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从单向链条到双向作用,东莞制造业企业与电商深度融合


不久前,阿里巴巴1688与东莞市商务局达成框架合作意向,将把东莞打造为1688产地数字化试点城市。1688事业部资深总监陈意明说,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依靠数字化技术来满足。1688作为全国最大的数字化采销平台,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数字能力助力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升级,协助源头厂货工厂卖全球,可提升莞企应对“双11”的能力。

近年来,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国内重点电商平台不仅开始关注商品,更看重其背后的制造业企业,而东莞这座“世界工厂”正是给了它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当下,电商提供大数据改造着制造业的生产流程,让消费者与工厂的距离拉近,而制造业同样在推动着电商业态的优化,两者的联接越来越紧密,且产生“1+1>2”的良好效应。

近日,记者走访多家东莞制造业企业、采访国内重点电商平台及行业专家,解码莞企备战“双11”背后的行业生态,探索制造业与电商融合效应。

image.png

莞企布局电商:让生产更贴近需求

小巧的个头、粉嫩的颜色、北欧的设计风格……为了迎接“双11”的到来,台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台德科技”)的线上平台——ikanoo卡农影音天猫旗舰店上线了这款无线蓝牙耳机,已经有不少用户购买后留言反馈:该款耳机音质好、颜值高。

这款“爆款”耳机的诞生与电商的大数据应用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在网上的店铺往往会收到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并有意识地收集这些数据,等到研发和设计时,就可以参考这些数据,并加入到新产品的设计上,没想到有大数据加持的耳机如此热销。”台德科技品牌运营中心业务经理刘秋华说,作为一家典型的制造业企业,近年来,台德科技布局电商为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赋能”,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同样生产耳机的制造业企业东莞市声强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声强电子”)也有类似的经历。2008年,声强电子从代工厂转型至品牌商,并在2014年联合专业公司打造电商平台。声强电子负责人邓文武介绍,自从有了电商,企业的售后服务能力增强了,产品设计研发也“有迹可循”。

“自从我们有了电商之后,我们跟消费者距离更近了,这就要求我们的产品品控更严格,售后服务能力更高。”邓文武说,为此,我们增加了几十名售后服务员工。而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方面,我们会在产品设计和研发之前,与电商同事沟通,提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做定向调研,再根据结果进行设计和研发。”

从台德科技、声强电子与电商的合作模式中可瞥见,电商提供大数据改造着制造业的生产流程,让消费者与工厂的距离拉近,而制造业同样在推动着电商业态的优化。

东莞市电子商务联合会会长郑建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东莞电子商务交易额不断创新高,去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4801亿元,很多东莞制造业企业在拥抱电商的道路上取得了高速发展,跨境电商、社交电商、短视频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不断在东莞生根发芽,为东莞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销售流通带来了新的机遇。

电商押宝东莞代工厂:抢占国内下沉市场

近期,阿里巴巴旗下聚划算宣布“厂销通”系统上线,该系统是聚划算整合包括阿里云、菜鸟、蚂蚁金服等在内的阿里经济体生态资源,面向中小企业推出的一整套完整的C2M(用户直连制造工厂)数字化解决方案。在东莞,声耀电子喝到了阿里巴巴“厂销通”的头啖汤,是最早接入阿里“厂销通”系统的产业带商家之一。

“自从接入了‘厂销通’系统后,企业备货及库存压力小了很多。以前是靠自己的数据预估销售来备货,库存压力大,现在能获得根据大数据处理后的8周销量预估数据,大大减轻了库存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率。”声耀电子总经理郭胜说。

11月4日,在距离“双11”不到10天里,郭胜和他的员工们正在为接下来的“双11”马不停蹄地准备着。

郭胜说:“通过淘宝、天猫积累的海量数据,声耀电子知晓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尤其是下沉市场消费者对耳机的需求,并通过消费者的需求,已经成功的开发出多款爆款产品,其中一款有线耳机累计销售出600多万条,90%销往下沉市场。

郭胜表示:“去年9月,声耀电子接入“厂销通”系统后,能实时更新库存数据,我们及时做好产品的更替,销量自然水涨船高。今年的“双11”,他们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同比去年同期销量翻一番,预计11月11日当天卖出20万条耳机。

不仅仅是阿里巴巴,国内的几大电商平台都几乎盯上了制造业企业,纷纷跟进,与工厂达成C2M合作,为各自的拼购业务提供货源,抢占国内下沉市场。例如,拼多多平台去年推出“新品牌计划”,采用C2M模式扶持1000家覆盖各行业的优质制造企业。

作为制造业中心的东莞也是拼多多新品牌计划不可忽视的一个城市。拼多多研究院副院长陈秋表示,想要入选‘新品牌计划’的工厂需要满足六大条件,包括工厂需拥有强大供应链,在区域市场有强竞争力,但亟须突破全国市场;长期为国内外一线品牌代工,在国际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营销资源和能力较弱等。

“通过该计划,我们最终想为消费者提供海量的平价高质的商品,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多样性、深层次的需求,并且让价值回归生产与消费两端。”陈秋说。

【记者】施美 叶永茵

【策划】戴双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