生不息。
建筑中的“光谷”成为最具特色的标志性空间,
片片墙体弧形延展至屋面,
让倾泻而下的阳光,
犹如一条条流动的“玉带”,
营造出木棉花开的美丽形态,
同时也可为绿化阶梯坡道遮风蔽雨,
为候车室隔绝东西向日晒。
白云站外观效果图
白云站内部效果图
(方案或将进一步完善,实际以最终发布设计方案为准。)
6条地铁线路经过
除配套建设东、西两大广场以及建有公交场站、社会车辆场站、出租车场站等外,预留有6条地铁线路,满足旅客出行要求;
并配建白云二线、棠槎路和铁路东线3条市政道路,分别连接广清高速、华南快速、机场高速,可以快速把客流往中心城区及向外疏散。
经过白云站的6条地铁线路,分别是12号线、8号线、24号线、22号线、佛山8号线东延段,以及一条预留的地铁线。
周边大变:6所学校+17个公园
随着白云站的建设,周边区域也要进行更新提升。
道路交通调整:
优化轨道交通换乘系统,延续原控规“四横四纵”骨架路网;
增加公交、停车及慢行设施;规划建设量集中于轨道站点500米范围内,提高轨道交通出行比例。
用地布局优化:
倡导TOD开发,在地铁站周边规划连片商业商务用地和服务设施,依托白云站综合交通枢纽+周边地铁站点,形成“一枢纽、五发展极”的综合规划发展结构。
居住用地结合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布局,便于形成宜居社区环境。
配套设施优化:
规划新增完全中学1所,1所36班初中、4所小学,1处群众性体育运动场,1处老人福利院,1处医院,2个文化站。
同时调整3处市政设施位置,增加1处变电站。
绿地景观系统优化:
构建四类绿地公园,实现500米见绿。规划4个河涌公园、8个居住区公园、5个社区公园、若干小区花园,河涌水系串联形成绿地系统;
推动石井河、新市涌的整治改造,凸显岭南水乡文化。
来源 | 广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