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广东省教育厅给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发来贺信,对该校学生参赛作品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全国总决赛中荣获“最具人气奖”和“创新潜力奖(金奖)”表示祝贺,“成绩弥足珍贵,充分展现了学校综合实力和创新教育质量。”
11月,经学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遴选,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以“中国民族打击乐”项目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接连斩获创新教育和艺术教育两项“国字号”荣誉,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凭的是什么?
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去年11月,具有基础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以及教科院机构领导任职经历的宾华正式任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基于对学校的全方位了解,他提炼出“成就学生,超越自己,追求卓越,创造奇迹”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做优初中教育,做强高中普通教育,做精出国留学教育”的办学新思路,贯彻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致力于将深圳三高建设成为成就人生梦想的学习家园,跃升世界名校的龙门通道。
专家学者型校长领衔优师队伍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人物。深圳三高属于名副其实的“专家型校长、学者型校长”领衔的学校,校长宾华是广东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有多年高考教学工作经历,长期从事中考、高考教学研究,培育出广东省历史学科高考状元,教科研成果先后获得深圳市、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宾华校长同时是教育部“国培计划”第三批专家,教育部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教育专家”,广东省督学,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
师资队伍直接决定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深圳三高现有专任教师319名,中学正高级教师5人、特级教师7人、各级各类名师、学科带头人65人,中学高级教师126人,占专任教师的42.8%。具有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教师108人,占专任教师的34.2%。该校是深圳市实施“名师工程”以来全市中获评名师占专任教师比率最高的学校之一。
以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庄惠芬、杨祥明老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他们的教学成果都获得了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庄惠芬的高中地理steam课程建设、杨祥明的“新经验语文”、张胜老师的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等作为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成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的成功范例,也为深圳三高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深圳三高正在全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校内名师工作室、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校级课题申报等系列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效路径。
“以创新驱动学校发展,以文化立校为引擎,努力构建学校教育教学新模式,开创‘五育并举、特色发展、低进高出’办学新特色,努力打造优质特色名校。”这是宾华对深圳三高的期许与冀望,也是三高教育工作者的行动纲领及办学方向。
落实“五育并举” 全面推进“三全育人”
以党建为引领,深圳三高统筹规划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全校师生进行“四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建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生态、新格局。
在切实加强党建工作方面,深圳三高进行了“一改二组三服务”的“重建”。“一改”,即改部务会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暨部务会,每周分别在高中部和初中部举行;“二组”即组建理论中心学习组,把党支部建在年级组,加大党组织对基层服务的力度;“三服务”是指聚焦教师、学生、家庭的实际难事,构建三个服务体系。
“理论中心学习组扩大会成员从中层干部扩大到年级主任、学科组长,旨在把每周的学习精神都传递到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甚至到各个班级、每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传承优秀思想,赓续红色血脉,把党务工作落实到群众,把党的声音传递到校园各个角落。”宾华介绍。
文化自信的根本在教育。今年4月8日,伴随着“三高朗读者”诗词朗诵优秀作品《春江花月夜》的悠扬曲调,“三高朗读者”亲子诗词大会拉开帷幕。活动邀请高一高二全体师生和十对亲子组合家庭共赴诗词盛宴,感受中华诗词的恒久魅力,引领高雅和谐的家庭文化。“三高朗读者”系列活动致力于打造三高文化名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营造书香校园,使师生浸润传统文化;助力家校共建,家长学生共同参与收获成长。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全面提高学生品读、欣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今年9月23日,深圳三高举办以“朗诵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的爱国诗歌朗诵比赛。各班参演同学依次化身颇具专业精神的演员自信登场、精彩展演,或深情咏诵讴歌特区精神,或同声歌唱祝福祖国。此次活动赋予学校教育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体现学校对于传统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紧密结合,让三高校园成为儒雅校园。
