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惠州新闻 > 正文

组图|颇有景区范!俯瞰惠州水利枢纽工程


经过这段时间的雨天之后,惠东县白盆珠水库的水涨了不少,不再是上半年的近乎干涸的状态。

眼下正进入台风的密集期。对于惠州来说,很少有台风正面登陆,但擦边而过的台风裹挟而来的暴雨,影响往往远大于台风本身。“水库与下游百姓的安全息息相关,我们不敢有丝毫怠慢,定期做好堤坝等设施的维护,时刻防汛备汛,确保水库工程安全。”白盆珠水库工程管理局局长黄志宁说。

惠东县白盆珠水库大坝集防洪、发电一体,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不少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惠东县白盆珠水库大坝集防洪、发电一体,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不少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惠州,是一座“水的城市”。

在这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90条河流、498座湖泊水库镶嵌在各个角落,东江、西枝江贯穿而过,干流、支流水系密布。纵横交织的水脉,构成了“半城山色半城湖”自然生态格局,也让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散发出独特的山水魅力。

奔流不息的江河水,把惠州滋润成一方沃土,孕育出蓬勃的生命和传统的文化,成为跨越千年文明发展的摇篮。但是在雨量丰沛的岭南地区,如果没有适当的水利设施,每年汛期“龙舟水”和夏秋之间的暴雨洪流,也给下游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很多惠州人都不会忘记两年前的“8·30”洪灾给惠东、惠阳等地区带来的痛苦,还有两个月前极端强降雨后龙门、博罗等地区的洪涝险情。

惠州东江水利枢纽具有改善水环境、发电等综合效益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惠州东江水利枢纽具有改善水环境、发电等综合效益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位于惠东的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实现了防洪、发电、供水等功能的有机结合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位于惠东的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实现了防洪、发电、供水等功能的有机结合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龙门西林桥下的西林水电站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龙门西林桥下的西林水电站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在城市化进程中,构建人水和谐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是必须之举。

建设水利枢纽设施、修葺江河堤坝、整治中小河流、设置排涝站……在山水交融的惠州,一直都重视水利事业的建设。自入选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之后,水利设施的建设,更成为惠州构建人水和谐安全体系的一大抓手。

市区中心区防洪能力基本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县(区)中心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市、县(区)中心区和重点城镇排涝能力达到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径流量1天排干治涝标准……当前,惠州通过完善一个个水利设施,不仅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保障沿岸百姓的安全,也增强供水、灌溉、发电功能,让水变害为利。

金山河口泵站接壤金山湖,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观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金山河口泵站接壤金山湖,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观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金山河口泵站打造成瀑布景观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金山河口泵站打造成瀑布景观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惠州市陈塘排涝站,主要抢排汝湖东亚、乌石、青塘、柏岗等地内涝积水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惠州市陈塘排涝站,主要抢排汝湖东亚、乌石、青塘、柏岗等地内涝积水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7月中旬,惠东还成功通过了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现场评估,这是对该县水库管理由“粗放式、传统式、封闭式”到“精细化、现代化、开放化”转变的肯定。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防洪排涝体系,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治水管水兴水能力——惠州夯实水利基础,造福一方百姓的同时,也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贡献了水生态的力量。

【记者】 叶石界

【摄影】梁维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