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南方观察|“数字”里的东莞效能变革


过去这一年,万淑婷很忙。消防安全、灾害应急、劳动调解、治安管理……都是这位厚街镇宝屯社区社会治理运营中心调度员要掌握的工作内容。“以前我只是社区办公室的一名普通文职人员,现在‘多员合一’,成了基层网格治理员。”

与万淑婷相反,石排镇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办事员叶伟康觉得工作变轻松了。“全域标准化改革之后,在政务服务统一知识库一查,就可以把办事指南和流程给到市民,沟通很高效。而且很多业务都可以手机办,不用到窗口了。”

万淑婷、叶伟康的变化,正是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效的缩影。1月12日,东莞市2022年度政数工作总结会议召开。2022年,东莞数字政府三年行动计划渐入收尾,数字化支撑体系初步成形,政务服务实现全域标准化,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全面落地铺开,12345热线扩容提质取得新进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持续完善,支撑稳增长、促发展、保稳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途同归,这场数字变革最终触达的是这座城的人。千千万万的市民、百万市场主体、行政执法者,共享数字政府建设红利,共推“双万”东莞高质量成长。

一大早,大朗镇大井头社区居民袁女士就出门了,她打算用一天时间申领计划生育养老奖励金,先去村委会问问,再开车到镇上办。

“原来村里就可以出了!不用填表,证件直接发到我手机,也不用回来拿,很方便!”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袁女士点进了“i莞家”公众号,查看村级证明事项办理进度,对工作人员笑道。

去年7月,东莞在全省率先开展村级证明事项标准化改革,现已向全市推广。家门口能办多少事?目前,2002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已覆盖全市,设在市镇村政务服务大厅、村社区、住宅小区等场所,可办理体检报告打印等业务980项。养老保险待遇申领等101个高频业务也已下沉到村居办理。

在市民看来,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就是越近越好。去年,东莞实现千项业务全市通办,推动1284项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市线下窗口通办,群众只需到就近的政务大厅交件即可办理,大大节省时间精力。不仅如此,东莞还开展了90余场“莞家”移动窗口活动,主动送政务服务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圈、进企业,服务超1.1万人次。

“10分钟政务服务圈”,意味着突破“最后100米”。然而,能让市民足不出户、指尖办事的真正原因,是东莞通过数字政府改革和政务服务全域标准化行动的机制变革、技术变革,以“标准化”驱动“高效化”,让企业群众办事更清晰、更便利、更省心。

如今,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在市镇村政务服务大厅、线上线下办事窗口均实现了“五统一”——受理标准统一、审批流程统一、审批时限统一、答复口径统一、操作指引统一。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程度提升至98.8%,退件率从年初的13%降至2.3%。

首先是事项梳理。以水乡区、石龙镇等地为试点,东莞积极构建审前服务体系,全省率先建立政务服务统一知识库,梳理261个问政清单,涵盖社保、企业开办、义务教育入学等主题,统一12345热线、办事窗口等各渠道回复口径,从办事前的指南到办事时的流程,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有问必答、答有标准、标准全市统一。

整合简化,是第二步。东莞在全国率先开展公安业务“一窗通办”改革,打破警种限制,220项业务实现综合办理,获公安部、省公安厅肯定。东莞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电、气等市政公用业务“网上一键办”,去年还成功上线了115个“一件事一次办”,包括“灵活就业一件事”“婚育一件事”等。

技术变革持续擦亮着“莞家”品牌。去年以来,“i莞家”APP上线超400项服务,电子市民卡融合12大领域码,覆盖70余个应用场景,实现“一码通城”。此外,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民生项目也陆续落地生效。

近期,“出海抢订单”成了热词。出国在即,护照未办或过期了怎么办?东莞市某机械有限公司代表李先生来到沙田镇政务中心公安窗口求助。“特事特办、加快加急,全力协助企业。”得到这样的答复后,李先生如释重负。

在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有限公司主席马豪辉见证了全国第一张通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系统发出的港资企业营业执照,“这标志着香港投资者在莞投资兴业正式进入1小时办事圈”。

近年来,东莞紧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出台一系列助企撑企政策措施。在“拼经济开新局”的背景下,东莞通过数字政府建设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加快破解企业生产经营和办事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激发东莞百万市场主体活力。

为了让企业开办更便利,东莞上线“一照通行”审批系统,支撑100个涉企经营许可一次申请、并联审批,审批结果“一码展示”。

涉企服务方式更多元。市民服务中心成立了首贷服务中心、RCEP企业综合中心,为企业提供政务审批、经贸合作、法律服务等全链条全流程“一站式”专业化服务。去年还设立了莞家代办服务中心,推出“莞快办”平台,市镇代办团队累计为74个项目提供服务448次,总投资额达815亿元。

为更快解决企业“急难愁盼”,东莞发挥数字政府公共支撑和应用优势,强化企业诉求响应。

“i莞家”“企莞家”受到“老板们”的欢迎。“在‘i莞家’办理商品房一手办证业务,全程网办、零跑腿、零纸质材料,1个工作日办结出证,最快1个小时办结。”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介绍道。拥有超140万用户的“企莞家”,提供政策资金、项目管理等服务,还能实现部门与企业的“一对一”高效交流。

