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东莞: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 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日新月异的东莞CBD,幢幢特色高楼拔地而起,城市现代要素加速集聚。10月8日,这里又一座地标建筑——东莞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全面对外开放试运行。  

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作为东莞展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张新“名片”,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共进驻50个部门、2711个事项,设置了270个窗口,其中有151个综合窗口,是目前全省进驻部门最全、事项最多、综合窗集成最高的办事大厅。  

今年以来,东莞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城市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越来越强的“化学反应”,有力支撑了“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高质量崛起。  

推进“一门集中一窗受理”  

“智能化程度更高了,服务环境变好了。”10月7日,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下称“中心”)举行了一场探营活动,一门式的办事体验让市民直呼“太方便”。  

不动产公积金区窗口

公安专区窗口

9月下旬,中心的不动产公积金和公安等业务区已开展内测运行。9月24日,在不动产公积金业务区,来自深圳宝安区的张女士1个小时就办好了不动产权证。面对微笑的服务人员,张女士赞不绝口:“这里宽敞明亮、整洁舒适、办证快捷,服务态度也非常好,让人对东莞的印象更好了!”  

去年4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位于东莞CBD的东莞市会展国际中心进行功能改造,启动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并提出以新一代市民服务平台及东莞城市会客厅为功能定位,将中心打造成为办事环境最优、办事体验最好的“五星级”政务大厅。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部门干部员工勇担使命奋战,历经一年多的建设,中心终于进入全面试运行阶段。  

中心大厅装饰温馨,不时有绿色植被映入眼帘,让人有置身小花园的感觉。每个服务区都提供有母婴室、茶水间、洽谈室和自助复印等人性化服务。  

婚姻登记区

中心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共分四层,设有七大窗口服务区、三大24小时自助服务区。在中心,市民可办行政许可事项890件,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1.8%,即来即办事项205项、不见面审批(零跑动)事项164项。  

至今,东莞已建成启用1个市级市民服务中心、2个功能区、33个镇街(新区)政务服务中心、58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市镇村三级实体办事大厅全覆盖。  

实现了“进一扇门”之后,东莞又提出了“一窗受理”的更高目标。之前,市民办事都是按业务来分窗口,经常出现不同窗口忙闲不均、办事时间长等问题。中心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证”的综合窗口服务模式。通过对市级政务服务进行资源、服务和流程的全面整合,实现政务窗口集中、审批权限集中、政务数据集中。  

其中,东莞市公安局在公安业务标准化梳理的基础上,打破了警种业务受理的壁垒和局限,整合优化了窗口警力,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公安业务“一窗通办”的公安窗口。  

中心在270个窗口中,特意开设了151个综合窗口,综合受理企业法人或其他社团组织商事业务,以及民政、人社、卫健等民生类业务,综合窗集成全省最高。  

中心还设有市民讲堂、“十大非遗”全息互动展示区、“光影40年”东莞改革开放史、“文化长卷”东莞35个标志性景点互动演示等文化展览区域,是一个展示城市形象的“会客厅”。  

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  

在东莞一家邮局,一名市民正在一台写着“车管所一站式便民服务”的设备上办理新的驾驶证。身份验证、体检、打印体检合格表……10分钟后市民只需将打印出的表格交给邮局前台,便可在两三天后收到邮局寄来的驾驶证。该设备与医院医生实时连接,通过数据联通减少市民跑的时间。市民表示:“以前办理新的驾驶证要跑3个地方,现在一站式10分钟就搞定了,没想到变化这么大。”  

在东莞,政务服务的空间和时间局限不断被打破。近期,1000台“24小时不打烊”的“莞家政务”自助终端机将铺设在各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地铁、银行等地。市民可就近通过自助终端办理社保证明、个税清单打印、公积金贷款还款明细等日常服务。“莞家政务”自助终端还陆续联通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合计上线295个功能。2019年至今,广州市民在东莞专区累计办理了8840项业务。一个辐射全市乃至大湾区的立体政务服务体系加速形成。  

