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粤剧《潘茂名》:唱响我市标志文化品牌


  近日,应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邀请,由中共茂名市委宣传部、茂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指导,茂名市文化传媒集团策划,茂名市粤剧团有限公司出品的新编大型历史名人粤剧《潘茂名》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精彩上演,剧情荡气回肠,表演生动传神,服饰与舞台美轮美奂,整场演出高潮迭起,再现了潘茂名悬壶济世、救济苍生的历史人物故事。  剧情看点  解读广东“茂名市”的来由  公元331年,高凉洪荒过后,疫疠四起,灾民纷纷外逃,高县令束手无措……离家多年潘茂名,精修医道,名声在外,回到浮山,带同徒弟小师与高县令、吴逸琰、吴思灵及村民日夜炼制丹药,与瘟疫搏斗。朝廷祭天,指派钦差孙彪虎传旨潘茂名上京主持祭天大典,高县令夫妇为救黎民设计隐藏潘茂名,钦差搜衙,吴思灵巧妙支走钦差,衙内只剩思灵与茂名二人。忆当年,思灵对茂名的爱、念、挂,潘茂名深感愧疚。高县令旁听,敬佩潘茂名品格擎天、大义凛然。  正在治病救人的潘茂名被孙彪虎发现,准备押送入京复旨。雷海驻军副将潘茂高飞报雷海疫情将向全国蔓延,危及国家。孙彪虎意识到事态严重,甘冒抗旨之罪,让潘茂名前往雷海救援,自己舍身报国。  一场将蔓延全国的瘟疫被潘茂名扑灭,晋帝赐封茂名为茂名县令,高凉县易名为茂名县。公元371年,人民传说潘茂名修成正果,得道成仙,驾鹤飞升了。后人立潘仙祠祀之,并州其姓,县其名……  粤唱粤好戏  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大获好评  《潘茂名》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精彩上演,演出高潮迭起、荡气回肠、堪称精美,大获好评。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党委书记李鸥,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剧作家李东才,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倪谦与北京戏曲界的专家、茂名北京同乡会的朋友们以及北京戏迷等近千人一同观看演出。  潘茂名——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不但是岭南道教的先驱,还与古代先贤神农氏一样,遍尝百草,悬壶济世,炼制丹药,救活众多百姓,深受粤西人民敬仰,为世世代代传颂,是茂名市的根。市粤剧团结合茂名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深入挖掘和利用好茂名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潘茂名的丰功伟绩以粤剧形式呈现,为观众解读“茂名市”的由来,展示高凉文化的历史魅力,使全国各地人民更全面地了解茂名。  演出现场,无论是编剧、音乐、舞美、服装等都有明显的探索和创新,曲调优美,唱腔婉转,表演真切动人,令人耳目一新。塑造了活生生的潘茂名、吴思灵、高县令、潘茂高等人物形象,在灾难的折磨下,潘茂名所释放出来的对苍生的大爱,人性的真善美,无不令人动容、让观众感叹。现场反响热烈,戏迷们对我市优秀粤剧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大加赞赏。观众冯女士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地道的北京人,她没有在广东生活过,也是首次听粤剧,但是她感觉非常良好,她也通过这场演出更好的认识了茂名,对茂名市的好心精神更是表示赞叹,她说以后有机会一定去茂名看看。  在演出现场,来自北京的戏迷李先生表示,《潘茂名》的演员表演出色,故事情节感人,服饰与舞台华美,整场演出非常精彩。在欣赏精湛演技的同时,了解了茂名市的历史文化,作为一名北京人,他建议大力推介粤剧《潘茂名》,让茂名的美名远扬万里。  这不仅是《潘茂名》首次晋京亮相,也是茂名市粤剧团有限公司1959年成立后60年来第一次到北京演出,意义不凡。《潘茂名》是茂名市粤剧团有限公司着力打造茂名标志性文化品牌的一次有益尝试,自2017年6月25日首演至今,已经演出70场,受到群众热捧,还荣获广东省十三届艺术节剧目三等奖。

