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充游戏点卡,完成任务即全额返现”“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诱人的广告语令不少学生怦然心动,背后却是诈骗团队伸向校园的魔爪。
近年来,学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仍时有发生。据统计,2020年,东莞受骗群众中,涉及学生群体的诈骗案件超6000起,涉案金额超1亿元;今年以来,案件超过2500起,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
东莞中小学生怎样防范电信诈骗?9月3日19:30-20:00,一场“防骗小课堂”线上直播活动,在南方+精彩上演。在直播结束后半小时内,总观看人次就突破100万。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中国银保监会东莞监管分局、东莞市反诈骗中心、东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东莞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招商银行东莞分行、南方+东莞频道联合承办。
点击链接观看完整视频:给东莞师生们支招,防诈骗小课堂开课啦!
四种套路,认识电信诈骗
活动邀请了招商银行东莞分行金融讲师张文艳、东莞市反诈骗中心的民警陶义,针对学生群体高发诈骗案例,进行骗局套路分析。
什么是电信诈骗?
张文艳介绍,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电信网络诈骗具有以下特点:作案手法变化快、社会危害较大、受害群体不待定、侦办难度大。
中小学生身边有哪些常见的电信诈骗套路?陶义结合生动有趣的动漫《三国群英反诈转》,介绍了四种电信诈骗类型。
套路一:冒充身份类诈骗
骗术:骗子潜伏在同学群、家长群窃取人员信息,待时机成熟后,冒充老师以交培训费、校服费、打疫苗相关费用等为由骗家长转账,或冒充学生以及家长骗群里其他人的钱。
防范:
1、凡是要求转账的,一律电话核实;
2、收到“猜猜我是谁”等电话、短信时做到“不乱猜、先核实、不转账”;
3、在微信“隐私”菜单中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
4、对通讯录中重要联系人(如父母、子女等)用昵称进行备注。
套路二:游戏交易类诈骗
骗术:骗子在游戏内以低于(或高于)市场的价格叫卖(或收购)游戏账号(装备、游戏币),吸引你的注意;再引导你去虚假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或要求你先付款;以缴纳保证金、账号解冻等话术诱骗你造成进一步损失。
防范:
1、买卖游戏账号(游戏币、游戏装备),要在正规平台进行交易;
2、凡售价远偏离市场价格的,须提高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
3、切勿扫描陌生人提供的付款二维码。
套路三:刷单诈骗
骗术:骗子常潜伏于各类社交群和平台软件(抖音、快手、微信群),发布虚假信息和广告,如“轻点鼠标、月入过万的”等话术引你上钩;再拉你进“刷单群”接任务,并给予微利;最后发布大额刷单信息,刷单后既无法提现。
防范:
1、刷单属于违法行为,最高可罚款200万元;
2、刷单诈骗是典型的“放长线钓大鱼”,贪小利者最容易被骗;
3、如遇诈骗,要及时保存好转账及聊天记录,为警方调查提供证据。
套路四:购物退款诈骗
骗术:骗子能准确地说出你的个人及购物信息;声称货品或快递存在问题为由要求给你退货;以超过退款期限为由要求不再官方平台进行操作;以扫描二维码、套取验证吗等手段进行诈骗。
防范:
1、接到类似的退款电话,先联系电商平台客服或在线联系网店客服,确认是否有退款,电商平台的官方客服不会添加你的微信好友;
2、“验证码”是账户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谁都不能给,网购退款,一定要通过官方平台,要求私下转账的就是诈骗;
3、不点击扫描陌生人发来的链接和二维码。
五大招式,教你防范骗局
骗子套路千千万,如何防范是关键!陶义介绍了防范骗局的五大招式。
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不要轻信中奖信息、办理高息贷款、信用卡套现、致富信息。
不要轻易将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对于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对,不要着急恐慌,轻信上当。
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不要盲目轻信。对于来电声称是国家机关、银行等的电话号码,务必多方印证,尝试回拨电话核实,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等手法冒认电话号码。
正确使用银行卡及银行自助机。在银行自动柜员机存取遇到银行卡被堵、被吞等以外情况,认真识别自动柜员机的“提示”真伪,千万不要轻信和上当,最好拨打自动柜员机所属银行电话的客服中心了解查问。
多提示家中老人、未成年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作为子女或者父母,除了自己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外,应积极主动向加重老人、未成年人传递防诈骗的知识。
如果不幸真的遭遇电信诈骗,又怎么做呢?民警支招应急措施“三步走”。
第一步、第一时间自救。看对方账户是哪家银行的,通过该银行网银、电话银行等,对嫌疑人银行卡采取输错多次错误密码(一般为3-5次)、口头挂失等方式阻断嫌疑人取款。
第二步、及时报警。收集被骗过程的汇款凭证、通话记录等相关信息,前往当地派出所或拨打110报警。
第三步、拨打中国银联专线95516,说明情况,请求帮助。
张文艳还为观众们总结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小贴士,做到“六不”和“三问”。
“六不”即不轻信、不汇款、不透漏、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三问”即遇到情况主动问本地警察、主动问银行、主动问当事人。
收获满满,家长学生反响强烈
当晚,全市中小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认真观看了“防骗小课堂”。不少家长、学生纷纷表示收获满满,为防骗小课堂点赞。
可园中学初二五班一位学生的家长胡女士表示,“防骗小课堂”非常有用,现在很多小朋友拥有了自己的手机,甚至有自己的微信和存款,但孩子们对保护财产的认知不够深,容易上当受骗。胡女士说:“这场防骗小课堂系统地介绍了校园中常见的诈骗手段和应对方法,不仅让学生有收获,也让家长受到了教育。希望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能够继续做好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加深对学生和老年人的宣教引导。”
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三五班谢同学的家长说:“平时我也会教导女儿别贪小便宜,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网上的刷单、刷视频、点赞赚钱等都不要接触,消费要量力而行。”这位家长对防骗小课堂非常满意,给于很高评价,她认为这次直播课堂让孩子再次加深了印象,加强了安全防范意识。
【策划】王慧
【撰文】吴擒虎 黄楚涵 梁文青 毛敏
【摄影】孙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