实现了“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同时,还有大量的政务服务向网上迁移,通过“网上办”“指尖办”实现了市民的零跑腿。  

“过去可能要跑多个部门,对着通用性业务指南研究半天,这一耗时费力的过程,如今轻点鼠标,几分钟就能完成。”东莞市公安局行政审批协调科副科长赖德英说。东莞在全国首创了“结构精简化”梳理方法,帮助企业和群众准确提交办事材料。市民在手机端选择要办理的业务,勾选自身的情况,只需简单几步,就能精确定位自己的业务情形,并上传需要的资料。  

此外,东莞市公安局还落实122项高频服务事项上线“粤省事”平台,通过“粤省事”平台办理各项业务超过6万人次。目前在东莞,90%的行政许可事项可在网上办理,全流程网办率达到55%。  

这些变化得益于东莞“互联网+政务”和“数字政府”改革。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管理科科长周昱介绍,以往信息都掌握在各个局办中,形成信息孤岛,因此群众办事需要跑来跑去,现在可以通过大数据中心平台,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  

东莞也提出了自己的“小目标”:到今年年底前,实现80%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事项“马上办”,市、镇两级政府服务事项70%以上“网上办”,80%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力争实现85%以上“一次办”;至2020年,“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现4个100%;到2021年底,汇聚各领域数据资源总量达到100亿条。  

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政务服务,东莞还推出了“莞家政务”这一特色服务品牌,依托“政务数据大脑”,汇聚政务、公安、交通、医疗、教育、社区、民生等惠民服务,实现部门网店化、服务产品化、点评大众化、沟通即时化、过程可溯化、应用移动化、支付电子化,让市民、企业享受像“网购”一样方便、贴心的服务。  

力争“审批流程最优、开办企业最快”  

9月底,广东省跨境商事登记银政通服务25日在法国巴黎启动,欧洲投资者可在巴黎申请在广东的营业执照。东莞市成为第一个在欧洲跨境发放营业执照的中国城市。  

“粤商通”APP东莞专区即将上线“有限责任公司(港资)设立”事项,将实现香港居民无需出港即可申请在莞设立企业。这也将是全国首个实现港人跨境申领营业执照全程电子化的政务服务事项。  

对外资进一步敞开大门探索“跨境办”的同时,在东莞开办企业也越来越便利。今年开始,在东莞的多家银行,办事人通过“银政通”一体机,“刷脸”登录全省统一平台自主申报企业,在线填报相关信息后,1个工作日甚至几十分钟内即可领取电子营业执照。通过“粤商通”APP还可以实现指尖办理开办企业。  

综合服务二区窗口

目前,东莞企业总量已经突破50万户,其中工业企业17.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排名广东省第一。在政务服务事项的统计中,东莞的企业法人件办件量位居全省第二。通过商改解决企业“出生的障碍”的同时,东莞还着力推行项目投资建设审批制度改革,解决企业“成长的烦恼”。  

去年,东莞成为全省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去年8月,松山湖市级试点专区对外开放。一年多来,试点专区共为1015家企业办理审批服务成功办理了5978项业务。目前松山湖市级试点专区也整体搬迁至市民服务中心,“变身”建设工程专区,进一步助推东莞企业的项目落地开工。  

改革实施以来,东莞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已缩短至53日,社会投资项目缩短至43日,比国务院提出的目标进一步压缩了56%和64%,比省提出的目标压缩了47%和28%。  

中心工作人员集训

针对制造业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东莞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等改革。企业、群众只需跑一趟银行,慢则1个工作日、最快1个小时内即可完成存量商品房转移登记,比传统模式节省5个工作日以上。东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谢晓明说:“企业贷款更简单快捷,对东莞营商环境是非常大的促进。”  

一项项服务使办事堵点得到疏解,一批批改革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作为广东省4个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东莞提出,力争到2020年,打造审批流程最优、开办企业最快、收费项目最少、经营成本最低、服务效率最高、企业群众办事最方便的营商环境高地。在这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城市竞争中,东莞不断奋勇争先。  

【撰文】郭文君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