“五星级宿舍”建设是深圳三高学校文化的一大亮点,也是学校践行劳动教育的生动实践。该校自2011年起实施五星宿舍管理模式,申请五星宿舍成功后,学校会以五星宿舍成员为榜样导向,组织五星宿舍学长团传帮带,把他们优秀的品质、优秀的习惯传递给下一届新生。通过长期约束的行为,促使学生们在宿舍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慢慢从他律转为自律,共同呵护宿舍这片温馨的天地。
与“五星级宿舍”建设配套的宿舍文化节,旨在丰富学生宿舍生活,提升宿舍文化品位,陶冶学生情操,营造健康、活泼、文明的生活氛围。宿舍文化节分为征文比赛、舍徽和海报设计、宿舍内务整理能力大赛、“最美宿舍、青春梦想”主题微电影DV创造、阅读经典、星级宿舍参观与交流共6个板块,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云端教学为契机 做优初中教育
为探索智能时代未来教育变革的教学范式,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先行示范未来学校,市教育局创办了深圳市云端学校(总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破传统学校有形边界和物理空间,建设泛在、沉浸式的智能教学环境,形成“总部校区+N所入驻学校”的教与学共同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深圳三高是深圳市云端学校的一员。新学年新局面,今年,深圳三高与深圳市高级中学、深圳市云端学校(总校)三方强强联手,在深圳三高初中部创办了“深高云端教学创新实验班”,并于9月1日正式开班教学,联合开展云端教学改革创新实验,为深圳云端教学贡献三高智慧和三高力量。
近年来,深圳三高初中部致力于打造“三三三”素质化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质疑、学会自主学习。该校中考成绩连续六年实现跨越式提升,2021年再创历史新高,校平均分超过深圳市平均分41分。据不完全统计,该校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共有42人考入北大和清华,先后有6位学生进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国家冬令营,其中5人被录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在云端教学改革的机遇下,深圳三高初中部正在探索基于智能技术、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智能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双向成才,教学相长。
创造“不是学霸也能梦圆世界名校”奇迹
深圳三高国内普通高考“低进高出,高进优出”逐年攀升,将一届又一届中等生源学生送入国内各大高校,连续多年获得深圳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卓越奖。
深圳三高国际部则为深圳学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的通道。据统计,至今已经培养了2818名毕业生入读世界各国各地名校,被誉为深圳学子“跃升世界名校的龙门通道”。
把中考500分以上的学生送进世界排名前50的世界名校,490分以上的学生送进世界排名前100的世界名校,470分以上的学生送进世界排名前200的世界名校,450分以上的学生送进世界排名前300的世界名校。深圳三高是全市唯一将出国留学招生列入市招生计划的公办高中和全市第一所获得“认可雅思机构”称号的中学。
经过多年探索,深圳三高国际部形成了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融合、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课程多元化与选课个性化相配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特色。其中,深圳三高世界名校精英班项目,继2020首届35人斩获世界及地区名校Offer249份,共获奖学金1016万元后,2021第二届全班29人再次续写“不是学霸也能梦圆世界名校”的传奇,收获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美国埃默里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英国G5、美国前20、加拿大第1的世界顶尖名校Offer,再获奖学金近千万。
今年5月19日,深圳三高国际部加拿大名校课程项目课程组首届11名毕业生,有9名同学被多伦多大学录取,录取率高达82%。“截至今年5月31日,本届学生世界排名前20的大学录取率高达82%,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率高达100%。而本届学生当年中考(中考总分460分)录取最高分412分、最低分330分,平均分373分。”深圳三高国际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由此可见,深圳三高国际部通过实力创造了“低进高出”的奇迹。
集聚一流资源 大力培育创新人才
先行示范,教育先行。“双区叠加”优势下的深圳提出要打造具有深圳特色、中国底蕴、全球影响力的科创教育之城。深圳三高的科创教育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受新冠肺炎影响,口罩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防疫卫士”,为此,深圳三高的林臻毅和同学们开展跨学科联合攻关,研制出了“口罩卫士——便携式智能口罩消毒盒”。最终,该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唯一一个“最具人气奖”。
今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深圳市选拔赛中,深圳三高获得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其中《“安智捷”物联网智能消防逃生面罩》项目以广东省第一的成绩进入国赛,并最终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最具人气奖”和“创新潜力奖”(金奖)。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等部委主办,覆盖所有高校和高中学校,是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赛事,代表了大学生、中学生创新创业的最高水平。
为了积极探索科创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圳三高自2011年起就成立了机器人社团,积极挖掘学生潜力。并于2015年获得“深圳市中小学优秀科技社团”创建资格,于2019年顺利通过评估,获得“深圳市中小学优秀科技社团”称号。
