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得了讲坛,演得了双簧;讲得了炎黄汉武,写得出妙笔文章。没错了,这就是师者范儿!
今天开始,南方+独家策划栏目“师范儿”正式开张营业啦!学校有学校的气质,老师有老师的风范,未来我们将走进东莞的大中小校园,聚焦东莞教师群体,探访老师们十八般武艺,也记录下他们对教育的求变思考,传递东莞教师正能量范儿。
当然,我们也邀请您一起,带着发现的眼睛,挖掘身边的师者人与事——
也许您身边有这样的老师,他们或德才兼备、春风化雨,或匠心独运、教导有方;也许您身处这样的师者团队,文化独具魅力,精神面貌昂扬,情怀与担当并济……
那么,欢迎联系我们:316750997@qq.com,说出您的故事,一同讲述东莞的“师范儿”。
创办于1906年的莞城中心小学,至今已经走过了113年。头顶百名学府光环,这里有省市名师工作室10个。
走进学生们的课堂,仅一门语文学科,就玩出了多种花样——有老师领着学生如唱歌一样上课,有老师在天南海北的聊天中传授知识,也有老师和学生一起画语文……十年前,莞城中心小学开始探索以教师成长为切入口的品牌发展之路,提出了教师发展三个关键词:教师品牌、品牌教师、名师。
十年沉淀,品牌价值在校园释放化学效应,一人一风格,一师一专注,成为学校真实的写照。“师范儿”第一期,南方+让你走进莞城中心小学,探访学校教师的品牌范儿。
通过不断聊天帮助老师找品牌
古榕苍翠,宝塔流光,位于万寿路28号的莞城中心小学,校内古物见证学校的历史,也延续百年学府的办学口碑。现任校长梁惠权于1988年来到莞城中心小学,任教超过30年。
2002年他开始担当学校校长,进入第六个、第七个年头,他不断思考:如何激发学校老师的内驱力,让教师成长变成一种自觉心态?莞城中心小学开始了求变的探索,并率先在东莞市成立了首个校内名师工作室——至正名师工作室,为老师搭建成长平台。
通过内部交流和外出学习,2009年学校初步确定了实践方向:以教师成长为切入点,打造个人师资品牌。
梁惠权说,一个人只有专注自己的东西,才更愿意投入精力。由此,学校提出了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教师品牌—品牌教师—名师,让“品牌”与“成长”挂钩,成为教师实现自我耕耘的土壤。
今天的莞城中心小学拥有10个省市名师工作室,有20位市学科带头人、32位市教学能手。这一份响当当的成绩,便是有心种花的收获。
“教育不是我们教的孩子听不听话,班级成绩好不好,每一位老师对教育规划的把握、对孩子的理解、对心理学教育学懂得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维度思考教育工作,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梁惠权透露,2009年莞城中心小学提出,45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形成自己的品牌。
为此,学校特别成立品牌研究小组,通过不断聊天帮助老师找到自己的品牌方向。
10年出版6本书推广品牌成果
品牌,原本是商业概念,从字面意思理解代表了有品质、有影响力、有成效,引入教育领域,则意味着深度和力度。
全员开始的品牌打造推进并不容易,教师不知道如何找品牌?那就去找校长聊!梁惠权说,这个过程“鼓励老师发挥特长,把自己最厉害的东西拿出来,从漫无天际聊起,在聊天碰撞中确定想法”,而对于一批有研究能力的老师,学校放手让他们去研究实践。
“我教语文,又喜欢音乐,在当时我写过一篇文章‘好课如歌’,因此有了一个朦胧的理念打造‘如歌课堂’。”莞城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彭才华是学校最早一批开始研究品牌的老师之一,把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结合起来,他开始探索像音乐一样教语文,把动人的情感和变化的节奏引入课堂教学,这样的尝试大受学生欢迎。
有一批老师在积极成长,同样也有一批老师徘徊在摸索的路上,以结果为导向,找方向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同于简单的听课借鉴,把教学的方式方法引入并运用,研究品牌让老师对自我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度的参与。
“确定一个品牌的过程并不容易,可能需要搞一个课题,有了课题就必须不断学习研究,有了研究成果,还需要成果推广。”梁惠权说,对于品牌开发,学校制定了规范的考量体系,简单的包涵品牌名称、内涵、主张、背景等五个基本要素,复杂则囊括品牌形象及范式,成长及预期目标等11个要素,“当一位老师开始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意味着改变的开始,也意味着思考和学习停不下来。”