去年,12345热线提质扩容将重点放在了企业,打造了营商环境专线,构建企业政策知识库,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新开通的企业市长直通车,为全市277家企业排忧解难。

在公共资源交易方面,东莞搭建了省内首个“粤公平”电子保函平台,全面推行“电子指令+电子保函”形式,开具超6.4万份保函,节省资金占用120.4亿元。同时,对接“粤商通”平台,搭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入口,实现“一站式查询”“一证通用”“一码办理”和中标通知书在线签发。数据统计,东莞全年完成交易项目超1.6万宗,交易额达937亿元。

2021年,东莞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获得“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数字政府改革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平安东莞,以“数治力”支撑。“智网工程”是东莞市社会治理网格化作业的重要基础性系统,去年以来,依托市政务数据大脑和“一网共享平台”,“智网工程”实现了复杂条件下的多部门系统对接和业务数据流转,有效支撑全市网格化管理业务高效运转。

据统计,2022年全市网格管理员发现上报各类问题隐患296.2万宗,联动各级入格部门处置问题隐患294.3万宗,处置率达99.2%,开展出租屋、“三小”场所疫情防控、风险隐患等多个专项排查行动,推动处置40.9万宗。

迈入GDP过万亿、人口过千万的新征程,基层治理是特大城市治理的“一道坎”。为让基层末端更快提升执行力、享受到资源,去年5月,东莞启动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探索“数字化+网格化”治理新模式。

目前,“治莞家”体系初步形成,高效对接“粤治慧”,雪亮工程、融合通信平台、物联网平台、空天地平台向各级各部门开放。

“互联网+基层治理”模式也基本形成,省协同共治试点工作形成经验;以厚街、黄江、石龙等镇为试点,建设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率先在厚街落地,打通11个部门17个业务系统,建成61个可视化专题应用,实现治理数据一网汇聚、风险态势一图呈现、指挥调度一体响应。

智慧生态、智慧应急、智网工程、智慧水务、120指挥中心……从青山绿水到高楼大厦、寻常巷陌,数字化应用写进了城市的每一寸大地、每一方空气,“一网统管”探索全面铺开。

在河流众多的洪梅镇,智慧海防专题应“水”而生,构建覆盖全镇水域视频监控、电子围栏、雷达监控“三位一体”的自动化感知预警防护圈,实现2022年全镇走私、偷渡案件零发生,入选广东省政数局应用案例,并在“粤复用”上展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洪梅镇积极争取成为“智慧水乡新城”项目的首期试点,谋划建设镇级综合指挥中心,搭建“智慧海防”“智慧养老”等应用,打造“一网统管”特色范式。

2023年是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换挡提速、政务服务迈入全城便利化之年。

在2022年度政数工作总结会议上,东莞市副市长刘旺先表示,立足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接下来将全面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数据资源“一网共享”,继续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全面优化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围绕高质量发展,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向优。畅通企业诉求渠道,深化企业市长直通车服务;构建“莞家”代办服务体系,设立惠企政策兑现优先窗口;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全面构建“一网统管”体系,深化“数字化+网格化”治理模式,构建市镇村贯通的“一网统管”架构;科学谋划基层数字化建设;全力筑牢数字政府安全防线。

以基层政务服务效能为抓手,推进政务服务全城便利化。推进镇街政务中心综窗建设,加快业务综窗“应进必进”;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整体效能,实现超100个高频事项下沉到村居;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化办理,实现更多事项“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

以扩能增效为目标,打造“智慧莞用、一线通达”便民服务品牌。立足前端受理,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立足中端办理,建强“协同治理主枢纽”,推动110、119、120等平台与热线连通;立足后端参谋,当好“科学决策好帮手”。

十个率先

全国率先出台退件率管理机制

全国率先实现港资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

全国率先开展公安业务一窗通办

全省率先开展村级证明标准化改革

全省率先上线“住房公积金贷款电子借款合同+线上抵押登记”

全省率先试点开展“视频办”

全省率先落地税费事项全市通办新模式

全省率先建立政务服务统一知识库

全省率先建立审批人员考核上岗制度

全省率先开展行政办事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数读

“i莞家”APP上线服务432项,访问量近2亿,用户量超309万。

“一照通行”证照联办高频事项100个。

“一件事一次办”增至115个。

全市政务服务事项退件率降至2.3%。

“免证办”事项1879个,“容缺办”事项312个。

全程网办事项2821项,全程网办率86.48%。

“全市通办”事项1284项,全市铺设政务服务自助终端2002台。

市镇大厅政务事项100%进驻,市民服务中心全年业务量超118万宗。

综合窗口办理时长提速50%,下沉村(社区)的镇级高频事项101个。

莞家代办服务中心累计服务445次,涉及投资额达811亿元。

12345热线全年接听来电581万通,接听满意率99.5%,受理市民诉求约650万件,办理满意率96.8%。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年完成交易项目超1.6万宗,交易额937亿元。

【记者】陈琬莹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