深圳三高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入校外高质量且有前瞻性的课程、开发多门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该校科创课程涉及开源硬件、人工智能、物联网、激光切割、3D打印、手机App开发、工业设计等,近3年来,该校学生在国际、全国、省市各项科创比赛中获得丰硕成果:在“全球未来太空学者大会”活动中,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冠军,2019-2021年连续三年获得最佳方案奖,2019年获得最具领导力奖及最佳演讲者奖。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三高获得国家级科创奖项89人次,省级奖项37人次,市级奖项57人次;辅导教师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8人次,省级奖项10人次,市级奖项14人次。
打造艺术特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得以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今年6月,在世界青少年合唱艺术家协会主办的“2021世界合唱节”上,深圳三高经海英老师带领的初中部乐英合唱团,与来自世界各地近200支团队同台竞技,乐英合唱团以《The music within us》和《Across the sky》两首歌曲的美妙旋律和清新可爱的舞台形象,勇夺国际大赛银奖。
10月,由深圳市教育局主办的“阳光下成长”——深圳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圆满落幕。深圳三高彭盛卉、旺彤、庞聪三位专业老师带领指导的高中部打击乐团和舞蹈团表现突出,打击乐作品《秦王点兵》和舞蹈作品《英歌少年》双双荣获一等奖。
三年一届的深圳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汇聚了高标准评委阵容、高质量参赛作品,是对新时代深圳市艺术教育教学水平和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的一次集中展示。深圳三高的打击乐团和舞蹈团还将代表深圳市出征广东省决赛。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近年来,深圳三高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因校制宜、一校多品,分项开展艺术校本课程教学,组建了合唱团、民族打击乐和舞蹈等学生艺术社团,培育三高艺术教育特色,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作为深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的首个学生打击乐团,深圳三高“鼓韵雷霆”学生打击乐团在秉承打击乐阳刚风骨的同时,致力于弘扬民族打击乐传统文化,在高中部开设了以“中国民族打击乐”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并提出“人人都会一件民族打击乐器”的教育教学目标,面向高一、高二年级40个教学班,每周开展一次打击乐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民族打击乐的过程中,领略中国传统艺术风范,提升综合艺术素养。
深圳三高初中部乐英合唱团成立于2010年,团员来自于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多年来演绎了中外多种风格的优秀合唱曲目,形成了独特风格。
深圳三高的男子舞蹈团贯彻“立德树人、以舞育人”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高雅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育并举是一所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在宾华校长的带领下,艺术教育已成为深圳三高一张亮丽的名片,未来,学校将持续发展美育特色建设,让艺术之美浸润三高学生心灵,成就学生梦想,陪伴三高学子阳光成长。
结合新课标制定学生体能培养训练规划
身心健康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根基。深圳三高着力于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强健学生体魄,学校每年春季组织举办趣味运动会,秋季举办阳光体育运动会。
羽毛球是深圳三高的传统优势体育项目,每年面向全市招收四到六名羽毛球特长生,吴佳津、陈宪友老师被评为深圳市、广东省优秀教练员。2020年10月,三高羽毛球队获得了“2020年广东省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高中组“团体第五名”(省级一等奖),11月获得了“2020年深圳市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特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今年体育中考,深圳三高初中部全年级182个学生满分,满分率62.3%,均分47.6(满分50分),这个成绩排在整个福田考区的前列。
以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为指引,深圳三高以市中招体育考试的项目、结构和评价标准为核心内容,结合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各学段的不同要求制定了初中三年的学生体能培养训练规划,老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不断提升该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中考成绩。
其中,初一年级重体能、夯基础。学校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开展集体跑操和基本体能专项训练。基本体能训练着重提高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和协调性,为初二年级的训练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年级重技术、促全面。在初二阶段,学校制定了周密而详细的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利用每周三节的体育课,对体育中考的选考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加以巩固和提高。
初三年级树目标、争满分。在初三阶段,学校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对体育中考的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战胜困难意志品质的培养。学校提出“人人争满分”的口号,让学生信心满满奔赴考场,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撰文】叶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