经过4、5年的沉淀,至2012年、2013年,莞城中心小学教师品牌建设有了初步成效,一批叫得上名头的教师品牌开始打响。如彭才华老师“如歌课堂”、易志军老师“陌生化”教学、周奇老师“聊天课堂”、邹官民老师“创造力美术”……
为了鼓励老师们把研究成果进行推广,梁惠权鼓励老师们出书,出书的费用则由学校承担。
教师出书,由此也成为莞城中心小学的一大传统,如今学校校长及老师共出书6本,尚有1本已经着手出版。
以学术和文化高度提高自我要求
一方面注重校内的交流引导,另一方面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的打造品牌,在教师品牌挖掘打造中,莞城中心一直不断为教师搭台,请专家学者一起坐镇研究小组“把脉问诊”。
同时,在校内成立“教师品牌发展中心”,实施品牌教师发展策略;在校外麻涌、大朗等地开辟教科研基地,并与南京、重庆、大连等地众多国内最知名的百年名校学校开展联盟活动,外派老师远赴江浙、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取经。
氛围的营造让学校教师成长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十年前莞城中心小学有约120名老师,其中有60多位45岁以下老师参与品牌打造;如今学校有170多位老师,已经形成的教师品牌达115个。
品牌的打造让老师们名声在外,也直接作用在教育教学、学生的培养当中。比如周奇老师“聊天课堂”,他表示聊天的意义在于把学生带入真实的交往情境,开启以字、词、句、段、篇为依托的语言活动,看似随意交流,实则引导学生咀嚼文字、沉淀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在学校统一的口试中,周奇所教班级成绩变成了整个年级最好的。不善言辞的学生毕业后,在给他的教师节贺卡上写下“感觉上您的课像拉家常一样,有时候您像我的朋友、父亲,有时您又像我老家邻居老爷爷一样”。
也有如“创造力美术”“广快作文”品牌,通过班级开展后,进而开始了全校推广。梁惠权介绍,创造力美术讲究对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美育教学的核心,美术科组研究了“绘本绘画”的教学方式,教孩子们从描线等基础能力开始,引导学生一个学期创作一本属于自己绘本故事。目前,学校已经着手开始绘本馆的建设,用于陈列学生的绘本故事;广快作文则通过制作特别的作文本,让孩子组成作文小组,轮流把作文本带回家,相互学习扩大读者面。
十年探索,有老师退休,有新教师加入,莞城中心小学已经形成了教师的阶梯成长梯队。梁惠权说,一所学校之所以为名校,不在于面积多大、校园多漂亮、设备多么高端,而在于形成自己的文化,“我们用8-10年时间形成了学校品牌文化,只有学术的高度、文化的高度,才是一所名校的内涵体现。”
对话校长:
引导教师开发品牌倒逼自己不断学习
南方+:引导老师确立品牌的过程,您有什么样的收获?
梁惠权:这也是一个倒逼我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教师有教师品牌,学校有学校的品牌“悦纳教育”,我也要不断去看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的书籍,钻得越深对教育的理解就越深。
在品牌打造中,我会出版两本书,这些都是我对教育思考、收获。其中有一本书叫《一个校长的“长板”哲学——教师品牌的理性思考》,作为校长要不断激发教师的潜能,引导老师挖掘自己的特长。下一本书,希望对教师品牌进行梳理。
南方+:未来学校还会从哪些方面专注教师的品牌开发?
梁惠权:首先,一个品牌值得一辈子去专注研究,我们鼓励老师不断耕耘既有品牌;其次,人工智能、5G时代已经来临,我们也鼓励新老师以及老师们再做新品牌时,结合当下环境进行新探索,比如现代教育与互联网+教育,未来教育和信息化教育,这是接下来学校教师品牌开发的方向。
南方+:莞城中心小学品牌经验能否复制推广,实现对东莞其他学校辐射影响?
梁惠权:目前通过“公托民”托管和教育集团,我们也在总结学校的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以托管的东晋学校为例,托管以前学校没有教师教学获奖,也没有教师课题,通过让东晋学校老师跟岗学习,把优秀的经验复制在学校,目前东晋学校已经有4名教学能手,通过授人以渔实现“造血”帮扶。
【见习记者】黄婷
【策划】王慧
【制图】袁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