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迈向高水平】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李晓江课题组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月27日,神经病理学顶尖杂志Acta Neuropathologica (IF=15.872)在线发表了我校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李晓江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李晓江课题组的殷鹏博士后。李晓江、美国Emory大学李世华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云波为共同通讯作者。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渐进和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内上、下运动神经元的退化和死亡。病理上,致病蛋白TDP-43 (mTDP-43)从神经细胞核内转移到胞浆并累积造成细胞毒性。然而,转基因小鼠中的mTDP43主要累积在神经细胞核中,与病人脑内胞浆中mTDP-43聚集的特点有很大差异,因而造成了利用小鼠模型研究mTDP-43病理机制上的局限性。

李晓江课题组以灵长类猕猴做研究对象,发现表达mTDP-43的猕猴不仅呈现出运动障碍,其脑内的mTDP-43也累积在神经细胞浆中。进一步研究发现,人与猕猴有特异的半胱天冬酶caspase-4将TDP-43剪切, 使剪切的产物在神经细胞浆中累积。结合李晓江课题组最近从亨廷顿病猪模型 (Yan et al., Cell 2018, IF 31.3)和帕金森猴模型(Yang et al., Cell Res 2019, IF 15.39)中所获得的发现,mTDP-43猴模型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大动物能很好模拟病人的重要病理变化,是今后研究及治疗脑疾病中的重要动物模型。

本项研究获得科技部与广东省科技厅的项目资助。

图:mTDP-43在猕猴和小鼠大脑黑质中表达与分布不一样。 a.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TDP-43分别聚集在猕猴细胞浆中和小鼠细胞核中。 b. Western blotting显示mTDP-43在猕猴细胞中以片段化形式存在,而在小鼠中主要以全长型形式存在。

(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