  中国戏剧演中国名人就是最好的文化自信  日前,茂名市粤剧团有限公司历史名人粤剧《潘茂名》座谈会在北京金泰之家会议室召开。邀请了来自北京文化戏剧界的领导专家作点评指导,《潘茂名》主创人员和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化传媒集团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20多人参加座谈会,共同交流戏剧欣赏感受,探讨戏剧创作心得。  座谈会上,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党委书记李鸥,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剧作家李东才,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剧作家张孟佳,当代京剧名家、北京市政协常委、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姜亦珊,《中国戏剧》主编庚续华,北京京剧院导演高云霄先后畅谈发言。大家对《潘茂名》1月2日晚上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成功演出表示祝贺,对演员的精彩表演和剧目的艺术水平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各自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点评。  李鸥表示,《潘茂名》的题材凝聚了正能量,展现了文化自信,是一个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非常好的剧作,是当下非常需要的高端文化艺术。戏剧不仅是文字性的,而是一种综合表演,艺术都有共同之处,观众就算听不懂语言,但也能通过舞台、音乐、舞美、服装、动作等综合元素,享受到其中的艺术美。《潘茂名》带给我们很好的精神享受,能够在北京得到听不懂粤语的观众的欣赏和认可,也是给茂名粤剧走出茂名、走出广东一个很好的启示。  李东才说,《潘茂名》是一出有情有趣、有道有义、有品有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岭南风情的好戏。姜亦珊点评道,中国戏剧演中国名人就是最好的文化名片和文化自信,把本土甚至是中国历史人物搬上舞台,让大家了解“茂名市”的由来,向北京观众、全国观众展示,茂名首先提前做到了,而且也很成功。大家一致认为,粤剧《潘茂名》剧本是精品,主题好,构思好,情节、语言、人物都丰满优美,整个戏总的感觉明快流畅,演出阵容充满朝气,每个角色都很亮丽鲜活,并且还风趣幽默,富有地方特色。  座谈会上,领导专家们都对《潘茂名》的创作和演出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团队表示深受启发和鼓舞。茂名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表示,将对专家们的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对《潘茂名》继续打磨、不断提升,全力把《潘茂名》打造成茂名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  高规格制作  着力打造茂名标志文化品牌  茂名市粤剧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9年,是茂名市唯一一个地级市国营专业表演文艺团体。建团六十年来,培养出多名国家一级、二级演员,挖掘整理了近300个传统剧目。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担任剧团的艺术顾问、黎骏声担任艺术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茂名市粤剧团排演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剧目,如《武则天传奇》《黄飞虎反五关》《行者武松》《一把存忠剑》《金殿惩奸》《双凤争凰》《风雨泣萍姬》《晨妻暮嫂》等大型古装历史名剧。  茂名市区的为民路繁华喧闹,茂名粤剧团有限公司的排练场和办公室就隐藏于此。一栋富有年代感的小楼,不到200平方米的排练场可以说有些简陋,斑驳的墙面上可见青苔,原本就不宽松的场地,还得腾出地方摆放道具、音响、座椅等设备。《潘茂名》彩排期间适逢冬天,演员忙碌着排练,一会就汗透衣衫。据介绍,夏天的时候,他们为了节约电费,排练场常常没有开空调,在将近30摄氏度的高温下坚持排练,但就是在这么简陋的环境下,排练出了一部部优秀的作品。  茂名粤剧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晓介绍,此次粤剧《潘茂名》首次进京演出,也是首次在如此大、如此高规格的艺术舞台上的演出,演员们除了来传承文化之外,还带了一份责任,一份使命来宣扬好心茂名。本次表演加入了部分京剧的元素,语言更直白,剧情更精简,表达情绪的方式也更生活化,为了本次演出,特地把该剧从两个半小时,压缩成两个小时。孙彪虎饰演者李晓东告诉记者,“为了让北京的观众看得明白粤剧,导演进行细排细选,将故事进行了精华浓缩,赢得北京的观众的喜欢。”  目前,茂名市粤剧团有限公司在职的演员有55人,演员来自湛江、廉江、吴川、高州、化州、茂名等地,是一支较有朝气的队伍。  剧团里的年轻人,是因为对粤剧的热爱而聚在一起。90后演员车永乐告诉记者,小时候观看粤剧时被塑造的侠义角色深深打动,使他立志当一名粤剧演员。“我们年轻人有责任练好基本功,将粤剧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魅力。”演员王君玉从几岁趴在舞台前看粤剧,十几岁进粤剧团学唱戏,学成后毕业来到市粤剧团已经将近20年。在这20年里,她见证了粤剧团的发展。在这20年里,她去过广州、深圳、肇庆甚至澳门、香港演出,可是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能来到北京演出。能站到国家级的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她觉得很激动也很骄傲,也希望未来市粤剧团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去展演。  “为了剧团的发展,所有人都很拼。”李世晓介绍,每排练一部戏,必须全员上阵,每部戏都凝聚了所有人的心血。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做好粤剧聚在一起,探讨剧本、唱腔、表演,可以为了一个细节的磨合头脑风暴、讨论不休,也可以为了一处修改多次排练,找到最适合的表现方式。天道酬勤,茂名市粤剧团有限公司终于走到了梅兰芳大剧院演出。演出结束后,不少剧团成员始终觉得像做梦一样。“从来没有想过可以去北京演出,演出结束后,大家把照片和演出视频都发了回去,让家人感受到梦想成真的喜悦。”这一次的演出,对茂名市粤剧团有限公司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追求高质量作品的信心--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就会发光。“带着茂名的好心精神,我们会做出更好的作品,带着粤剧走的更远,将粤剧传承下去。”

文/杨海云 戴灵敏 图/戴灵敏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