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有教无类、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入推进五个方面课堂变革,让师生享受到过程精彩和成长幸福,这是东莞推进“品质课堂”的目标内涵。

遴选基地、研制标准,四大关键词看东莞“品质课堂”建设
▲虚拟主播播报
3月22日,东莞市召开“品质课堂”建设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品质课堂”和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的有关工作,奋力打造品质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处处长张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副处长赵琦、市教育局局长叶淦奎等参加会议并作讲话。
今年,东莞将遴选一批镇街、学校、学科教研组作为“品质课堂”实验基地,在市教育局统筹指导下推进“品质课堂”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今年1月13日,东莞市召开推进品质教育建设大会,明确要将“打造品质教育”作为加快教育现代化核心战略,力争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教育部门统筹推出“1+12”计划(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东莞市推进“品质课堂”行动计划 (2021-2025 年) 》(征求意见稿),详见南方+报道:发布“1+12”计划、实现五个翻番!东莞品质教育瞄准这些目标。
打造“品质课堂”,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有教无类、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入推进五个方面课堂变革,让师生享受到过程精彩和成长幸福。
事实上,围绕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创新,东莞一直在探索。去年8月和12月,东莞先后捧回两个“国字号”荣誉——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和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详见南方+报道:
一座城市,同时获得实验区和示范区殊荣,放之全国,亦不多见。活动现场,张权用“来之不易”“可喜可贺”点赞东莞,肯定了东莞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
“获评‘两区’,是上级对我们的信任和肯定,也是给予我们的新任务和更高要求。”叶淦奎在讲话中指出,推进“两区”建设,为东莞在更高层面接受前沿教育理念、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平台,也将成为东莞打造“品质课堂”的重要支撑和有力抓手。因此,东莞将充分抓住机遇,促进课堂教学变革创新,助力“品质课堂”建设高起点、高水平推进。
以全市之力高规格推动“品质课堂”建设,在落地实施中将推出哪些创新举措?
推进会上,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黄远解读“品质课堂”行动及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方案。他从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等方面做详细解读,进一步阐述品质课堂要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样的目标。
对此,叶淦奎强调在推进“品质课堂”建设中,各镇各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不断校准航向,推动品质课堂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同时,要把准方向、突出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保证品质课堂建设不断深入、取得实效。
“打造‘品质课堂’必须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融入到所有学科的教学全过程。”叶淦奎指出,“品质课堂”建设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且要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差异化、个性化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有品质的教育。此外,还要把思政课摆在重要的位置,打造一批思政课“金牌教师”和“金牌科组”,加强成果提炼和推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以“品质课堂”建设,推进课堂变革,锻造高素质教研队伍。叶淦奎强调,要挖掘学科育人元素,提升教师学科德育能力,实现育人和学科教学的有机统一;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课堂变革”的有效途径;要发挥融合信息技术的未来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和评价方式,打造特色创新的品牌课程。
关键词1:目标内涵
打造“品质课堂”,就是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有教无类、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入推进五个方面课堂变革,让师生享受到过程精彩和成长幸福。
五个课堂变革即: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突出提升教师素养、突出多元评价。
关键词2:六大项目
按照“理念先行——基地引领——比赛促动——技术助力——评价导向——成果辐射”工作思路,重点推进理念专题研训、实验基地建设、教学能力大赛、信息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创新、成果培育推广六大项目,相互促进、协同实施。
关键词3:八大改进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要体现在课堂的高品质建设上,没有课堂的高品质,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全市教育系统要扎扎实实、沉下心来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抓好八个教学改进,为打造品质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关键词4:2021年工作
遴选一批镇街、学校、学科教研组作为“品质课堂”实验基地,在市教育局统筹指导下推进“品质课堂”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具体举措:
●开展“品质课堂”实验基地遴选工作
●开展首批“品质课堂”专题研训
●研制“品质课堂”评价标准
●分组举行“品质课堂”教学能力大赛
●推进“品质课堂”信息技术融合创新
●推进“品质课堂”专项课题遴选与成果培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处处长张权:
“两区”建设与品质课堂结合,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
“东莞提出打造‘品质教育’,这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度契合,而‘品质课堂’建设恰逢其时,有意义也有价值。”将“品质课堂”建设与“两区”建设结合,张权提出三点建议工作建议:
一是依托“两区“建设,积极探索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和“品质课堂”建设的契合点、着力点和支撑点,发挥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使优秀教学成果的价值在“品质课堂”行动中得到彰显,达到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效果。
二是做好“两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广泛凝聚起建设共识,为“两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充分发挥东莞本土优势和特长,推进“两区”建设,积极探索、总结和提炼推广应用工作的可行路径和有效措施,形成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研究成果,为全国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举旗帜、探路子、做示范。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副处长赵琦:
突出本土化、特色化发展,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做示范
赵琦在讲话中细数东莞教育教学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与成果,结合两区建设,他为东莞“品质课堂”推进带来两点建议:
其一,聚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实验区、示范区和“品质课堂”建设。在他看来,东莞提出“品质课堂”,为试验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主阵地”,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将“两区”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和“品质课堂”结合,做好服务学生学习、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校发展,为推动全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其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努力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赵琦建议,在统筹推进实验区、示范区和“品质课堂”建设中走本土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为全省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做好三个示范,即:
探索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方式策略,为全省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提供“东莞路径”;创新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方式方法,为全省优秀成果培育推广提供“东莞范式”;做好“品质课堂”建设经验成果梳理,为全省基础教育领域深化课堂变革提供可资借鉴的“东莞样本”。
【记者】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